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兵 《当代传播》2021,(2):4-7,30
本文讨论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笔者认为可从理论研究、特别是新闻哲学的角度,新闻信息传播历史演变的角度,新闻实践尤其是新闻业务的角度,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四个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组成;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来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四个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五千年形成和积累的传统文化成果继承光大、合理借鉴国外新闻观研究成果、新闻科学研究对新闻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三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特色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观的呈现应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考量和具有中国风格,用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观考量新闻传媒的观念与机制,应反映中国实际、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郑荣 《出版广角》2018,(15):41-43
学术期刊承载着思想传播与智力供给的双重责任,是学术话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要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须坚持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本体指归,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理论指归,以辩证统一观为方法指归,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归的选稿与用稿原则.这样才能为真正建构中国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话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但"西强东弱"的不平衡话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势下,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为我国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传播、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选项和可能性.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发展成果,在融入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改善国际涉华舆论生态、有效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之中,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引发了舆论场的诸多新问题,研究发现,把关人的缺失、渠道传播的多样化、过度追逐经济效益等新媒体的不足导致了新闻报道的虚假、真实底线被冲击、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影响了社会价值判断,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这更凸显了当前新闻报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于淼  宦婉茹 《视听》2022,(3):165-167
建设性新闻在坚持新闻核心价值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的技巧应用于新闻生产,倡导积极情绪和解决方案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体现了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发展与创新.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新闻中加入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引导公众共同创造新闻内容.在建设性新闻理念本土化的过程中,应从我国实践和媒体实际出发,将建设性新闻理念与...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对现阶段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加大,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社会矛盾多元化,社会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应当提倡建设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别是秉承该理论体系中"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提倡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重视新闻对全民稳定团结的作用"的核心思想,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宣传中,如果新闻媒体不能坚持科学正确的新闻观,就一定无法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新闻观至为重要,是新闻媒体确立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根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键,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基础,三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 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究竟包含哪些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还要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队伍、指导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沙晔 《新闻前哨》2022,(8):9-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局面.如今,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新闻媒体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定盘星"作...  相似文献   

11.
不断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强化文风建设是党在新闻舆论领域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表征。党的新闻文风建设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理论逻辑,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功能导向的实践逻辑,三者辩证统一,构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自我革命的逻辑框架。新闻文风建设推动了媒介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效统一,形成了有关新闻文风建设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创新指明了方向。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必须深化总结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以此为基,创新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科化,着力构建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抓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学习及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媒介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新媒体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这对新一轮传播格局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但无论何时,作为媒体人或传媒学者,必须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导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遵循传播规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引导受众。在人人都有公共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追求公共新闻及话语的真实性,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新媒体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建构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对正确引导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微博在社会舆论建构和引导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期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于德山教授做客“传媒大讲坛”。于教授以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领袖的话语失范为主线,从微博大V群体的形成及扩大原因入手,分析微博大V的话语失范行为,最后阐明了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话语失范行为的规制方法,从而对微博大V这一舆论领袖群体进行及时而深入的研究,为微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在媒介融合渐深、传播渠道联通的语境下,更应重视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的创新,《论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传统文化传播创新》一文,在分析媒介融合给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探讨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实践品格。政治性是其精神内核,逐渐向艺术化的传播理念过渡;历史性是其运行逻辑,业已从宣传教化走向对实际问题的方法论观照;创新性是其发展动因,使其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适性的新闻传播理论话语是学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党媒走建设性新闻实践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以来中国新闻战线一直强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学习、反思、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构建与党史一脉相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从梳理党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沿革中,挖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党史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深度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对深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启示与践行...  相似文献   

18.
谌笛 《新闻窗》2012,(1):34-35
我们今天所讲的马克思主义,无疑讲的是已经与时俱进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基于此,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波澜士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社会的舆论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怎样认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之灵魂、基石与圭臬的党性原则?这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6,(6):69-70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生态
  一、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对于新闻舆论业界和学界来说,要意识到自己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使命,把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作为核心目标。首先是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预期,其次是形成植根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最后是形成面向全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建构新闻舆论生态的灵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关键在于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三、把握建构新闻舆论生态的着力点。建构明朗、积极的新闻舆论生态,要做到精准有力,要从当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规律出发,选好着力点。一要变革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生产手段和机制,二要确立新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伦理,三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学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新闻学界要坚持“方向的坚定性与方法的创新性”,为建构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生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