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全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步入或超越了小康阶段,家长、学校、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育教育。由于生活条件的好转,再加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贯彻至今,社会上形成了不少"独生子家庭",这个孩子成了全家的未来与希望,而这些孩子自小娇生惯养,在家庭中养成了我为以自中心的生活习惯和独特个性,对于这样的孩子的德育教育显得更加困难与迫切。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着走进教育对象的内心,取得了一些好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与教育的重要需求,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社会与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家庭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无序、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限制,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与家庭进行合作,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模式,增强德育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4.
礼仪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家庭比较忽视礼仪教育,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1]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不断革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核心的儒家思想。家庭、社会和学校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在各自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互配合,使孩子的德育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郁卫兰 《考试周刊》2014,(92):189-189
<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面对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现状,结合我园研究课题,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同时,还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意欲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让传统节日活动成为幼儿学会感恩的重要途径。一、"三八"妇女节——今天我来做妈妈。"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共同节日。为了让孩子进  相似文献   

6.
正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很多令班主任头疼的孩子,其父母大都采用了溺爱型、权威型或放纵型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很难实现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民主管理的。于是,如何管理他们成为了摆在许多班主任面前的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在班主任"个性化"的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德育教育对于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很多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已经认识了错误却总是会去犯,总是给班主任带来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事业中永恒的话题,就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来看,普遍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未注重道德行为教育,不利于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该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教学工作,为此有必要探究更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德育教育影响因素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究了开展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思想道德教育也不能缺失。德育是学生成材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知识轻德育已成一些家庭的教育主流,加之应试教育使得部分学校弱化了德育教育,令人担忧。学校应把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德育教育摆在教育的主要位置,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谈谈几点想法。一、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教育,确实把德育工作当做学校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0.
幼师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德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一、必须树立现代心理学教育观念。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畸形发展的家庭教育与落后的学校德育教育发生的矛盾冲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些家庭只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大脑潜能开发的技能技巧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了最根本的德育教育。复杂的现代社会文明背景下,一些复杂的现代家庭以及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使一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身心健康方面的阴影和创伤,这些本应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却大部分遗留给了学校。这种现象在一个班级里虽然不占多数,但对班级对学校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1.
康玺 《中学生电脑》2011,(9):22-23,25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要重视孩子的德育,真真切切地落实德育教育,以保证孩子们思想品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从德育教育对传承传统美德的意义,德育教育对民族发展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关键,从三方面论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家庭及学校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抓好孩子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9):185-186
幼儿园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细节和各种活动进行的,主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如果在德育教育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一直以来,我园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把德育教育设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地制定、编排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树立师生德育形象,大胆创新教育手段、创设教育环境和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将德育与学科、活动、节日等形式有机整合,营造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大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习惯意识,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和家长对幼儿的德育教育给予了关注和重视。本文指出了幼儿德育教育采取情感教育方法的意义,阐释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技术方法路线,提出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建议,情感教育的开展要基于生活,重视家庭情感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支持,情感教育教学应渗透在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发挥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对提高幼儿德育教育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一格 《考试周刊》2014,(35):161-161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担当班主任已有20多年,在和家长的交流与接触中,发现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根基,孩子的成长关系家庭和民族的未来,和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主要地位。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社会和他人也充满关爱和友善。和谐教育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社会才会更和谐、更文明。  相似文献   

16.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总是被歌曲中一家人温暖、甜蜜的感觉感动、包围着,很久很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幸福港湾。可现今就有许多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被父母关爱的甜蜜。我们班上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时常与家长沟通怎样使孩子感到他们的爱。小宇的爸爸是海员,长期出海,一年半载都难碰面,可孩子对爸爸一点也不陌生,爸爸每到一个地方,就打电话给儿子,讲述儿子感兴趣的事,让他知道爸爸的行程。想爸爸的时候,小宇也可  相似文献   

17.
肖德安 《下一代》2013,(7):11-11
近些年来,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做了大量工作。有的省市还将"学会感恩"写进了《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感恩行为,收到了可喜效果。?然而,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仍有许多孩  相似文献   

18.
(一)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接触成百上千个家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其实危机四伏。很少有父母有意识地将孩子的成长看作一个个阶梯,而各种社会问题已经蔓延到家庭深处。教育其实是荒诞地错位着:隔代抚养、社会办班、家庭托幼、学校异化的教育问责等,都将孩子置于孤岛。而承受各种社会、家庭问题的,恰恰是孩子。他们在不能选择的年龄阶段,过早地失去了童年。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中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本文旨在研究家庭教育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支持,探讨其地位、影响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问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不知感恩、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事例,却屡屡刺激着人们的人性与良知。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社会少了感恩之心?在感恩缺位的现实面前,家庭、学校、社会又该作何反思? 如果探究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源头,父母们难辞其咎。家庭是塑造孩子心灵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们往往一方面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年龄小,具有可塑性,很容易把感恩的种子埋在心底.并不断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参与、指导,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鉴于孩子对“被爱”的渐趋冷漠与麻木,进而导致孩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引发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有的学校为学生布置了替父母洗脚、做饭等“感恩作业”。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此,也希望我们刊登的文章能引发家长一些理性的思考,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