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思、解、学、活”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单纯传授知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脱胎换骨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为例予以阐述。一、动中求思“动”,即动口、动手、动脑,接触事物;“思”,即在接触事物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完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其核心是创设情境,引趣生思。让学生动手将下面各图形中AB的任一点与C、D两点分别连结,然后剪下,让学  相似文献   

2.
袁廷芬 《宁夏教育》2000,(11):21-21
寓“动、思、解、学、活”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以及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将科学的发现过程简捷地重现于课堂,让学生经历“于动寓思——思中求解——由解导学——学中求活”的学习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王颖 《中学文科》2007,(4):49-49
“六环节教学法”要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推向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角,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诱导学生做到“五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去获取知识,实现“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 、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教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与生活》学科的教学也不再是过去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说教课.也不是纯粹的道德知识传授课了,而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从读、听中接受知识,在实践中尝试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在交流中倾吐,倾吐出实践的收获与旮晚。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呈现出活跃的思维空间,乃是决定“思品与生活”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从纪录片《世界各国的教育》中的中美学校课堂部分场景的反思,使我们深切感悟到提出从“坐中学”到“做中学”,是对当前教师只顾自己讲授,而学生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的准确描述.因此,本文试图从五个视角:以“境”激学,让学生学有体验;以“动”激学,让学生学于实践;以“说”激学,让学生学中交际;以“思”激学,让学生学会探究;以“情”激学,让学生学融情趣,来构建我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进而优化重组教材资源,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活课堂形成“引入含活势、形式求活泼、气氛要活跃、过程有活力、评价留活意”的“五活”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实现由“老师处处操心”到“学生人人操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技能,积累经验和方法,感悟其科学道理和做人道理.  相似文献   

6.
龚韦韦 《湖北教育》2023,(12):26-27
<正>“生动化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为教学起点,以教师生动的教学与学生双手、感官“动”起来为主要特点的化学教学主张。也就是说,教师要以生动的教学艺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象化,引导学生借助双手、感官之“动”直观、具体地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化学现象,感知化学规律,从而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和教师的生动讲解中生成新的化学知识,掌握新的化学技能,形成化学思维,从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实践活动课贵在“活”重在“动”,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把课堂、乐趣、时空、权利、伙伴还给学生。数学活动课力求“三活”,即形式灵活、内容鲜活、气氛快活。教学过程中要求“三动”即:多动眼、多动手和口、多动脑。教师要以活动课为阵地,寓教于乐、寓教于动、寓教于思,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一、让学生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是智慧的能源”。在“认识形体”活动课中,我设计让“唐僧师徒”带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逐一登场,让学生主动辨认,以找促动,感知形体的特征,产生爱学、乐学的…  相似文献   

8.
新 世 纪需 要新 型 人才 ,新 型人 才必 须 有创 新精 神 。 只 要 给 学 生 一 个“ 支 点 ”,学 生 就 会 撬 起 自 己 心 目中 的“地 球”。这个 支点 是 以教 师更 新 教学 观念 为 前提 ,以 学生 具 有创 新思 维 的读 写活 动为 内 容的 教学 方 式。 一 、更 新教 学 理念 当 前 的 教 育 多 以 考 试 为 中 心 来 组 织 教 育 活 动 和 选择 教 育 内 容 ,这 样 ,学 生 为 了 取 得 好 成 绩 ,便 惟 书 是 从 ,惟 师是 从 ,惟考 试 是从 ,不 敢(也 不愿 )质 疑。长 此 以往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及 能 力 将 泯 灭 ,因 此 ,…  相似文献   

9.
阐述“读、思、议、演”模型的4个基本教学步骤,并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为例,应用“读、思、议、演”模型开展教学,根据模型内涵和事实性知识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环节、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加深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发展核心素养与践行“立德树人”要务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0.
先谈谈我对“学-导-练”教学模式的理解: 如果能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感知-探究-拓展”三环节的话,那么,“学-导-练”这一教学模式正好与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感知-探究-拓展”是一一对应的。“学”就是让学生在初触感知对象后,对对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基本思路、表现手法等有一个概观性的、总体的感知和把握。“导”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学生在“学(感知)”中遇到的难懂的或不懂的问题进行“探究”(此环节结束时老师要小结)。“练”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查,巩固、延伸、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说学”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基本策略和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说学” ,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 ,学生对获取知识的过程 (包括获得知识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体验等 )进行反思并加以表达。该项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以说促思 ,以说促学 ,重在交流与表达 ,从而实现思、说、学的有机统一。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说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说学”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首要的一环就是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相似文献   

12.
动态教学法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是一个“动”字,即要求的所谓“动态”是在学思师导、师生共动之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研究所讲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巧妙衔接,在“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议、说”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探究教学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型探究教学理论为教师开展动思结合的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为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思维型探究教学之路,教师以“鸟喙和鸟足”为例,建构融合技术的“五思五学”思维型探究教学模式: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思维发展目标,实现“预学明思”;创设具身化情境,激发思维动机,实现“激学导思”;探究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探学辨思”;借助数据分析,跟踪学生思维,实现“展学反思”;虚拟仿真交互,引导迁移应用,实现“拓学创思”。教师以信息技术助力“五思五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做思共生”,可有效促进大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15.
剖析当前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引领”现象,提出“学·思·行·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改变,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向为“我要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贯彻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促成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6.
快乐学历史,轻松促创新。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应该“活”起来,应该让学生变“静”为“动”,变“练”为“用”,变“学”为“玩”,让学生“悟”在其中,“获”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观“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屎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计: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观察、探索、整合法,是近几年新兴起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教学程序是观察──探索──整合这三大基本环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它强调的是观察探索,即学生通过对具体材料的观察感知,自己动眼、动手、动脑进行积极地探索思维,解决教师出示的问题,最后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努力使知识系统起来。因此观察、探索、整合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并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法“四轻四重”的弊端,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强迫灌输,轻启发诱导;重理论教学,轻观察实验;重教师教,轻学生学。”故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生物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财会专业教学的“活”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成华 《职教论坛》2003,(12):45-45
财会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枯燥抽象、实践性要求严格、规范的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活”与“实”的教学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活”所谓“活”,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活。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而是使学生的情绪、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