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摩是治疗跟腱炎的一种最好方法。因为单纯的跟腱炎是一种慢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小腿三头肌反复急剧收缩造成局部劳损。跟腱是由腓肠肌两个头及比目鱼肌一个头共三头合成的一强大肌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巴县高一·六班齐有才问:为什么跑步时小腿经常抽筋? 在紧张或剧烈的比赛中,经常会发生小腿后群肌抽筋,也就是小腿三头肌痉挛。这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而小腿三头肌是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组成的(见图),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痉挛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 一、在紧张的运动训练或剧烈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练习时,在掌握基本技术的情况下,加强一定的力量训练,是运动员获得最佳成绩的保证。力量训练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实现的。因此有必要了解是哪些肌肉参与了运动,现就把这些参与运动的肌肉作如下归纳。一、小腿三肌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  相似文献   

4.
跟腱的常数、常态是体育运动选材的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如何测量跟腱的长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认识。本文就如何准确的测量跟腱长度、腓肠肌腱是否可以代表跟腱等问题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选用经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36具,共71侧下肢,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暴露小腿三头肌及其肌腱,用直角规测量了以下数据:内外侧腓肠肌肌腱长、比目鱼肌肌腱长、腓肠肌肌腱长(即内侧腓肠肌肌性腱性移行点到跟结节结长)、比目鱼肌肌腱长(即此肌肌性与腱性移行点到跟结节长);采用ACE1200计算机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5.
“网球腿”,顾名思义是网球运动中的一种创伤。跑、跳和其它球类项目的运动员也偶有发生。又名蹠肌断裂。 蹠肌是一条肌腹短小、肌腱细长、已退化了的肌肉。其由外上向内下起行于股骨外上髁腓肠肌外侧头的上方,穿行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止于跟骨内缘附着于跟腱,其作用是使足踝跡倔及屈小腿。  相似文献   

6.
人体绝大多数骨骼肌都附着在骨骼上。据统计,全身肌肉约有434块,体育运动中常用到的约有75对。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目可将它们分为单关节肌、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三大类。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如:上臂的肱肌,小腿的比目鱼肌等。双关节肌,顾名思义,跨过两个关节,如:大腿的骨直肌、腘(月黾)肌(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小腿的腓肠肌,上臂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  相似文献   

7.
小腿后侧的小腿三头肌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向下延伸成为跟腱,他连接与跟骨的后侧,跟腱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腱,他周围没有腱鞘,而是被膜状疏松结缔组织所包绕,称为腱周围组织,跟腱的大部分营养依靠腱周围供给。踝关节过度屈伸活动或频繁发力,跟腱反复被牵拉并与腱  相似文献   

8.
小腿后侧的肌肉是小腿三头肌,它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组成,两肌肉在小腿下段形成跟腱。小腿肌肉痉挛主要是腓肠肌痉挛,俗称“小腿肚抽筋”或“小腿肚转筋”。它是较常见的病症,它病程短,不治疗也能自行缓解,对体育训练影响不大,但在比赛中突然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比赛注定要失败。本病多见于田径、足球、游泳、体操、马拉松、举重等运动项目。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有:1、寒气:外界环境寒冷、潮湿时,若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易发生腓肠肌痉挛,在水温低游泳时,也会发生腓肠肌痉挛,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容易发生溺水…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着地后,肌肉用力的激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臀大肌;肌肉用力的失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肌肉用力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起跳腿拮抗肌共同收缩的特征为:缓冲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而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  相似文献   

