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德明著述老舍传记共三部,即《老舍自传》《图本老舍传》《老舍自述:注疏本》。其研究和著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引论老舍对三十年代"自传热"的反应,以凸显《老舍自传》的突破意义;二是分别论述三部老舍传记的特色,并作版本比较,以显示其内在的联系及创新发展;三是论述三部老舍传记所运用的传统学术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听老师讲过老舍的故事,觉得他是一个大人物.中学时看过电影<龙须沟>,觉得他真了不起,就从图书馆借了几本老舍写的书."文革"中听人说老舍跳湖自杀了,我吃了一惊,弄不明白老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没有见过他,可是,眼睛却润湿了……  相似文献   

3.
老舍序跋包括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写的序和后记,为刊物写的发刊词,以及具有序跋性质的自评。它记录了老舍每篇作品的创作缘由以及其一生文学活动的脉络,是研究老舍其人其书的重要依据。此外,老舍序跋的写作艺术独具一格,以当今的序跋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老舍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幽默     
作家老舍的许多作品都以幽默见长,生活中的老舍也是性情开朗,十分幽默. 曲史研究专家赵景深接手《青年界》杂志时,稿源严重不足,只好向各位作家约稿.他写信给老舍先生时,先在纸上写了一个大“赵”字,然后用红笔把“赵”字圈了起来.老舍拆信一看,就明白赵景深的处境.很快,老舍寄去一稿,并附上一函:“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其中被催的“苦相”及自谦的品质跃然纸上,读来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老舍为了扩大抗战时期的文艺宣传,毅然投身到全国文艺界的抗日大军中,他此次南下,途经襄阳,写了一些与襄阳有关的诗篇和剧本,尽管凤毛麟角却微言大义、意旨隽永。于其中,老舍倾情赞美了襄阳恬然如画的自然风物,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兼其中心要义,鼓励广大民众为保卫秀美的家园而战。老舍笔下的襄阳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秀雅,又怀北疆男儿的勇武刚烈。老舍笔下的襄阳人民,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了英雄身上的英勇豪迈。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幽默     
老舍的许多作品都以幽默见长,生活中的老舍也是性情开朗,十分幽默。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8.
1924年,老舍25岁到了英国,为了学英文拼命地读小说,读了一些,手痒痒了,我为什么不写?老舍成为作家是伦敦的生活逼出来的。在伦敦生活孤独,不得不细读小说。当时老舍在东方学院的工资是年薪250英镑,后来增加到300英镑。1920年,老舍21岁时曾任“京师郊外劝学员”,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情书     
著名作家老舍在和爱人胡契青相恋时,喜欢给胡契青写情书。老舍在三十三岁那年,已经是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了,但是,他当时还是单身,未有成婚。就在这时,朋友们见老舍和胡契青的性格、爱好都比较一致,就想撮合他们成为伴侣,所以,朋友们就轮流请他俩吃饭。这样一来二去的,老舍和胡契青两人都明白了朋友们的好意,他俩也都比较满意对方,彼此悄悄爱上了对方。于是,老舍给胡契青写出了第一封情书。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但,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文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1.
老舍写自传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的重庆,特务横行,鬼魊成灾,进步作家难逃敌人的监视,老舍也不例外。有一天,老舍对盯梢的特务说:“老兄,你每月拿几块钱?我替你写我的报告好不好?”那特务狼狈而逃。“我顶喜欢抽烟,我都不抽了。你把烟掐了。”这是在故宫的绘画馆入口处,老舍向一个吸烟的观众提出的劝告。 老舍轶事二则@聂欣  相似文献   

13.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的"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读老舍     
正老舍,这位作家耳熟能详,但人们只知他光鲜亮丽的一面,又何曾有人知道他光鲜亮丽背后的努力。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身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就是这样的家境,他还能够刻苦学习,写好文章;而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得多,却不懂得珍惜,只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1%的天赋+99%的汗水。"以努力作为阳光,以坚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情书     
<正>著名作家老舍在和爱人胡契青相恋时,喜欢给胡契青写情书。老舍在三十三岁那年,已经是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了,但是,他当时还是单身,未有成婚。就在这时,朋友们见老舍和胡契青的性格、爱好都比较一致,就想撮合他们成为伴侣,所以,朋友们就轮流请他俩吃饭。这样一来二去的,老舍和胡契青两人都明白了朋友们的好意,他俩也都比较满意对方,彼此悄悄爱上了对方。于是,老舍给胡契青写出了第一封情书。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2003年4月3日-7日在安徽芜湖召开.此次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老舍研究会主办,北京老舍研究会、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收集和整理老舍资料,编撰《老舍年谱》。其间,除发现了一批老舍的佚文外,还陆续收集到了一批老舍未完成之作的资料。其中,有的作品仅仅是产生了要写的打算;也有的作品是已经进行过反复思考、酝酿;还有的作品是  相似文献   

18.
记者赶去采访舒乙先生,他正在为即将召开的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而忙碌.随着2月3日的临近,"老舍热"也不断升温.连日来的紧张劳碌使舒乙先生面露倦容,但他由衷欣慰地说,在纪念老舍百年诞辰的时候,这么多人关注他、怀念他,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9.
走近老舍     
师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著名作家老舍的许多文章 ,你们记得有哪些吗?生1:我们学过老舍的《趵突泉》、《我们家的猫》、《劳动最有滋味》和《草原》。生2:我补充 ,我们还学过他的《林海》和《养花》。师 :老舍的文章像一块块磁铁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 ,感受他的为人 ,学习他的精神 ,课前大家提出了“研究老舍”的课题 ,并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了研究。今天 ,我们就利用这堂课请大家来汇报研究实践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点击鼠标 ,屏幕显示课题 :《走近老舍》)。(评析 :从学生对课本中所选老舍文章…  相似文献   

20.
2月3日晚10点40分,本报编辑部接到老舍先生长女舒济打来电话说,专门来京参加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位美籍教授,回国前来到老舍故居,当看到<北京青年报>分别于2月2日和2月3日刊载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报道后,他希望能带着这两天的报纸返回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