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校语文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记得在这节课试讲时,我也曾力求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在无意识中,却仍在行使教师的…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的一天,我踌躇满志地踏上讲台,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望着下面“小不点儿”的闪烁着童稚和纯真的眼睛,我激动不已。课堂上我侃侃而谈,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我也仅是目光“警示”而已。下课后,我和他们踢键子、做游戏……和他们打成一片,“小不点儿”们都喜欢上我这个长着娃娃脸的小老师。可麻烦也接踵而至:校值日生送来了一张又一张的违纪扣分单。许多任课老师都苦着脸对我说:“你班的课没法上,太闹!” 一时间,我茫然了,民主的代价竟是这个!再看看其它班级,虽说老师们一个个板着脸,“小不点儿”们…  相似文献   

3.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我笑着问他们:“你们是怎样学会的?”“我们在幼儿园学过。”“那谁来唱给老师听听?”一只只小手争着高高地举起:“老师我唱!”“老师我唱!”我笑眯眯地盯住苏雪说道:“苏雪,老师请你来唱好吗?”没想到刚刚还满面笑容的她脸色…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江苏教育》2022,(16):21-22
<正>“今年事真多,因为疫情,一会上网课,一会在校上课。网课的教学效果不好,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下降,学生管理变得困难,学习后进生增多,课后延时服务就是忙着给他们补课。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2021年,那就是‘累’!”“有些小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班不认真写作业,导致回家后还要继续写作业。‘双减’后,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我都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家长还在抱怨课后延时服务效果不好。教师真的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职业啊!”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给四(1)班上课前,就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说这个班是学校出了名的调皮班。但我认为,学生调皮好,调皮的学生一般都有点小聪明。下面是我在摸索“捣蛋”班级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一些体会:一、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刚开始给这个班上课时,我板起脸孔,向学生约法三章:课堂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果然课堂很肃静。可是当我提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我火了:“怎么你们都变成哑巴了?”这时,学生才说:“老师,你不是规定我们上课不许说话吗?”我心里羞愧,但还是强辩说:“是叫你们不要乱说话,不是叫你们不回答问题呀!”学生抗议:“哪有…  相似文献   

6.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7.
工作接近二十年之际,居然有幸成为了特级教师张齐华“三门问题”数学课堂中的一名学生。在这次教师和学生角色置换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这使我对理解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所有学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这些学生产生的途径非常奇妙。活动当天签到时,每位教师都领了一张号码牌,我猜想:互动环节时多半是要抽号回答问题了。当第一节课结束后,张老师在做第二节课的教学准备,却迟迟未见学生来,正在纳闷时,张老师说话了:“今天这节课的学生有点特别,请大家取出号码牌,号码牌上打有星号的老师请起立。”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先后教过几个初中班的政治课。下面以教社会发展史为例,谈些体会: 一、“改死为活”。凡是我任课的班,学生有一个相似的共同点——学习死板。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只用耳听,少用脑想,不开口问,不动手记;课后作业题,要求老师划定答案,照书整段地抄,或东一节西一节地拼凑;考试前,要求指出复习范围和猜题,他们死背。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一)要求学生用心听课,对教师讲的问题要理解清楚,并用随时提问的办法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当然首先要讲得生动)。(二)鼓励学生提问。起初由于  相似文献   

9.
沈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见到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景。教师的脸上不再写满庄重严肃,学生的脸上笑容在荡漾。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育效果确实不错。但是对于那种特别叛逆的学生,这招似乎并不奏效。我来这所学校后,就听说七(1)班的晓伟是个典型的“刺猬”生,既聪明又叛逆,任课老师都对他又“爱”又“恨”。我的第一节课,他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那天我幽默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就和孩子们聊天,并给他们提了两个简单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选择:同意则签君子协定,做不到就要接受自己给予自己的“小小制…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新课标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与学生构建了平等互动的平台,教学中力争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谋划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把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将一些讲授课变为活动课、实践课,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劲头十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上好《难忘的一课》作文课,结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题目叫做《儿子的采访》,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采访一下父母,问问父母们有些什么愿望,学生按要求当了一回“小记者”。上课了,我问同学们,布置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他们纷纷举…  相似文献   