10.
小腿肌急性拉伤是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田径、球类项目。他们大多数是在往返来回跑动中膝关节伸直时突然用力蹬地提踵所伤。与赛前或训练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受风寒肌肉发僵、过度疲劳,老年性缺钙有关。 打网球引起小腿肌肉急性拉伤的原因是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小腿肌的腓肠肌、比目鱼肌、蹠肌因过度收缩或被突然拉长而往往致伤。小腿肌肉急性拉伤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功能性不稳踝关节表面肌电瞬时中值频率(IMDF)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组共28名受试者:功能性不稳组(FAI组)14名,对照组14名.对于两组踝关节肌电IMDF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肌肉疲劳过程中, 1)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IMDF的变化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I组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IMDF未随时间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1)疲劳过程中,FAI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IMDF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的受试者中枢控制策略可能发生改变,功能补偿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组实验方法,观察长时间下坡跑对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收缩)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监测血清CK、LDH的变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腓肠肌及B组大鼠比目鱼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K、LDH也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一次长时间离心运动可造成骨骼肌的损伤,快肌更为明显;1周连续运动,机体可对其逐渐产生适应,但损伤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收缩蛋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男大学生小腿三头肌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分析,探讨动作形式与神经肌肉活动方式之间的联系。方法:男大学生在不负重和30%、60%、80%、100%最大力量(1RM)负重下分别进行一次提踵和蹲跳动作,同时记录腓肠肌内侧头(GM)、外侧头(GL)和比目鱼肌(SO)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比较各等级负重条件下两种动作运动时iEMG、MF和MPF等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进行负重提踵时,随着重量增加,GM、GL和SO表面肌电的iEMG均显著增加,但MF和MPF在不同负重等级完成动作时的差异不显著;在进行负重蹲跳时,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MF和MPF在各级负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数值与重量的增加具有线性关系;在不负重提踵时各肌肉的iEMG值与蹲跳差异不显著,但大负重后显著高于蹲跳;MF和MPF值在不负重提踵时显著高于蹲跳,负重后其差异基本不显著。结论: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小腿三头肌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表现存在差异,其所反映的神经肌肉控制方式不同,提示所完成动作的动力学特性如速度、多关节链等,可能会影响运动单位募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及收缩效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度与肌肉力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小腿长、腓肠肌长、比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有着明显的相关;比目鱼肌长只与提踵肌力有关;③跟腱长、比跟腱长和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之间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小腿三头肌各头肌长度的变化与膝、踝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取出7具男尸和4具女尸的小腿,测定了肌长度。在肌肉和骨附着处把肌肉分离开,把肌肉插入专门的测量装置内并以恒力牵拉肌肉。还有一个专门装置保持住肌肉质心位置不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作者建立了五个回归方程以表示小腿三头肌各头肌长度的变化:CLSO=-9.04706 0.35462 0.35949踝角度-0.0022膝角度~2。CLGAM=8.05591 0.05358踝角度-0.001膝角度~2。CLGAL=-2.643 0.011518膝角度 0.0014膝角度~2.CL-GAM=-7.479 0.08486膝角度-0.00003膝角度~2。  相似文献   

16.
杨九瑞 《健与美》2023,(8):143-145
走动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及闲暇时间中的一个日常行为。穿鞋不当,轻者造成下肢疼痛,重者造成人体疾病。文章分析了人体走动的特点以及走动时小腿肌肉造成的肌肉疲劳的原因;分析了部分可以用于肌张力测试实验的小腿肌肉和肌肉群;并在穿篮球鞋走动情况下,初步测试了腓肠肌的肌张力变化情况;经过频域处理,得到的数据显示在走动时腓肠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有一定的变化,可以用于分析腓肠肌的疲劳情况。用此方法,也可以对小腿的其他与足部相关的肌肉疲劳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窦兆波,山东田径队现役队员,27岁,从事专业训练8年,曾获第九、十两届全运会1500m冠军,2000~2003年四届全国田径锦标赛1500m冠军,2002年亚运会1500m亚军。他在2004年训练中,左小腿骨骼肌拉伤,窝下方肿胀疼痛,按骨骼肌拉伤间断治疗,肿胀消除后疼痛缓解,但在剧烈运动后疼痛明显,在小腿腓肠肌内侧头出现可复性包块,大约3×2cm,导致长时间不能正常训练。后经医院诊断为左侧腓肠肌内侧头肌疝,行肌疝修补术。本病发生与肌间隔压力增加有关,小腿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后,肌组织缺氧,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由于年龄小、骨骼发育还不健全 ,肌肉力量相对也较弱。加之自身身体素质发展不够全面等等原因。因而在平时训练跑、跳练习时 ,由于肌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在后蹬过程中被动充分拉长不够 ,从而造成后蹬不充分和肢端用力不好的现象 ,如果用传统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行进间练习来纠正 ,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在行进间练习的后蹬过程中 ,伸膝的股四头肌紧张 ,影响了伸髋的幅度 ;伸踝的小腿三头肌紧张又影响了伸膝的幅度(因为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分别又是屈髋肌和屈膝肌)。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 ,除了增加这些肌肉的伸展性以外…  相似文献   

19.
一、踝关节活动及踝关节周围力量的训练 1腓肠肌、比目鱼肌伸展 1)坐于板凳上,伸直右脚,双手握住毛巾两端,套于右脚掌,缓慢拉动毛巾,直至腓肠肌充分伸展。如果伸展时略微弯曲膝盖,即可同时伸展到比目鱼肌。每个动作伸展到自己的最大幅度,保持20~30s,重复2~3次,然后伸展另一侧。  相似文献   

20.
人体骨髂肌损伤是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下过度主动收缩或拉长时引起的损伤,多见于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腰背肌和肩袖肌,由于运动员赛前准备不足,技术动作不够标准,使肌肉及周边软组织损伤,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按之疼痛,后由于不加注意和配合相宜的治疗,肌肉组织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