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采用四言诗的形式写成,言简义丰。《自然》篇在《二十四诗品》中居于第十篇,它所展示出的"自然"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倡导道法自然,反对人工的雕琢和刻意的营造。本文试图在解读《自然》篇的过程中展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诗品》和《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关于钟嵘、刘勰二人文学观的异同,中日学者争论很大。现就两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歌创作自然论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文论史上,首次从纯文学的角度探讨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诗论专著是钟嵘所著的《诗品》.他在《诗品》中提出了"穷情"的概念,其所论述的一系列诗歌审美标准也都是以"穷情"为核心展开的.钟嵘认为只有"穷情"的诗才"有味"."情"出现于他对上、中、下三品诗人的评价中,可见钟嵘对诗歌"穷情"的重视.以"穷情"为核心,分别从创作和接受角度阐述"穷情"要"自然",有"滋味"."穷情"理论的产生,对诗歌审美价值的张扬和"审悲快感"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文军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45-46,59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具体到钟嵘《诗品》,它又有特殊内涵。笔者试从钟嵘其时的文坛风习和批评实践两个层面,去把握其具体内涵——"妙造自然",即雕琢而不显痕迹,进而归于自然。这是文学自觉时代孕育出的重视技巧、追求丽藻、情思饱满、生动鲜明的新的诗歌审美理想,是时人推崇的创作至境。这是对原有"无为自然"的拓深。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话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诗品序》作为其审美纲领,在理解《诗品》正文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就“吟咏性情”说、“自然真美”说、“滋味说”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说。  相似文献   

9.
《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论诗专著。其作者钟嵘稍晚于刘勰。人们一般将《诗品》和《文心雕龙》并称六朝时期中国古典文论的“双璧”。清代学者章学诚称 :“《论品》之于论诗 ,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 ,皆专门名家 ,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 ,《诗品》思深而意远。”(《文史通义》)足见《诗品》之重要。《诗品》中最瞩目的核心理论 ,人们探讨也最多的应该是其“滋味说”。以“味”论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滋味说”可说是源头 ,其后 ,唐代司空图的“韵味论” ,宋代苏轼的“至味论” ,乃至清代王士礻真的“神韵…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论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以自然之"实"写诗品之"虚"的表达形式,使得读者倍感诗意美。而在诗意之后,又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本文主要从《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三个方面挖掘其生态智慧,看《二十四诗品》是如何奏响这曲生态牧歌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它产生于统一战线,发展于统一战线,是政协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项有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在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四川省<甘孜州文史资料>的第1辑到第22辑为例,从"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角度,分析与阐述了该资料编纂的时代背景、作者群及其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象二十八宿是古人最初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而命名的,而《说文解字》对四象二十八宿皆有解释,结合《说文解字》,笔者分别从文字学、训诂学、天文学角度对四象二十八宿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许慎的《说文解字》通过"据形释义"的方法对古老的汉字进行解读,为我们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和古人的思维意识、心态观念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说文解字》"囗部"字以及和该部有关的字进行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我国社会的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5.
《声音文字通》为明初赵谦花二十载写成的一部韵学著作,在当时影响颇大,受到学界重视。原书未及板行,学者罕知。今据现存《永乐大典》所采录的资料,对其声类进行考索研究。《声音文字通》的语音混切较为繁杂,基本代表了明初北部吴语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7.
萧统《文选序》是研究《文选》选文标准的重要依据,但学界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对其中“文之时义远矣哉”一句大多未加关注,而此句在整个序言中既上承,又下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之时义”中“时义”一词的理解,对于确定《文选》的选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选序》全文,考索文、时义、清英,“时义”当指文章美好教化功能之意.再结合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及当时重华采,尚巧似,追求骈俪、声律和文采之美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文之时义”在内涵上可兼指形式上追求艺术之美、内容上注重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8.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刘勰在《练字》篇中除了讲写作中的用字外,更是创造性地引入了中国书法所秉承的美学观念。这不仅体现了刘勰本人书法创作的主要审美取向,还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书学思想,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共收字245个(包括新附字7个),是一个庞大的部类。选取特殊的25个"女"部字,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相关文献典籍,试阐释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