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观点摘编     
《教书育人》2006,(10):7-7
从“应试”到“无奈”的教育异化,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新阶段,教学智慧是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人仅仅作为教育的对象,致使部分学生能动性和主体性缺失,个性不能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可以看做“人的异化”现象在大学教育中导致的问题.克服大学教育中“人的异化”现象引起的问题,既需要准确把握教育与人的关系,更要实现“大学成人”的价值追求,使大学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技术至上论”作为技术异化力量的学校表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技术至上论”的片面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存在的本体意义。从技术对学校职业教育“异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至上论”形成的机制和原因.以作为重归职业教育本体意义的起点和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本身是诗性的事业,学习也是弥漫着乡愁的心灵旅途。然而,我们却在应试、理性、政绩的旗帜下,迷失了教育评价的本来路径。充满复杂图景的教育评价,被简化成学生成绩的排名、名校录取的人数等结果性评价。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都将自己的关注点凝聚其上,使得教育价值异化,教师心理异化,学生行为异化!这着实令人扼腕顿足,唏嘘叹息。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当下的教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扩大,在实际应用中也逐渐显露一些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分别从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问题、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我们在使用技术的同时,要避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带来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化”的理论,将宗教异化的根源深入到经济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开始寻找人由以生成的标志,即由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转化的关节点——劳动,而且也真正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进而科学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旨在服务学生的发展,但现行教育考试发生了异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考试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考试目的的偏离、教育考试功能的窄化、教育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教育考试功能的本末倒置、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与分配不均、过于强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评价观的桎梏是导致教育考试异化的原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确实增加教育投资、正确运用教育评价有利于还原教育考试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建设意识。传统教育的精神潜流永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渊源,素质教育的绿荫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教育精神资源的深层沃土之中。不能因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片面的“应试”意识就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应试教育”,也不能将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定性为非此即彼的关系。片面应试倾向的根源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重教”而不“尊师”的社会心理倾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强化尊师意识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广泛存在异化的现象,即人们自愿去做一些并不是真正想做的事的状态。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社会加速,由于人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对丰富生活体验的追求,形成了加速的动力,并导致了异化。这同样可以解释教育异化的现象。如果科技的进步没有正确回应教育促进人们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那么科技进步就可能成为导致教育异化的起点。科技进步可能带来教育空间异化、教育“物”的异化、教育行动异化、教育时间异化、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等五种教育异化的形态。借鉴罗萨的“共鸣”理论,可以为教育规避异化提供策略,建立三种共鸣轴,即“水平的共鸣轴”“垂直的共鸣轴”“对角的共鸣轴”,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高尚理想的培树、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结。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哲学中,教育异化已被公认。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高职教育的异化现象陆续出现,这不仅使高职教育本身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消除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异化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处理好与自己、与社会、与朋辈与周围的人际关系,高职学生才能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技术至上论作为技术异化力量的表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技术至上论的片面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存在的本体意义。本文分析技术至上论形成的机制和原因,以作为重归职业教育本体意义的起点和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商品化的时代。生活价值的追求与技术知识对教育的统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教育权力的同时,却丧失了生命的自由。教育异化包括两方面: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教育异化的宏观和微观表现,分析其根本原因,使教育异化变为教育解放的艺术就在于寻求个体内在生命的成长与外在生活的发展之间的平衡,只有当教育真正确认人的自由本性和智慧生活的人生意义,教育最终消除异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产生了金钱至上、重利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念;人被束缚在狭小的圈子内,忽视了社会关系和自身能力的发展,等等,这与马克思早年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类似。应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异化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异化现象;异化现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思辨出发,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学说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异化现象。其异化的表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非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非惩罚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搞素质教育,课内搞‘应试教育'"的教育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教育异化导致的人的异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从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新时期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活价值的异化。超越教育异化,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主客体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对教育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的异化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教育异化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层化、教育官僚化、教育数量化、教育共性化。教育之所以出现异化,是因为科学技术发生了异化,成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教育异化的本质可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来加以解读。要扬弃教育异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就必须: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确立合理的主客体关系;重视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正确地认识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标的异化指教育失去了它本来的目的和价值。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教育目标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产生的原因是教育的功利化。解决这种异化的方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复归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布莱希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戏剧家之一,他对人物形象的辩证法塑造,使其笔下的戏剧人物充满了丰富性和立体性,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人性异化的主题。其戏剧《伽利略传》中的主人公伽利略被称为“英雄的懦夫”,他的沉沦与堕落既有其自身的复杂原因又有外部的社会因素。正是内因和外因、自我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伽利略的人格裂变,因而罪责在于社会而非人。布莱希特又把这一异化现象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融合,从而体现出异化的时代感与社会性,达到教育观众、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