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课程以探究为教学中心,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宗旨,已被明确地写入了科学课程标准之中,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同行所接受.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不能成为教师的素养,还不能成为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探究性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基本保证.文章拟就从探究教学的所需出发,对探究教学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是达成课堂教育目标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优结果。达成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但需要教师卓越的思想境界,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适宜转变,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的198名初中物理教师为研究样本,对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念是接受和支持的,但由于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知识较欠缺、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的阻碍作用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薄弱等,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例如科学探究教学开展得不普遍,教学策略存在误区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要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明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适宜的评价证据、规划学习活动与指导三个关键环节,有助于教师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本文以高中生物学“光合作用”主题探究活动为例,阐明逆向教学设计如何辅助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为教学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这一理念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并实践于自己的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构建有效科学课堂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探究方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新时代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将由五个步骤组成的科学探究方法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点,进而有效落实科学教育教学实践。幼儿园还应注重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让教师接受系统化的科学教育培训,以促进教师掌握科学领域教学内容知识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此外,幼儿园还应该提供充足的科学教育资源和组织较为完整的科学教育课程,并开展有效的评估和实现技术融入。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这一理念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接受,并实践于自己的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构建有效科学课堂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着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下,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探究性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被老师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极大的误区:探究活动精彩热闹,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这样即便是再精彩、再热闹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现象,笔者提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都应围绕有效性这一核心,并就探究活动各个环节中如何提高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教风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对它的研究多是在制度建设层面上。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教风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发现:青年教师教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和情感方面,单纯的规章制度只能从形式上对教风进行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青年教师教风研究与建设的重点应该从显性管理转到隐性层面,以人本主义为指导进行教风建设,让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希望,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使他们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从而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激发学生对"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教学实践和改革探索,本文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适当的科学问题、综合性的教学实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研、学术交流等形式,把握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培养对创新型人才教育具重要意义;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原创性教学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一个当前突出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原创性教学是教师个体依据本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独有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开展教学。原创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既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增加师生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忽视了教师原创性的教学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当前大致存在着"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五种范型。其中",少教多学"主要表征为一种批判"多教少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主要表征为一种突破"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主要表征为一种反驳"以教定学"的教学活动逻辑;"教学合一"主要表征为一种针对"教学分离"的教学协同意识";教学相长"主要表征为一种超越"教学互损"的教师职业境界。探讨这五种关系范型的理论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及比较研究法,对2011年以来四川大学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班级、教师及学生人数、学生成绩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班级数量不断增加,班级人数不断减少,但是距离30人的小班教学还有较大差距;大班、小班中学生成绩受课程及其难度的影响较大;师生对小班化教学的期望存在差异,“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实施出现异化。建议正确认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大学数学课程特点的小班化教学;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新进适量的教师,鼓励大学数学在职教师多上课,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有效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不断提升助教教学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研论坛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研论坛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教研新平台.教研论坛的功能是:集体备课、专题讨论、解惑答疑、共享与交流教学资源.通过对这四种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教研论坛的推广应用,使教研论坛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育科研的一件重要工具,从而促进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7.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倍受推崇的教学理论.它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因其具有主动性、实践性、反馈调节性及有效性等特点,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能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其实质是教师通过反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开发,增强其职业道德感,并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发展自己和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8.
探索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课程教学改革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通过对教师、课程内容、媒体因素、学生等影响教育传播因素的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很大的转变,存在着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教师要不断反思自我和学生的缄默知识,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讲授时要清晰明了,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提问时发问要精心设计,叫答要善于引导;互动时要做到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把握时机,激发互动;讨论时要做到创设情景、转化生成,合作交流、化隐为显,资源共享、化零为整,拓展延伸、化显为隐;评价时要开展真实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成人公共英语教学要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走素质教育之路。成人公共英语教学应采用分级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