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坚持在渐进发展中有重点突破的路径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3.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胜利建成是同一个过程。实现小康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目标,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自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协商政治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协商民主、协商政治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也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作为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必要补充,建立社会协商政治制度,使协商民主在基层发展,是丰富我国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加强民主建设力度,为民主发展提供多种制度支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二十、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与此相适应,又有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统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社会主义亦如此,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相应的建设就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全面发展,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二十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三者的关系如何它们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二十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作用、目标和任务是什么?邓小平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其前提条件和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坚持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根本政治制度和主要的政治制度,而绝不搞西方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政治文化为政治制度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托,并为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更需利用好其正面效应,规避并消除其负面影响,进而塑造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政治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它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洁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政治民主的独特形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政治教育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作,传统上都是侧重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没有深入引导公民认知既存的政治制度、培养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及塑造健康的政治心理。传统的政治教育必须改革和发展才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相适应、相协调。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政治教育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优势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要调整视角,完善内部,提高公民对社会政治制度的认知程度,优化公民的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其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通过体制创新,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只有遵循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走依法治国之路,才能使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5.
寻求和谐的政治发展路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是和谐政治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和谐政治的制度基础。有序民主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现代中国政治和谐运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时事背景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等,而政冶制度是政治文明最主要的载体和体现,在政冶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2010年3月第四版,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表述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问题的知识分布比较零散。首先,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题"民主管理"中,表述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P2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分不开,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认清我国的优势,坚持和发扬我国的优势,决不能把我国的优势摒弃,也不能把不适合我国的东西从别国搬来.邓小平的这些思想,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指针.党的十五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民主制度的论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在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和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统一战线作为凝聚全社会力量的纽带,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充分体现在建设民主政权、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文化这三个层面上。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统一战线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日益迫切的要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为民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主以及怎样推进民主建设的发展呢?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