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感谢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因为他的结论给国人敲响了警钟。的确如此,看看中国的大街小巷,书店真的是寥寥无几,就算出现有限的几个书店,也多是热销学习辅导  相似文献   

2.
吴霁虹 《留学生》2011,(8):42-42
“低智商社会”的概念是大前研一博士在《低智商时代》一书提出的。他在日本被称为“战略先生”.其书中指出,现代年轻人不再在精神上挑战自我,导致整体社会智商的弱化。最近《华尔街日报》将其部分观点直接聚焦到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M型社会”是日本趋势学研究者大前研一.以日本近20年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类型的判断。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在数字世界中,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原本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除了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外。  相似文献   

4.
智商是人类成功的指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高智商的人 ,因为智商愈高成功的希望就愈大。然而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 80 %包含在情商之中。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绪智商EQ (EmotionalQuotient)主要是指情绪智力测验者用来表示被测者情绪智商水平的标志。简单说来 ,EQ是一种性格素质 ,包括克制力、忍耐力、调适情绪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等。总之是一种做人的涵养。一个人在成长、成功过程中 ,智商高低至关重要 ,但却不是惟一因素。爱迪生幼时被老师认为是弱智 ,然而这位“低智商的人”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智商探微美国人口专家研究认为:“中国人的智商大大超过欧洲人、日本人。”数十个行业中的智力测验结果,有8个行业的华人智商超过了美国人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中首选美籍华人,次为美籍日本人,而美国人属之后。用比较方法看智商的高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用“智商”来量度一个人的聪明与否,许多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子女智商高而自豪,而有些家长则因子女测出的智商低而垂头丧气。其实,智商这东西是“应该相信,不可迷信”。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测量智商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极少数特殊人才其智商测量下来分数并不高,甚至被列入“笨人”一类。但是,他们在某一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最终做出了惊人的事业,甚至“名垂青史”。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就是这样的一位特殊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的提出公文数学是日本公文先生1958年发明的一种训练孩子学习数学的辅导方法。“公文数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学校得到证明。我校是一所弱智学校,学生们智商低且参差不齐,“公文数学”能否在弱智儿童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呢?1993年11月我们在弱智学生中开始了“公文数学”的实验。一实验方法和对象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数学基础和智商现状,实验前我们对他们进行了学力诊断测验,并根据考试结果确定了每个学生该做哪一类教材。这在“公文数学”中被称为“出发点”,即开始学习的起点。实验班学生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8.
早在几年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 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歪理大观     
史峰 《师道》2012,(6):8-8
某校为了研究如何提升教学成绩,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这本应该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教研活动上大家却议出了好多“歪坪”—— 歪理一农村学生智商差有老师是大有教学经验的“老手”,根据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智力走势”,他发现这样一个“命题”——学生智力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这一“命题”立即获得了很多人的同感。学生智力表现为什么越来越差?有教师这样认为:我们是农村学校,招收的都是农家子弟,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生活在农村?因为智商低,智商高的农村人都进了城.孩子也跟着进城读书了,所以剩下的都是低智商的孩子.当然越来越差……大家一琢磨,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大东合邦”、“亚细亚一体”、“大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大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00多页的《大亚细亚主义论》则集大亚细亚理论之大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大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大日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之后,中国文学界形成两大派别。“文研会”与创造社文学主张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它们反封建和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面积只有中国二十六分之一的“岛上小国”,150年前与中国同处于封建的自然经济状态,同样受着西方列强的欺凌。但时至今日,日本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的奇迹:人均国民产值名列世界首位;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国际金融资本的85%来自日本;按股市价,日本包揽了世界最大银行的前10名……。日本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在青少年中间实行智力测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主要有美国、日本、智利、以色列等。日本在小学二、四、六年级,各测验两次智商,以供分班时参考;初中再实施一次。但从去年4月起,日本文部省取消幼儿园成绩单上的智商栏,以避免幼儿过早被“贴上标签”,小学和初中部分,则待决定是否取消。一般日本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智商的看法是:智力测验有其科学根据及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件: 在上海政协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有的委员提出: 中小学课本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但从资源总量来看,中国的现有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更少得可怜。在世界144个被排名统计的国家中,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排不进前55位,土地、耕地、森林等资源远远排在100位以后。所以,应尽早把“地大物博”论请出中小学课本,让一些触目惊心的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的数据取而代之,使学生更冷静、更客观地面对中国的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尽快培养出适应于二十一世纪具有创造力的高级科技人才,日本于1988年以有关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了一所综合研究生院大学(简称“综合研大”),校部设在横滨,三大研究学科设在有关研究所的所在地;1990年在金泽市又设立了一所北陆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简称“北陆研大”)。这是两所不设本科,只设研究生院的独立大学。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世界的文盲将近10亿,中国的文盲就达到2.9亿(含半文盲),比日本全国的人口还要多。日本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20%,日本作家的人数却是中国作家人数的300%。德国人均图书消费是120美元,我们中国人均图书消费只有7分7厘,而现在全国每年的公,私宴消费就达10000多亿元人民币,某些地方造一座坟墓耗资万元已不稀奇,有些人抖阔起来动则“高档”、“超豪华”,毫不逊色于西方的某些阔佬儿。  相似文献   

17.
数学研课框架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需要和掌握的理念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对课进行研究.研课作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方法,源起于日本.数学研课以“教与学对应”与“教与数学对应”的二重原理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数学研课框架就是从事数学研课的基本程序结构,它的建立旨在将对“研什么”和“怎么研”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数学研课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设置研课目标→听课前的分析与计划→听课中的教学与观察→听课后的讨论与修改→反思报告.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所谓的“新人类”现象“新人类”一词源于日本作家之笔,指的是日本社会在高度现代化后所出现的、作为一种富裕社会的消极副产品的一些特殊青少年。因此,所谓的“新人类”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前提与青年自身发展逻辑的。有人认为中国也有“新人类”,并说其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媒体上已经成为一种热点,引起了许多方面的关注。究竟如何看待所谓的“新人类”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轻一生活在一种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这一切使得他在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和生活式上与前几代人都呈现出较差异。这种差异在生…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如果要体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最好去镇雄。虽然已是三月天,刚才在谷底还是春光四溢,转眼到了山顶就是漫天飞雪。镇雄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春迟秋早、夏短冬长,气温低、日照少,无灾不成年。“一大一小”和“一穷一富”两对矛盾是主要县情。“大”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负荷重。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达133.96万人,是全省农业人口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9人。“小”,就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少。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1616.8元,人均财政收入5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7元。人均…  相似文献   

20.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