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等,以"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基本理念,从现代教育理论、体育心理学等方面,采用教学实验,将"分层合作教学法"应用于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教学与实践中。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合作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田径课成绩,有效促进学生的运动动机。学生对于该教学方法持欢迎态度,表明该教学方法具备在高校体育课中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于磊 《中华武术》2018,(12):59-60
由于中学生在运动能力、基础知识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所有学生,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设计了:着眼差异,分层定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针对差异,分层练习→根据差异,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田径分层次教学操作模式。在中学田径课上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激发不同层次中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动机,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各层次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龙江省体育课双语实践课为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10所高校的部分体育教师为访谈对象,以全日制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针对黑龙江省全日制大学生体育实践课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旨在揭示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实践课中运用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体育学科中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径是我国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在普通高校中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困境,田径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从田径课程现状及成因分析入手,重点研讨体育课田径教学的发展对策,以为田径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为切入点,对安徽省48所高校女生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女生体育课的教学状态和教师理性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结论表明:(1)场地、师资缺乏严重制约着高校女生喜爱项目的开展;(2)现有资源利用未能最大化满足女生教学需要;(3)课程内容设置不符合高校女生需求;(4)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忽视课的理性设计。同时,从高校体育施教层面着手,对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师资建设、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体育课程设置以及体育教师的理性设计等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思路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田径课内容现在受到了越来越严峻地挑战。以往固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都在新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被冲击地七零八落。改革教材体系,改变教学方法,改进考试办法,是广大高校田径课教师别无选择的退路。以学生为本,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体质为主,以学习运动技术为辅的高校田径课新思路,将是高校田径课新的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法和问卷法对华南理工大学2003、2004级部分学生体育课开设钓鱼、攀岩合并课进行探讨发现,高校体育课中开设钓鱼、攀岩合并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耐性和提高学生体质,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极高;同时还分析了高校开设垂钓、攀岩合并课在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较好条件,并提出高校体育课应开展垂钓、攀岩课,以丰富和满足学生对多种体育项目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运用教学优化理念,对普通高校田径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革现有田径课教学模式、构建田径健身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等对策,以期尽快摆脱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困境,使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田径不仅是重要的比赛项目,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运动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田径课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简要对高校田径教学思路的改革做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施选项课以来,田径教学出现开课难的困境。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设田径选项课的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当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田径课正面临巨大的困境。同样情况在全国普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田径课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对黑龙江普通高校田径课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黑龙江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田径是运动之母,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校体育田径课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遗失的严峻挑战,分析田径课教学走向低谷的因素,探索其回归的措施,是本研究着重关注的问题.采用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和归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田径课教学遗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回归的措施进行探讨;同时也把田径课程设置所应具备的各内部因素与外围建设进行了资源整合,对其课程设置互动关系体系进行了图示构建.  相似文献   

12.
高校田径课教学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给正常开展田径课教学、学生学习田径知识及提高身体素质甚至将来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正确认识,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发生损伤事故,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使田径课教学在高校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随着学校体育教育体制发展,《全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纲要》提出了高校田径选修课程的改革方案,明确了田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向,指明了作为高校田径课程,如何培养适应现今社会的全面性的健康人才.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揭示了江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开展面临的现状,田径教学仍需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冰上课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的必修课,也是北方地区冬季体育教学的特色课,为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丰富冰上课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法,对"异步教学法"在高校冰上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冰上课教学中运用"异步教学法"比运用"同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冰上课教学中使用"异步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冰上课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叶蓁 《体育世界》2012,(6):59-6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在昆四所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总结部分云南高校开展教学俱乐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的对策,为促进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云南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传统的田径教学教法单一,枯燥乏味,很难使学生对田径课产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使得田径课教学受到阻力,教学质量低下。相比之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多样性等特点,更加容易使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产生兴趣,由排斥和抵触转变为喜欢学和愿意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及探讨中学体育课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顾大成  钟宇 《体育科技》2014,(2):151-154
为了解田径运动在我国小学现阶段开展的情况,从课时比重、态度认知、客观条件和课余活动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表明田径课仍然是小学体育课主要内容之一,但没有培养出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喜爱体育课受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田径运动需求并不了解。师资、场地、器材并不是影响小学田径课教学的原因。80%的学校有经费支持开展课余训练,大课间安排田径运动的形式单一。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我国在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上进行着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促进和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成为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针对滑冰项目教学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将“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滑冰课中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滑冰课教学中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滑冰课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动习惯和竞争意识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一直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上开展田径项目,能够全面有效地发展小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以及身体的柔韧感等,毕竟田径是结合了走、跑、跳、投等基本身体活动要素的运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一些小学生不太喜欢田径课,他们认为田径课既苦又累,很难全情投入,对此,增加田径课的趣味性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本文阐述了当前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趣味化田径教学的特点,探讨了田径趣味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当前小学田径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加快乐的体育运动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