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要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者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 ,指出了它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以及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本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指出了它的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价值和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菲菲 《教师》2014,(25):118-119
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之发展而发展。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今中外无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承和发展着人类文明。他们有许多思想集大成者成为教育家,璨若繁星,交相辉映,他们与历史上其他知识分子、劳动群众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历史前进。正如朱熹对孔子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对教育家的赞颂,同时也看出教育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方明 《农村教育》2007,(9):35-36
“平民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却涌现出一批献身于平民教育的志士。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还有黄炎培、张伯苓等教育家,他们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力图以他们各自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改造落后的中国社会,他们躬行实践、摇旗呐喊、孜孜以求,放下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知识人的架子,深入社会底层,关怀平民生存,冀望通过教育改变广大平民百姓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在当时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他们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劳苦大众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令人感动,他们作为走出书斋的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魄力令人钦佩,他们所设计并付诸实施的平民教育蓝图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时至今…  相似文献   

7.
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了一批人民教育家。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源于古典教育学代表人物乌申斯基,他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是苏联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苏联建国初期,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强调劳动教育的社会意义与育人价值。20世纪中期,苏霍姆林斯基、凯洛夫强调,要平衡智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和成熟的劳动教育思想,今天仍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是追寻和守护教育的普遍价值并把这些价值贯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人,是把教育理想转变为教育现实的人。教育家具有教育良知、教育理想、教育智慧,他们以正直、勇敢、执著、忠诚的品格,突破各种困难,创造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们关心人的心灵,关切人类和民族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教育行动与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关联起来。教育家以教育为志业,听从教育的召唤,以教育为至上,为教育而存在。教育家办学的本质是铸造学校的道德精神,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实现学校的卓越。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由一些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人类学家和具有一些人类学知识的教育家进行的。它的理论大概产生于70年代初,但人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有很长的历史。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Hewett)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研究了美国本土的移民教育问题,印第安人教育问题和菲律宾土著的教育问题,认为学校正在迫使这些人学习“较高级”的盎格鲁——阿美利加文化,而忽视他们自己的文化,他因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现代教学》2009,(5):77-79
康有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和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在推进我国建立新式教育制度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需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今天重读《康有为》,对其教育思想进行再探讨,旨在理清维新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加强对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史的研究,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我们有很多教育家。他们伟大而深邃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丰富了历史的精神文化内涵.显示出了这些思想的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绿萍 《留学生》2010,(1):50-51
如果到了西欧国家而没有认真品尝它们的红酒,那么对欧洲文化和习俗的理解就要大打折扣。因为红酒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嵌入到这些国家的肌体.成为情趣.品位、地位和礼仪的象征。欧洲人总是希望通过某种载体.来呈现他们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众不同的地方。拥有悠久历史的红酒.就承载了这样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由来和历史划分 传统教育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提出来的。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宣称自己的教育主张为“进步教育”,而把在欧美一些国家盛行的,以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称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一词的由来。从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精神,即指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人格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国人不仅践行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变革之路,而且探索出“回归人本、务实兴学”的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底蕴、本质内涵和价值深意,遵循并努力做到六个向度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纵深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造就大批教育家,促进教育家办学局面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造就一批教育家和倡导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社会对教育家问题日益强烈的关注,对教育家办学日益高涨的呼唤,不仅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提升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强烈愿望,而且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事实上,除教育事业本身持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都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阐明了“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道理。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俗超越,他们真正以美好的教育理想实现为追求,体现了社会的良心,形成了教育的脊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期盼着更多教育家在"超越世俗教育情怀"的牵引下而诞生。  相似文献   

18.
甘肃联合大学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是一所汇萃原甘肃教育学院和原甘肃联合大学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办学历史悠久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近六十年来,学校造福桑梓,桃李芬芳,为社会培养了数万计的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各类建设人才。毕业生中不少人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现任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有高级编辑、高级教师、高级编剧、名记者、名律师,更有大批的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为甘肃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知名教育家,原中央人…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呼唤创新型教育家。原创型教育家是教育家的最高级类型或形式,一般产生于历史大周期的巅峰或转型时代。按照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体化说”解释框架,在中国现代教育发生发展的第一时期即体系形成时期.堪称原创型教育家者主要有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历时半个多世纪,大约算是三代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原创型教育家的根本使命在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着现代教育中国化与传统教育现代化两个方面,其变革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从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原创性的。由此,更加突显原创型教育家的重要和伟大。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旧交替时期,一些美国教育家面对本国的教育危机,对唯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们重视教育发展的历史维度,试图用历史上曾产生过的杰出的教育思想和宝贵的教育经验来解决现实历史进程中美国教育的出路问题,他们宣称,“历史会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帮助”(《教育论坛》[美],1991年夏刊)。这些美国教育家正是从人类教育思想的遗产中,从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中寻求这种帮助。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去挖掘“永恒”的教育思想,为当代美国教育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