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建双 《成才之路》2011,(21):82-82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那么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足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大致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只有理解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从三维目标角度去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不断地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对作者、文本、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认知通过共享,形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王新富 《学语文》2011,(1):36-3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新课标阅读与鉴赏部分阐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是单向活动.而是一种民主平等、充满理解的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杨洲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2):133-135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呢?本文将从符号论美学思想出发,围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及阅读心理、"本文"与"非本文"的联系展开论述,谈谈怎样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9.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0.
<正>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是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要求是"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意味着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阐释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关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是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既是对"灌输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对话需要教师设置层次,由浅入深,左手文本,右手学生,与文本相遇、相知、相融,以此促进学生深度的自主阅读。一、相遇:感知文本意蕴的理解性对话  相似文献   

14.
荣良娟 《快乐阅读》2011,(26):112-11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离开不文本阐释。当下语文教育界非常强调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阅读,在无形中出现了过度阐释文本的现象。语文教师教学时要反对给文本打上特定的时代标签,应该尊重文本的文化语境,重视课堂的多元民主。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坚守住文本阐释的方向,使文本回归本身。  相似文献   

16.
简绿振 《考试周刊》2011,(20):50-5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语文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个性化体验和感知文本之间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是对学生、对教师和对文本最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一、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惑 1.阅读主体的迷失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阐释作为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唯一尺度。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坚持“启发诱导”,却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预设的框架中。这些认识尺度过分求同的取向,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侯丽娟 《学周刊C版》2024,(6):110-112
多元解读是新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重点,教师加强开展多元解读活动,不仅能赋予文本更加自由宽泛的理解维度,也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对文学作品作出更有个性的阐释。文章基于多元解读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意义,根据课程目标和多元解读的特点,探究相关的实践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正确指引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