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本是数字世界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异,它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中国的古人把儒家的《诗》《书》等十三部著作总称为《十三经》,明、清时期,我国北方的说唱文学中通行着“十三辙”,以此来规范押韵的韵脚,现在戏剧、曲艺等说唱艺术中还在使用它。古老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历遭劫难,残存的篇数恰好为“十三”。在官衙的分设上,汉代武帝时曾设有十三刺史部,元明时有十三布政司,清顺治年间设有十三衙门。我国的建筑也离不了“十三”,杭州的六和塔、西藏的布达拉宫都采用了十三层的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2.
叶斟 《初中生学习》2014,(11):21-21
“十三”本是数字世界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传统方面的差异,它受到了不同的对待。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对“十三”爱有所偏。中国的古人把儒家的《诗》《书》等十三部著作总称为《十三经》,宋代有人把为《十三经》所作的注释合并刊刻,成为流传后世的《十三经注疏》。明、清时期,我国北方的说唱文学中通行着“十三辙”,以此来规范押韵的韵脚,现在戏剧、曲艺等说唱艺术中还在使用它。明清时的音乐里有以弦乐为主的合奏曲集《弦索十三套》。古老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历遭劫难,残存的篇数恰好为“十三”。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第二册(人教版)收入了《数字杂说》一文。由于该文采用了“总—分 ” 的结构形式,“分”的部分又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很容易使人产生三者并列的印象。加上“ 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这两部分的文字又是以说明为主,极易使人觉得本文是一篇说 明文。但笔者以为,《数字杂说》是一篇杂文,理由如下:  在古代,凡称为“说”的文章,往往都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在现代,杂文是以议论 为 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只要抓住杂文的这个属性,就不难看出,《数字杂说》的 第一段就开宗明义,摆出了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清末1911年“皇族内阁”有满族阁员几人?其中皇族占几人?有无蒙族入阁?这个问题在多种史学著作中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其一,满八蒙一皇五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等六院校合编《近代中国史稿》认为:“在总理、协理和各部尚书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仅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人,而八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五名。”①持同一说法的还有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收入的刘桂五《辛亥革命前后的立宪派与立宪运动》和李宗一著《袁世凯传》等。②其二,满九皇五说。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在内阁大臣十三人中,满族  相似文献   

5.
“酗”字该怎么读?《新华字典》、《四角号码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辞书都注字音为xū。但是不少吴方言,闽方言的人读“酗”为xiòng,虽然也有读xú的,然而那仅限于一部分受过一定普通话语音训练的读书人。引人注意的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高门弟子蔡沈在《书经集传》中注此字音为“吁匈反”折合今北京音为xiòng,与民间的俗读正好相合。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酗”字到底该怎么读?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这个字的读音作一些历史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培训》2009,(11):4-4
本期是《中国培训》杂志创刊第二百期。“二百”,这个数字,蕴含了《中国培训》历经的所有困惑与探索,创新与发展。它的到来,让每一个《中国培训》人都难掩心中的激动和自豪。  相似文献   

7.
你是“年度人物”!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结果给地球人一个惊诧:“你!”《时代》解释说,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都是互联网内容的使用者和创造者。这个时代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是的,是你!你就是信息时代的主人,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营造了一个诗意栖居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你是“年度人物”!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结果给地球人一个惊诧:“你!”《时代》解释说,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都是互联网内容的使用者和创造者。这个时代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是的,是你!你就是信息时代的主人,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营造了一个诗意栖居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过去,北京的许多皇家建筑都和“九”这个数字有关,如北京内城最早是九个城门(西直门、阜城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天安门的城楼是九像重楼。故宫四个角的结构是九梁十八柱。皇家建筑物大门上门钉数是纵九横九。天坛祈年殿顶是九龙藻井。北海和故宫的九龙壁都是九条龙等。皇家建筑物为什么都和“九”这个数目字有关系呢2原来,按过去阴阳的说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阳数中的最大者,称为“极阳数”。古代常用“九”数象征天。《易经》上也说“九”数含有吉祥之意。因此,古代的皇家建筑多…  相似文献   

10.
围绕数字学习课文———《飞夺泸定桥》教学浅析□兰州市南河小学李蓉《飞夺泸定桥》是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紧紧围绕课题中的“飞”、“夺”二字展开叙述,这其间出现的有关数字达十三个之多。在教学中我试着用划一划(划出课文中的数字)、算一算(...  相似文献   

