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教"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中国新诗建设者曾对它的历史不足严加批判。但是,"诗教"的事实在新诗中依然存在,传统"诗教"理论中的核心意识"天人合一"其原型是中国的"化生"神话,而中国新诗将其演化成了一种"生生"生存诗教,应对着中国现代的"苦难"历史语境。通过对"化生"神话与中国新诗的"生生"生存诗教之间关系的梳理,对中国新诗的民族性考察以及重建中国诗学话语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研组“教”“研”的丧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组"本应以"教"为本,以"研"立本,但我国教研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异化成了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本真基本丧失。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教研组"教""研"功能的丧失反映了教师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割裂。教师的有效发展有赖于两者的"双向移动",表现为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教""研"的回归要求多方整合,包括理顺"教""研"关系,整合"教""研"身份;深化课例研究,整合"教""研"过程;建构集体知识,整合"教""研"成果;改革评价体系,整合"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3.
古代"散文文法"概念及学说皆受到古代辩体意识和艺术传统的影响,与文体学、风格学、文章学等相互渗透和融合。"散文文法"在文体边界上与骈文、古文等文法相互区别,在概念上同其"前理解"的诸多术语如"文格""文术"等关系密切。古代"散文文法"学说与近现代"文法学"互相参照和应用,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古今概念的二元对立中,我们需要在历史回归的立场上,使古代"散文文法"的研究渐成体系,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奇迹,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国防功能。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论述农业与游牧业关系时,曾有长城是建在"15英寸等雨线"上的观点,就是说,由于中国特有的地域生态才造就了万里长城。那么,长城与15英寸等雨线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地理历史元素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论研究大致有"求真"与"求用"两种研究路向,厘清二者各自言说的合法性非常重要。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第一重历史化主要指通过重塑古代文论产生的特殊历史语境以"求真";第二重历史化主要指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通过将古代文论历史内化以"求用"。只有实现"求真"与"求用"的和谐贯通,才能更好地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关于"形"与"神"关系的论述早有人提及并不断在充实与讨论之中。然而,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不求形似"使古代画家在应有的造型能力培养上有所欠缺。只有在对"形"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7.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发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名著《论语》,其本义是指教师自身"教"和"学"相互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历史传承了对"教学相长"教育理念的主流阐释,而当代学界对"教学相长"教育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分歧。对"教学相长"认知的归真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相长"对教师专业发展所具有的"乐学"、"善教"、"相长"的理论价值,并提出"学""思"互补、"教""省"并重、"思""行"合一的践行要略。  相似文献   

8.
张亚静 《学周刊C版》2013,(21):102-10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线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的最佳境界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就必然能在传统教学程式上有所突破。为了理顺教  相似文献   

9.
日伪企图通过其书写的伪满"历史",达到在中国东北"去中国化"的目的。其所书写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在古代史方面,将东北地区的历史与祖国割裂,将东北塑造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地理单元与历史分期;在近代历史书写上,日本被塑造为东北地区的"解放者",以一种抵抗西方列强、驱逐地方军阀的姿态出现,极力诋毁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民族史上,日本侵略者则有意混淆近代民族国家概念,把中国"天下观"的中心民族,由中华民族变成大和民族,企图歪曲中国传统观念,"变夷为夏",达到奴化中国人的目的;在所谓"日满关系"的历史方面,通过构建"大东亚共荣圈"谬论、宗教移植等手段,将"日满关系"逐渐从"友邦"书写为"亲邦",进而将"满洲国"历史变为日本的"内地"。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19,(5):61-65
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古代军事体育文物,包括古代兵器文物、古代车马遗存、古代军事名家名著,对其反映的古代军事体育项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这些文物及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人民的文化归属与教育意义;促进黄河三角洲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区域健身体育多元化发展;打造"武""兵"文化旅游名片,助推区位全域旅游战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代负责祭祀占卜的职官称谓中,只有"史"的称谓流传至今并具有实际职能。"史"是重要的事务官。史、事、吏同源,且事、使同源。史,记事者;吏,做事者;使,派去做事者,均与事情及职务有关。"史"与"士""师"关系密切,都曾具有贵族身份、行政职事的权力与文化教养。吏的职事功能、师的教育功能和士的贵族身份及文化功能在后来分化,与早期史官群体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源流关系。三者读音相近,在词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关联——古代贵族、拥有文化知识阶层、古代官名。  相似文献   

12.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朱肃霞 《现代教学》2012,(11):21-22
今年3月,我们对宝山区"教师德业双修"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了报道,得到了一些反馈,希望本刊在介绍其制度建设和实施形态之后,能分析"教师德业双修"项目的核心思想,确认其教师教育的价值。本文对该项目的核心思想"教学相长"与"教学做合一"的"以教人者教己"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17世纪无疑是小说观念突破的重要阶段。而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恰好可以勾勒出这一时期古代小说观念的变化。谢小娥故事在历史的流转中,改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了各取所需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巨大变化。同时说明,在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中,小说并不与虚构构成对应关系,倒和"史真"(历史真实)联系密切,这就为谢小娥故事从文学流转到历史提供了机会。小说的慕史倾向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为那些文学向历史流转的古代作品提供了基础。谢小娥故事的"文学—历史"流转同时说明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黄波 《华章》2011,(10)
敦煌体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体育项目发展的先进性.掌握敦煌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对掌握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我国古代体育在发展、传承与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得失.  相似文献   

16.
"骑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男人三艺之一,以骑马著称的蒙古族人民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马是蒙古族男女老少日常生活的必备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人民经过长期劳动创造和继承下来的财富.回想内蒙古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在全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国际那达慕大会比赛的辉煌战绩,内蒙古"骑马"项目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和国家,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地区,为此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针对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赤峰市巴林左旗蒙古族传统体育"骑马"项目的发展因素,为赤峰市选拔人才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保护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做出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其经典短文《我对教和学的思考》中,更强调"学"的重要性:"我终于感到,唯一能对行为产生意味深  相似文献   

18.
胡才芳 《学语文》2014,(2):77-78
正文言文难学、难教是高中生和语文教师的共识。就教学内容而言,文言文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一方面要讲解学生不太了解的古代汉语知识,也就是有关"言"方面的知识,包括通假字、实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另一方面,文言文的历史非常久远,并且记载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文言文的文本及其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也蕴含着极高  相似文献   

19.
孙培 《考试周刊》2013,(28):132-133
"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学校走出的世界冠军依然寥寥无几,"体教结合"模式的弊端推进了"体教融合"的提出。"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质的飞跃,其能否打破以往"体教结合"的困局,能否实现高校运动队健康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学耐久跑项目是锻炼学生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不可或缺的体育项目。在面对当下乃至今后中学生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和毅力,畏惧、抵触耐力锻炼的状况下,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意志品质得以磨炼,情感心理得以体验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希望通过"莱格尔"跑在教学中运用和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为同行提供一种耐久跑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