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末时期火器的广泛使用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初步分析了从冷兵器时代传统的军事作战方式对武术的依赖到火器的广泛使用对军事武术的强烈冲击,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致使武术逐渐从军事武艺向竞技化道路过渡,清末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武术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邱丕相同志撰写的《古代武艺与当今武术》一文认为,“武术与军事的分野到明代才基本完成”。此论作者一笔带过,故其立论根据不得而知。笔者现就“武术与军事分野的时期”问题与邱丕相同志商榷,以求指教。一、今之武术和古代武艺的概念和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探讨武术与军事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的关系。研究认为,政府政令是促进古代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军事需要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武术器械体系的发展演变,兵书战策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民间习武与军事武艺的双向交流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军事武艺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中国古代军队中的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从教育学视角探究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可以看出:军队中将领或教头是军中负责武术教育的教师;军中武术教育内容多是实用性强且集体阵战的武术;军中武术教育具有明确教法和考核标准。武举制开创了中国选拔武术人才的先河,对于武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武术在宋代以后得到很大发展,除因战争频繁,军队和民间普遍重视练武外,统治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宋代统治者对练武重艺高于重力,在军队中设专职武艺教练—教头,为军队统编了武艺教材—“教法格”;在武举中取消了身材、负重、翘关之选,独重骑射和武艺;庆历六年(1046年)诏:“春秋大教,弓射一石四斗,弩扩三石八斗,枪刀手胜三人  相似文献   

6.
武艺是古人对武术的总称《三国志·刘封传》中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记载,说明“武艺”一词出现很早。《续文献通考》中有“练胆、练艺”之语,其中“练艺”即指练武。《古今图书集成》中有“精诸家武艺”一说,其中“诸家”之词说明武艺的发展是多元的,如军事武艺、民间武艺,细分起来还有南北各派、内家外家等。到我国唐代,由于武举的创立,武艺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势头。 武举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废止,历时1201年。武举分内堂考策论(即理论考试)和外堂考武艺。我国唐、宋、金、明…  相似文献   

7.
武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选拔武艺和军事人才的制度。武举和武学的建立不仅激发了民间的习武热情,并对当今学校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武举制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兴衰;社会思潮和制度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制度、形式、内容和规模;武举武学制度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发展有启示作用;尚武精神的回归是学校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古代武艺与今之武术——读《纪效新书》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武术是我国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术与军事的分野到明代才基本得以完成。人们日渐认识了武术的健身作用,逐步走上了体育运动的坦途。著名抗倭战将戚继光研精覃思,运用武术进行军事训练,取得了赫赫战绩,同时在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写下了武术理论上继往开来的光辉一页。他的《纪效新书》既是一部“诲三军俾习”的军事论著,又是武林中人长期探研追索的一部武术经典。它在论述武术与军事的辩证关系上,笔者认为是很值得推崇的。人们在抨击当今武术是“花架子”、“不实用”时,常引用戚公的一句话:“既得艺,必试敌”。问题在于这里的“艺”指的是军事武艺,还是武术武艺?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的"本期话题"和"学术版"两大特色版块从内容和意义上作出详细解读,并以此比照武术杂志发展现状,多角度、多层面地为武术杂志之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希望有助于武术杂志顺应时代潮流,从更深层面上传播武术,同时形成品牌,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唐代与当今社会背景下武术发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相似点表现在军事武术的地位相对降低,娱乐性武术相对发达,器械武艺丰富多样,武术套路武舞化;因社会性质不同,两个时代武术的目的、运动内容、运动形式、社会功能方面表现出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宋代武举制发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宋代武举制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等过程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认为:宋代武举制几经波折终于形成制度;通过兴武学,颁武经,设武举,使宋代武举在制度上逐渐完善起来。但由于初期统治者严重防范心理和中后期"重文轻武",致使宋代武举制并未能实现以武强国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李微  王智慧 《体育与科学》2012,33(1):44-47,64
古代与近代武术的发展对现代学校武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对古代和近代学校武术的演变过程和推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然与战争条件的影响;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需要;文武分途的出现;民间、军旅武术的发展以及武举与武学选拔和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古代学校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因.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主要基于政治原因;体育社团和有识之士的提倡;增进健康和锻炼体魄的需要;土洋之争促使对武术的重新认识;政府要人和社会名流的大力提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唐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与其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大背景有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民族文化融合使北方民族本身具有尚武基础。唐代帝王尚义崇侠带动了社会任侠风气。府兵制度推动武术教育的大众化。武举制度的创立和奖励军功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民间习武的热情,使社会各阶层的尚武风气浓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影视武术、竞技武术以及武术国际传播等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影视武术、竞技武术以及国外武术等都是传播传统武术的一些重要途径,但是在这种欣欣向荣的传播浪潮之中却也存在着制约传统武术长远发展的因素。文章旨在通过揭示这些制约因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促使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殷人尚武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商时期中国武术出现了多种不同技术层面的习武内容,频繁的军事战争进一步推动了商代社会武术技能的提升。通过对安阳殷墟出土兵器、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以新的视角揭示了殷人尚武活动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史籍对双节棍的历史渊源进行考证,结论为:"连枷"最早应用于军事作战的记载始于东周,至汉代已相当普及,祭祀用的"连枷舞",已具备套路运动的雏形;宋代是"连枷"发展完善的时期,专门应用于军事上的"铁链夹棒"逐步代替了生产劳动工具的"连枷","夹棒"之类杂剧的盛行,推动了套路运动的发展;元代"夹棒"的演练更趋于艺术化,配乐形式的运动相继出现;明代的"夹棒"已真正成为武术的器械之一,并且出现了相应的武术流派;"连枷"之于清代,用以展现皇权的威仪,不论是"兵"或者是"农",历史地位最高;另外,从军队的武器配备来看,汉人对"连枷"使用可能更加习惯和便利。  相似文献   

20.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