12.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是令教师头痛的学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行为儿童。教育好后进生需要花费比一般学生多好几倍的心血。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对后进生要施以爱心、细心,更应施以耐心。我班的王强是一个出了名的后进生,尽管学习成绩很差,不仅毫无“羞愧自卑”之感,反而比一般学生更神气,每次考试,都交白卷,自称“白卷英雄”。不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教导,他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几个课任老师给我出主意,让我把他赶回家,我没这么做。在一偶然的机会,听到“成功教育”法之后,我想,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14.
吾爱吾师     
马淑冬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资历深厚,年过半百。她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本学期我由英语B4班转入了马老师所教的A2班。我听说A班的学生都很怕马老师.几乎”谈马色变”。我非常好奇,问他们:“你们究竟怕马老师什么呢?”他们说:“只要你上课回答不出她的问题,她就会和你过不去.弄得你‘名誉扫地’、‘狼狈不堪’。“听了他们的话,心想:今后可得留神儿.别在“马先生”的课上“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15.
第43个月亮     
10年前,我在一所极偏远的山区小学教书。山里人很苦,教学条件很差,每名教师都要包揽一个班,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等课程全都教。我包的一个四年级班,全班有43名学生,从早到晚没有一节空课,很累人。语文、数学我是一丝不苟地教,而音、体、美这些课就上得比较马虎和随便。比如美术,就给每名学生发一张白纸,让他们对照美术书临摹,或者在黑板上出一个标题,诸如大树呀、蝴蝶呀、花园呀,让他们天马行空自由行事。有一回上美术课,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月亮”两个字,让学生作画。10来分钟过去,同学们的画便陆陆续续地交了上来…  相似文献   

16.
在一堂《表内除法》的复习课上,我创设了“猜测隔壁班级桌子摆法”的情境,谈话后知道了202班有学生36人,于是我质疑:202班教室的课桌是怎样排的?学生有的说“平均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排的”,也有的说“跟我们班一样,最后一行的桌子是并起来的(说明:203班有38人)”……我没有忽视这位学生的发言,引导道:他们班的桌子后面有必要并排吗?于是全班同学纷纷展开思维,在辩论中达成共识:没必要并排,因为36人需要18张桌子,18张桌子正好能平均分成三组,每组6张。(如下图)之后,我利用图片资源复习了“平均除”和“包含除”,在学生情绪极度高涨的时候,我又…  相似文献   

17.
今天要上说话训练课《转告》。我们年级组的几位老师想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课间 ,张老师兴冲冲地走到我们班 ,佯装要找我。不知道真相的学生热情地告诉她 ,朱老师不在教室里。于是 ,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请学生转告我一件事 :“星期六 ,请朱老师到她家旁边的书店替我买一本《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上课了 ,我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朱老师 ,刚才张老师找你……”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非常热烈。我心中窃喜 ,兴致盎然地开了课 :“……其实 ,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转告给朱老师 ,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那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见书桌上放着一张《请柬》,上面写着工整而潇洒的钢笔字:“亲爱的孙老师: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敬请您全家光临我班的《中秋赏月联欢晚会》。”落款是“大专二(1)班全体同学”,爸爸是他们的班主任。我见了,很高兴。但在高兴之余还有一丝犹豫:如果那些学生让我表  相似文献   

19.
从音乐教室回到办公室,我心里仍然充满着深深的愧疚……   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一班的音乐课.把学生带进音乐教室,当我告诉他们今天要学唱歌曲《柳树姑娘》时,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说道:“老师我会唱!““老师我会唱!“看着他们那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劲头,看着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的笑脸,我心里暖洋洋的,溢满了激情和感动.   ……  相似文献   

20.
上觉察,有时一个星期后有所领悟,而有的错误可能自己一辈子都发现不了。所以我们应该请一个医生时常给我们看看病。有了这样的想法,我首先自己当了一回“医生”,针对课堂上的一些现象开了一张“处方”。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提问的耐心及反应方式对学生进一步的回答有很大的影响。现象一:急速提问教师为了赶进度,加容量,生怕时间浪费,当问题提出,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就迫不及待地请他们回答。诊断:这种现象造成的坏处是很明显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常有些做得不妥的地方,而这些有时能马的,不能给更多的学生思考的空间,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