11.
(一)被捕人数:“五四”运动爆发当天被捕的人数,当时的报界未能报道出确切的数字,5月5日北京《晨报》称10人,天津《益世报》称19人,上海《民国日报》称20余人。北京学生“五四”当天发给上海《申报》馆等团体的快邮代电中,也未报出确数,只称“逮捕学生十余人”。到5月6日,《晨报》始载:被捕学生之人数,确为32人,其中北京大学20人,高等师范8人,工业学校2人,中国大学1人,文汇大学1人。并列出了北大和高师28名学生的名单。这在当时,是关于“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最详细的记载。1919年8月出版的《青岛潮》一书,收录了《晨报》这一报道,并补充了《晨报》未详的其他4人的姓名。因此,史家在述及“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时普遍引用《青岛潮》,认乃“五四”被捕的32人,全系学生。这是通行的说法。但是“五四”被捕学生之一的许德珩,在其回忆录中,一直坚持被捕者只有31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北京人终于认识到了商业、服务业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是多么重要。于是,一座座规模大、购物环境优雅、商品丰富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在北京城的东、西、南、北悄然而起。北京,终于揭开了建设现代化商业的新篇章。 当人们还在对“市场经济”这个名词是姓“社”还是姓“资”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3.
王梅艳同志在其《数字的借代)(见《语文知识》1995年第2期)中列举了数字借代的几种类型,其中说道“鲁迅先生的小说《风波》中的‘七斤’、‘九斤’都代具体的人”,并以此作为数字“与量词结合代本体”的一个例证。对此我不敢苟同。原因如下:首先,“七斤”、“九斤”都是人名。《风波》中分明写道:“这村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之十三汪建民,侯伟良乡塔良乡塔又名吴天塔,亦全称为“良乡多宝佛塔”。它矗立于房山区良乡城东北面的一座石岗之上。据《良乡县志》(光绪)中记载:“燎石在县治东北里许,南北孔道,轮骑必出其下。按金史作燎,石皆赤色如燎,故名。平原...  相似文献   

15.
“驴驹子”与“小男人”──有感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悲剧荆明太我的家乡山东有句俗话:“一岁不成驴,到老也是个驴驹子”,乡亲们用这回话评驴也论人。我看了《教育艺术》的《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悲剧一文之后,首先涌入我脑海的就是这句家乡的俗话。而我们把这个...  相似文献   

16.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7.
犹大是耶稣的门徒,是他出卖了耶稣,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他自己则被永远钉在了基督徒心中的历史耻辱柱上,备受基督徒的唾弃。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描画了犹大神色惶惶、心怀鬼胎的模样,因其是第十三位出场,致使“十三”也成了西方人习惯中的不吉利数字。  相似文献   

18.
《宋史·儒林传·杨万里传》载杨万里曾向丞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60人才,“淮次第擢用之”。周汝昌先生《杨万里选集·前言》将此事系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杨万里”条又云:“(淳熙)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今案:杨万里向丞相荐人才之事本在淳熙十二年(1185),不在十三年;所荐乃60人,而非16人,迁枢密院职乃在荐人才之后(次年),而非其前。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钞本《诚斋集》卷113《淳熙荐士录》,  相似文献   

19.
不吉利的13 “13”这个数字西方人最为忌讳,他们认为“13”不吉利,会给人带来不幸。这一忌讳的来源,据基督教《圣经》中讲到: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犹大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了犹太教当权者,并亲自为他们引路,抓住了耶稣。此后,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因为犹大是餐桌旁的第13个人,所以西方人把“13”这个数字视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数字打交道。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数字中,却蕴含着许多令人难以思议的奥秘。我们来看一看6174这个数吧!这个数在俄罗斯一位数学家的著作《数学的疑惑》中,被列为“没有揭开的秘密”。这个数简直像个神秘的数字“黑洞”。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看看这个神秘的数字“黑洞”形成的过程。请你任意写出一个四位数(四位数字不能完全相同)。写出这个四位数后,把它的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一个新数。然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另一个数。接下来将最大数减去这个最小的数得到一个差数。再将这个差数又按照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