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阅读: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微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交与生活。当自媒体迅速崛起,微信公众号广泛受宠,微信已拥有7亿用户,微信圈成为人们晒心情、晒活动的社交圈时,媒体营销人蓦然发现,以电视、广播和纸媒为途径的传统传播模式,已经遇到了成长的"天花板",而以微信朋友圈口碑传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信营销,因为拥有了海量用户和实时、充分的互动功能,正成为营销利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微信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微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开展营销传播的重要平台。作为营销创新的排头兵——快消品,也早已现身微信营销的行列。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快消品微信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快消品微信营销总体参与度高达83%,但也存在营销传播中内容同质化程度高、传播时间比较紊乱等问题。快消品应当积极探索新的营销传播模式,如根据用户差异,开展定制化营销;根据用户关系,开展联动式营销;根据用户需求,开展满意度营销等,在微信营销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播技术和用户消费需求的升级,广告营销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众多的新媒体,传统媒体开始转变,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当然也有企业自己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不过从广告效果来看,良莠不齐。本文就是从微信公众号广告定义出发,探讨当前微信公众号广告投放策略与营销模式,为微信公众号广告营销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微信是当前社交媒体中首屈一指的新型营销平台,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交互性营销、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二维码应用、微信CRM、移动支付等几种出版业进行微信营销的路径,探讨出版业在移动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用户社群化使得基于微信平台的图书社群营销迅速崛起,除出版单位自建微信社群外,还有许多提供知识服务的社群,这就促使出版业转向一个内容过剩但营销注意力不足的方向.在微信社群营销逐渐成为出版机构营销重点的同时,其运营方式和营销效果都有待改善和加强,本文针对微信社群图书营销现状提出消费者与图书口碑测评、微直播轻应用、跳出出版做营销的第三方垂直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唐妍洁 《新闻世界》2014,(2):112-113
随着微信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微信营销正逐步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瞄准了这一商机。特别是随着精准营销概念的引入,微信的点对点精准营销优势更加明显,这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营销革命,但微信营销的劣势也逐渐凸显。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微信营销的几种模式和特点以及微信营销的利和弊,为传播主体进行微信营销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图书网络口碑营销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的虚拟社会和博客等进行的口碑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易搜寻等优势,是图书营销的有效途径.为有效提高读者的网络口碑发布和传播行为,本文从传播者识别、外部激励、口碑话题设计、积极参与口碑传播和追踪口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图书网络口碑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微信多群直播技术的出现为出版社社群营销增添了新的可能.随着这一技术日益成熟,出版社微信多群直播营销模式呈现出立体化、体验式、互利共赢的特点,构建了“出版社—读者”的双向互动图书销售结构.本文对微信多群直播营销的发展现状、架构及其特点进行梳理,借助案例分析法探究微信多群直播营销模式在出版社领域的应用,进而为出版社的发展提出了重视受众口碑、构建出版生态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中的门户和SNS社区网站是最适合传统企业的组合方式,达到迅速建立品牌和口碑传播的效果。案例类型:口碑营销——将粘性用户的力量发挥最大化选择有效的网络营销工具最重要网络的营销模式丰富多彩,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创新的方式,可以使用多种营销组合。网络上的营销也因此产生了误区,因为可选择的模式太多,评判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快速传播,商家加快了对自媒体营销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在自媒体时代,意见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口碑传播不可阻挡的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商品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自媒体发展对口碑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助力自媒体口碑营销成功的关键要素两个方向探讨了自媒体平台上口碑营销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微博营销:“湿”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笑  夏冰 《新闻世界》2010,(8):288-289
微博自2007年"登陆"我国,凭借其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迅速成为WEB2.0时代的新宠,也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湿营销"理论为基础,着力探讨这种适应微博传播特性的营销方式,思考其理论适应性和实际操作性。笔者认为,微博"湿营销"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准确的创意诉求,注重湿通路、湿路径、湿优化的应用,并在微博传播中做好口碑的分享,同时注重其动态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微信软件自身的信息服务,以及营销策略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其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利用价值。本文从微信传播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出发,探讨其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营销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如破竹,在产品功能和服务信息上不断完善。本文试对2015年春节期间红极一时的微信红包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今消费市场愈发成熟,消费者对传统广告形成信息免疫力,口碑营销可以说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营销方法。这一方法已经为众多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所应用。本文将探讨企业如何进行口碑营销的话题策划,如何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强化公众认知,进而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并且进行成功的口碑营销。  相似文献   

15.
戴维 《出版科学》2016,24(2):75-78
互联网既给图书口碑传播提供广泛、丰富的传播渠道,也给图书口碑营销带来冲击与挑战。文章在论述网络环境下图书口碑传播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图书网络口碑营销伦理、基于“用户视角”激发读者再传播意愿、监测与评估口碑营销效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段文娥 《东南传播》2015,(8):145-146
经过4年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一款用户基数庞大、用户粘性极高的超级移动APP,微信营销也随之成为各行各业不容忽视的新型营销方式。就目前来看,快消品微信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微信中信息过载,快消品企业及品牌公众号在微信营销中传播的内容极易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普通用户话语权的放大,意味着快消品微信营销的可控性进一步弱化;尽管微信提供了便利的互动交流平台,却未能改变固有的单向传受关系;此外,快消品微信营销传播的内容较为雷同,表现方式比较单一。快消品企业及品牌必须充分利用微信的媒介属性,开展大数据营销、文化营销与协同营销积极应对快消品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宋易康 《东南传播》2014,(3):101-104
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推出,这种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IM即时通讯特点于一身的手机应用,很快便由一个即时通讯的微信聊天工具转变成为又一个大型媒体平台。推出不到2年时间,用户使用人数便轻松突破六亿人。基于当下微博平台媒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微信公众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媒体大环境,探讨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营销传播对媒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章中将利用大众传播学理论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传播特性,并结合营销学对该平台上媒体的营销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目前传统媒体进驻微信平台的现状和一些媒体、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传统媒体进驻微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b2.0时代,越来越多的营销传播主体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口碑进行营销传播活动。但既有案例显示,多数网络口碑营销传播还局限于国内市场、本土市场的开发与运作,忽略了面向更广阔的目标市场目标人群及跨国传播。本文对网络口碑在跨国营销传播领域的价值与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旨在表明网络口碑营销传播应该成为开展跨国营销传播活动的经营主体,是今后需要着力发掘的战略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提出,传媒出版业“互联网+”模式出现快速发展倾向,微信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客户端,其在图书出版营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不断被发掘。本文在探讨目前出版社微信营销模式基础上,基于4C理论对出版社微信营销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就出版社微信营销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与见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探究网络口碑的传播者特性和传播内容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图书出版行业相关主体进行口碑营销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构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厘清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关系,并实证检验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结论]传播内容(信息)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传播者(信源)特性既存在对购买意愿的直接显著影响,也存在以传播内容特性为中介的间接显著影响。传播渠道(信道)的调节效应显著,其中对传播者特性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最大,其次为营销式平台,自由讨论式平台最小;对传播内容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仍然最大,自由讨论式平台略低,而营销式平台最小。最后,从传播内容的设计、名人效应的发挥和营销平台的选择与建设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