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近年来,外部舆论环境快速恶化,成为影响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际地位提升的不利因素。改善国际舆论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效能。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方向。针对西方国家政治极化、社会分裂的现状,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政治光谱视角的受众分析方法。以美国为例,本文重点研究了影响美国政治生态的三种意识形态群体——宗教右翼、经济民粹主义和政治文化民粹主义——对中国的态度和认知。通过对Twitter数据的文本挖掘分析,结果显示:宗教右翼较少关注中国,经济民粹更关心中国人权议题,政治文化民粹对中国具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和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2.
陈金 《青年记者》2020,(5):96-97
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在英国迅速崛起,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政治媒介化的后真相时代,如何设置受众关注的议题并迎合其情感诉求,成为政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①英国小报的右翼民粹主义传播实践有哪些特征?其话语叙述又基于什么逻辑?《每日快报》是英国的主流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每日快报》为案例,分析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中的特点和话语叙述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涉疆舆论宣传一直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治疆方略,为新疆的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保驾护航.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势力不断借口所谓“新疆问题”挑起事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它们的行径一一次凸显加强新时代涉疆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语言节目中心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部...  相似文献   

4.
"7.5事件"发生前后,疆独组织阴谋策划了"两个战场",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在国内,境外疆独势力利用"韶关玩具厂事件"大做文章,要求维人"做点事情",在"七月五日向中共发声";当国内疆独分子发动极为血腥的暴乱后,境外疆独组织又积极开拓国外"战场",向欧美各国展开积极游说公关,向国际组织叫冤喊屈,以争取支持.在这两个战场上,疆独势力相互呼应,互为依托.从当时的情况看,疆独组织的这个策略获得部分成功,起码已将新疆问题炒热,并提高了疆独组织和领袖在欧美的知名度,成功吸引了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5.
民粹主义是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极具复杂性与动态性的社会政治现象.民粹主义被解读为内核空洞的意识形态,话语层面具有缝合功能的政治逻辑,以及一种策略或者政治风格等三个理论视角.民粹主义从19到21世纪的跨民族的演进过程,在后真相时代呈现出左右翼极化、社交媒体失范等政治现象,为国际社会风险治理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立足于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假设入手,将国家行为体与区域复合体作为分析工具,形成国家-民族类型进行供应侧改革、现代化转型国家经济与核心观念并行、区域复合体政策制衡三个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梅宇  刘红 《今传媒》2015,(3):46-48
2012年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是各民族、各阶层、各组织和各群体共同的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因此,作为"喉舌"、"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也应义不容辞的履行其职责。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在新时期新阶段迈上了新征程,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这一历史新阶段,新疆的大众传媒必须以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全面平衡发展为己任,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新闻联播》作为新疆卫视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栏目,承担着对外宣传、报道时事、反映民生等省级新闻栏目所具有的普遍功能,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新疆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个人英雄主义与政治集体主义;宗教道德与仁爱思想;"拯救世界"的正义性与抗击侵略者的民族性,这些二元范畴成为中美战争电影各自的身份标识。国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矛盾、革命与人性冲突一直是中国电影创作与意识形态的角力场。从价值观的传播价值来看,"后革命"时期的中国战争电影需要新的叙事策略,以引导中国观众对神圣革命、集体主义等观念进行新一轮理解和接受。美国战争电影将宗教、政治和道德一体化,其叙事特点和文化传播策略与我国同类型电影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网络舆情具有文化多元特征,加之境外“分裂势力”通过建立网站对涉疆敏感问题造谣生事、煽风点火,使得涉疆网络舆情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态势.深入分析涉疆网络舆情的文化性成因并找到应对策略,是涉疆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涉疆网络舆情的文化性成因分析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准.就地缘政治而言,新疆地处中亚,西方曾有“谁控制了中亚,谁就能控制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的说法.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又使文化安全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传播活动之中.这就使涉疆网络舆情出现了国际背景、国内形势、新疆区情的“三维动力”机制特征.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大众化叙事策略让崇高庄严、"板着面孔"的"革命"题材转变成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品,成为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思考的重心.由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身份所限,"战争史诗类"题材电视剧在较为狭小的话语空间中多采取展示宏伟战争场面和虚构雕琢细节等商业化叙事策略;而对于"英雄传奇类"题材电视剧而言,战争暴力的展示和革命历史的"移位"叙事成为其赢得市场的主要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1.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梳理美国自1890年代以来的民粹主义运动发展脉络及媒体相关报道情况,探讨民粹主义话语之下的新闻媒体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真正问题。美国早期的民粹主义行动和大众媒体介入均被认为有积极意义,冷战时期是重要转折点,意识形态重塑和媒体专业化发展使民粹主义运动负面化,新闻媒体不报道或以报道来消解运动。在19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时代里,媒体民粹主义作为重要议题被提出,但政治现实与文化表征背离。民粹主义运动支离破碎,分散的抗议始终未能建立广泛的政治联盟;而新闻媒体既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以纠正公共政策的偏差,也没有真正反映工人阶级和中下阶层民众在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困境和情感意见,媒体民粹主义反映的恰恰是媒体对资源有限的社会多数人的代表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突发危机"成为社会重点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突发危机管理,建构良好的组织形象,这不仅是一个涉及"如何做"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说什么"和"怎么说"的语言语用问题。本文以2010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白宫发言视频为分析对象,基于陈新仁(2013)关于语用身份建构的理论探讨,分析危机语境下美国总统的身份建构情况,并具体阐释其语用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到2020年总统大选间的媒介生态为切入口,探讨在媒介化政治背景下,有着号称自由民主和专业主义传统的美国主流媒体在民粹主义崛起后的变化,检视美国政治语境中自由主义与民粹主义话语的关系,及其对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17.
李静 《中国广播》2012,(9):23-26
新闻竞争加剧使广播新闻品质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之声"走转改"系列报道之"倾听贵州"、"倾听新疆"为例,提炼、归纳该系列报道的先进经验,认为其成功之道就在于遵循广播新闻生产和声音传播规律,在叙事策略上立足声音特质,注重题材选择与驾驭、重新定位报道者的叙事角色、运用独具广播特色的多种叙事方法、选择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将该叙事策略定格成为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准则,广播新闻品质提升就有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积极探索黑人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将黑人叙事传统和西方叙事传统有机结合,在多重边缘书写下展开黑人女性叙事,通过叙事结构、音乐叙事和意象与象征等叙事策略,表达她追求黑人的完整生存和文化身份,关注黑人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多元文化生存空间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在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一系列稳疆治疆兴疆部署精神,通过开展"爱党爱社、团结敬业、创新发展""讲政治、守纪律、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出版事业取得了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