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贿赂是一种随着国家权力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几乎伴随了人类的整个政治文明发展史。同时它也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犯罪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一批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得到揭露和惩处,体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贿赂犯罪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有效预防打击贿赂犯罪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森 《华章》2013,(25)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贿赂犯罪也在不断的演化出新形式,而且愈演愈盛。尤其是近年来,艺术品贿赂犯罪日益成为常态。这是党内和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新变种和新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也成为反腐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商业贿赂犯罪发生在商业活动中。经济往来领域不如商业活动领域明确,不能用经济往来领域来界定商业贿赂犯罪发生的范围。商业贿赂所涉刑法罪名中"利用职务上便利"规定中的"职务"一词应作扩大解释,不宜作职务和劳务的区分,凡是能对商业交易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职务活动,均能称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理解商业受贿犯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时,可把是否违背职责作为限制条件予以考虑,以体现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贿赂犯罪的区别,起到限制商业贿赂犯罪外延过分扩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刑法修正案(六)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和对象进行了扩张。但在我国目前总体的的刑事立法中,涉及商业贿赂犯罪的罪名过于分散,构件要件也存在问题,鉴于此,研究商业贿赂犯罪概念、特征、构件等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及建议、进而严密法网,无论是对刑法理论还是对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贿赂犯罪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对其的遏制与打击是一项全方位的合作问题。本文通过现行刑法有关贿赂犯罪客观方面规定的解读与评析,发现我国贿赂犯罪客观方面立法规定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我国贿赂犯罪客观方面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商业贿赂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对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高度重视,但对有关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刑事政策在商业贿赂领域的具体落实。主要从刑事法角度界定商业贿赂犯罪的内涵外延,进而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归纳其危害性,力求从刑事政策理论层面上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要件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发生在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等的商业贿赂行为尚未得到有效根治。作为一种具有动态意义的违法犯罪活动,其触角已伸入到社会上许多行业和领域,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为此,“两高院”先后联合公布、印发了《罪名补充规定(三)》及《适用法律问题意见》,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替代原来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并就当前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提出部分意见,从而更加有利于打击日益猖獗的商业贿赂犯罪。然而,此两次仅是有关罪名的改变和部分法律的适用,该罪构成要件并未明确改变。为了加强经济刑事立法,规范刑事执法行为,尚需进行犯罪要件修正,使之更加充实和完善,这有利于开创我国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建构惩防职务犯罪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升级,工程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呈现出生机蓬勃的发展态势,一批批工业、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由于工程建设领域资金投入大,行政审批环节复杂,工程招标、物资供应等参与主体之间的竞争极其激烈,因此贿赂成为了工程建设领域内的"潜规则",由此诱发出大量的职务犯罪,不仅影响工程质量,造成安全隐患,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本文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工程建设领域内贿赂犯罪的特点规律,找出了其中贿赂犯罪易发的主要环节,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最终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尝试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防机制来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9.
游走于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商业贿赂行为,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法制秩序造成了巨大危害,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商业贿赂行为的泛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立法规制的缺陷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笔者针对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罚配置上的缺陷,结合国内及国际上的司法实践现状,提出了部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预防商业贿赂犯罪提供借鉴思路,对有效惩治此类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贿赂犯罪进行了修改与补充.但目前我国刑法在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贿赂犯罪死刑的存废、行贿受贿罪的对称性、公款行贿、行贿未遂等方面,仍值得商讨,完善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虽然对是否应将性贿赂纳入刑法还有不同的争论,但性贿赂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为社会所公认.实际上,性贿赂也是贿赂的一种方式,且我国古代和其他国家早有关于性贿赂犯罪的立法规定.因而,应将性贿赂纳入贿赂的范畴之内,作为贿赂犯罪中的一个从重或加重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在本质上不足以成为介绍贿赂罪的全部,将向单位介绍贿赂纳入介绍贿赂罪的成立范围,是刑法结构严密化的要求,在不扩大处罚范围的前提下,体出了刑法严惩贿赂犯罪的精神,也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的"寻租"动机、市场中"租"的客观存在以及监管制度的缺陷等是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治理贿赂犯罪,必须完善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从增加贿赂犯罪的违法成本入手,严密法网,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惩罚几率.基于对<刑法修正案(六)>的分析和评价,文章认为,应对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规定予以整合,将商业贿赂与公务贿赂合并统一为行贿罪和受贿罪,并进一步完善贿赂犯罪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对行性犯罪,贿赂犯罪手段隐蔽又无直接被害人,此时犯罪人一方的配合对于该类案件的侦破尤为必要,而这以双方能达成一份具有执行力的协议为保障。相较于"污点证人制度"而言,辩诉交易制度具有更大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贿赂犯罪中犯罪人地位的特殊性、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地位的提升,都为辩诉交易引入贿赂犯罪司法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犯罪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型犯罪,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惩治商业贿赂行为,制定了整套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义的商业贿赂犯罪和狭义的商业贿赂进行了研析,认为应确立狭义的商业贿赂概念,以区别于公职贿赂犯罪概念。我国现行商业贿赂罪包括商业行贿罪和商业受贿罪,其中"贿赂"的范围以财产性利益说为基准,但应扩及部分非财产性利益;其犯罪构成的"谋取利益要件"必须予以保留;回扣、手续费行为,不管其主体如何,应定性为商业受贿罪;医生收受"红包"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去调整,不应定为受贿罪或者商业受贿罪。本文还就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贿赂犯罪刑法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贿赂犯罪的规定上有许多科学创新之处值得我国借鉴。加入《公约》以来,在刑法方面,我国积极通过颁布刑法修正案以及制定刑法司法解释的方式,不断靠近、衔接《公约》对贿赂犯罪的规定,随着《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的面世,这种靠近、衔接《公约》的迹象更加明显。在《公约》的带动下,我国刑法促进了贿赂犯罪规制某些方面的发展,而这也必将会对我国转型期贿赂犯罪的严重态势发挥惩治、遏制和预防的作用。但是,与《公约》相比,我国刑法在贿赂犯罪的规制上仍有许多缺位,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和加强企业在腐败犯罪防控中的作用。英国作为世界上较早关注腐败犯罪防控的国家,企业参与国家腐败犯罪防控工作已有较成功经验。英国《2010预防贿赂法案》设置商业组织预防贿赂失职罪,英国司法部解释又为企业预防腐败内部控制提供范式。借鉴英国经验,可考虑在我国建立"国家—企业"双本位腐败犯罪预防模式,通过立法指引、监督跟进、奖励辅助、加强宣传、设置专门主管机构、鼓励反腐败风控行业发展六项具体举措,以实现企业与国家在反腐败领域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的正式生效,迫切要求中国现行贿赂犯罪的立法加以调整,本文在检讨中国现行刑法贿赂犯罪规定的基础上,对立法在规制能力、规制范围上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议,主要包括:(1)扩大贿赂犯罪“贿赂”的范围;(2)缩减受贿罪和行贿罪的犯罪构成的内容;(3)调整行贿罪的客观方式;(4)增设新型贿赂犯罪类型;(5)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以现实提高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规定散见于《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主体界定及"不当得利"、"利用职务之便"等条款的适用问题。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加大合作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