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初中生物学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学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从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学复习中的一个难题。在多年的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我巧妙地采用“生物比较法”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这不仅使生物学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还促进了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师要重视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过去通过灌输、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生物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同时也提高教师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方面,首次明确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部分的内容。以此为根据,探究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及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作用,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92):121-122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物学试卷中识图题占据重要的比例,也是必考的考试题型,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识图题的教学,使学生可以了解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基于此,文章从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常见识图题、初中生物学识图题的常见考查方法以及初中生物学识图题的有效解题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徐娟 《生物学教学》2023,(12):70-74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能够避免学生陷入琐碎知识的机械记忆和低阶思维的简单重复而忽视学以致用。尤其通过成果的设计和制作,不仅能锻炼学生迁移运用学科核心知识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促进学习素养的养成。本文结合“设计校园乔木导览图”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过程,阐释基于生物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点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及素质教育发展需要,初中生物学教学可以尝试“双加”阅读形式,即加强初中生物学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拓展。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生物学事实,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微阅读”,以加强学生的课内阅读学习,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知识,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资源,开展初中生物学课后服务活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与拓展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小学初中英语教师的对接,要求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这两个学段的英语老师必须融会贯通,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准衔接点,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我们初步总结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相关对策:一、教学方法的衔接在衔接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成功并快乐着的。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一般是采取“听说为丰,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初中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初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常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人体的营养”单元教学为例,从依“标”定“标”、真实性评价、单元作业评价以及增值性评价等方面提出初中生物学教学评价策略,力图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生物学科中心地位,它是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生理特征以及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阐述,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理解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了解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解决问题乃至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因此,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学核心概念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学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略三维目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