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制作了“演示反冲现象”的物理教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原理: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速率加快,放出大量氧气,氧气从反应器的玻璃尖嘴喷出,反应器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动起来,直到反应结束停止转动。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2.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教育功能。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将该实验改为探究MnO2催化作用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该实验用于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实验装置的设计各有特点,有的趋向于实验设计的简约化,有的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也有的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以双氧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及装置河北省唐山市教委教研室(063000)王志庚双氧水容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如下的分解反应催化剂2凡O?三三三上2凡0+OZT,因此,它是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重要原料.一.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时,其实验装置如下围:烧瓶...  相似文献   

4.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是初中化学中第一个实验装置、原理都比较复杂的实验。许多同学只记住了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对其相关的问题却不知“是什么”“,为什么”。也就是对该实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帮助同学们能深刻理解这一结论的由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予以解析。本实验的装置见课本第23页图2-3,实验步骤见同页实验2-1。该实验完成时,应看到集气瓶的液面上升到刻度线以上15处。问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解析:原理1(化学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其体积…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现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做如下说明。1分解速率探究教科书中对双氧水的分解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6.
运用压强传感器技术测定了二氧化锰的用量与双氧水催化反应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能快速催化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约为1∶3,现行教材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的用量过量太多.实验的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理解,同时可以增强节约药品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药品呈现方式、改进装置结构、改变反应条件等方法,重新设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白磷在水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铁生锈等实验。新设计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有益环保。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或独立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等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较为纯净氧气的来源有多种多样:工业上通过分离空气的方法来获得氧气,实验室中主要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通过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获得氧气呢?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买到消毒用的3%双氧水,双氧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很容易放出氧气。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催化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第一个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但要注意装置的密闭性和步骤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要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药品的选择依据和实验的原理等,最后所得的结论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红磷的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使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相似文献   

10.
一、三维目标1.了解空气组成,各成份的体积分数及用途,知道氧气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知识,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3.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纯净物、混合物的含义。4.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的实验、氧气性质实验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经典实验,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一、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导致发生装置内气压减少.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压进发生装置.根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  相似文献   

1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知识容量大、内涵深刻。现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归纳如下,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这个实验。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答:该实验是利用某物质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从而使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当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集气瓶内增多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体积占实验前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的百分数即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的百分数。2.燃烧匙内的物质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其他可燃物如木炭、硫粉、铝箔、铁…  相似文献   

13.
在空气和氧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集中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及相关题型,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致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定容器中水的体积,就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制氧的常用方法是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用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定量的氧气 ,结果发现 ,几乎所有的实验结果大于理论值 ,即产率大于 1 0 0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探讨产生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1 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纯KMnO4放入大试管中 ,采用电热源砂浴加热 ,温度用热电偶控制 ,温度精度为± 5℃ ,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的体积用带有刻度的容器测定 ,体积测定准确度为± 3mL。由于容器体积所限 ,最大测定体积为 60 0mL ,据此确定KMnO4的用量不能超过 6g…  相似文献   

16.
例 1 在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 ,若所用红磷量偏少 ,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分析 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是 :足量的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导致玻璃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 ,水槽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钟罩内 ,且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等于钟罩内与红磷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如果红磷量不足 ,钟罩内就会有部分氧气没有参加反应 ,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将小于钟罩中原有的氧气的体积 ,从而导致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比实际数值小 .例 2 向量筒内注入水 ,俯视读数为2 0mL ,倒出一部分后 ,仰视读数…  相似文献   

17.
1 滴管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妙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集气瓶补充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进行,而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学生则在11月前后的物理课中才能学到,头脑中没有大气压强知识,学生不明白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流进集气瓶,更不明白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的道理.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将小小滴管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8.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材中有关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方法效果均不太理想.为此,我对这一实验进行研究改进,现总结出来和同行共商.一.反应原理1.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新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作在较高温度下才分解的氨酸钾的催化剂.氨酸钾和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以后,新生成的一部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又在较高的温度下分解放出氧气.其反应如下:2试管为一圆柱体,其底部为球面形,恰似一凹镜.处于试管底部的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又最易吸收热能.用普通酒精打外焰包围…  相似文献   

19.
对现行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中的"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实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氧气的获得和性质实验的编排顺序、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四个地方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0.
硝酸铜分解实验的改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张秋花(262500)高中化学课本(必修本),在论述硝酸盐的性质时指出:硝酸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放出氧气。为了验证这一事实,课本要求演示硝酸钾和硝酸铜加热分解实验,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实验现象证明氧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