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洪晖 《体育师友》2008,(3):47-47
有着丰厚的文化沉积的现代网球运动开展以来,以独有的网球文化精神使得网球运动成为校园师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无论是激烈的比赛还是休闲,把竞争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她长期保持一种融诚信、文明、礼貌、谦虚、尊重、团结协作以及健康的美感为一体的,聚体育运动的行为美、形体美、力量美、服饰美、艺术美和环境美的高雅的文化氛围,网球运动所具有文化内涵,赋予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道风景线,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成绩而专门进行的运动。主要包括竞技体育运动与非竞技体育运动,不同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不同。下面重点谈谈学校体育中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运动     
长期以来,"体育亦体育运动"的认识观点,使体育运动失去了其独立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概念、由来、组成、属性的阐述,进而阐明体育运动与身体运动、竞技运动、体娱运动等运动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发挥体育运动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的作用。运动文化体育手段化是学校体育教材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启用与研究成果,将是打破学校体育教材竞技化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充实学校体育教材、完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力量不仅是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体能因素,也是评定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与其它身体素质有着密切和内在的关系。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当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是与人们对力量素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力量训练手段的逐步完善分不开的。在投掷运动中,力量训练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应高度重视。在此,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小学开展校园定向运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的提高,也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定向运动,使定向运动在校园普遍流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定向运动是一项挑战智能和体能的运动,是集智力和体力于一体的健康型体育运动,本文通过把定向运动列入小学体育课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记录学生的成绩和心率次数,并对他们实验前、实验后1000米和800米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学生的奔跑能力得到了提高,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  相似文献   

6.
少年运动员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局的一般性看法。倾向于内部控制点的人,把行为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倾向于外部控制点的人,则会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压力,如命运、机遇和他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不同的心理控制源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把控制点由外部转向内部。本文对运动员心理控制源进行的研究,对体育运动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对竞技体育运动中肌肉损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竞技体育运动中肌肉损伤原因的探究应建立在竞技体育运动的技术特征、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之上,从基础理论上对竞技体育运动中肌肉损伤原因的再认识,能使教练员与运动员找到预防与治理肌肉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竞技体育运动的训练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气象、气候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气象、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气象、气候条件时刻制约着体育运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并对其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影响运动员的情绪、行为和健康,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分析体育环境中的气象、气候等因素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对拟定运动训练和比赛计划、选择各种运动装备、提高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创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技术--人类文化的一个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学技术对体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入手,重点分析了科技滥用对体育造成的负面作用,指出科学技术促使运动技术、运动成绩的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体育运动中人的缺失(人文危机),使体育运动沦落为技术的附庸,成为技术的产物。这成为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悖论。悖论的解决有赖于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提倡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唐代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其不同阶层人士在体育活动中的服饰风格都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各具特色。从体育服饰以适应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服务于运动中的人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体育服饰在国力强盛、经贸发达的唐代所独具的审美倾向和文明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我国古代体育服饰的发展变化历史,从儒家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人自身的思考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三方面分析了古代体育服饰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全民健身实践角度分析了古代体育服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假日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人们的体质,而且能缓解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释放压力,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相关资料,并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假日体育的发展,并从群众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假日体育的发展,通过对假日体育的现状了解,提出一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假日体育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理解的艺术 --从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比较的视角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体育文化同源而流歧,原因在于世人实践这两种文化时,给予它们不同的理解,才突显迥异的风格。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理解。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理解的分歧,同时也决定了现在中西体育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通过分析中西体育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差异,从多个层面揭示了两种理解方式上的一些实质性的差异,指出了两种文化都是人类对生活理解的真实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减少、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假日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进行健康投资的一种独特消费形式。假日体育消费对中青年、老年人、女性等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影响,它还与人生、精神、自然等有着更广阔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必须重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体育发展观对体育事业发展基本要求的认识,提出了树立科学的体育发展观必须重申几个理性问题:以人为本,树立广大人民群众体育主体观;求真务实,深化改革,树立实事求是观和科学的体育改革观;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观;准确把握体育事业的定性与定位;充分认识和发挥体育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牢固树立改善和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服装的产生、演变及发展的基本过程。认为在体育运动的雏形时期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着装就有了适应运动需求的功能性特征;近代人们设计、制作运动服装的理念基本上是在生活服装的基础上结合运动项目特点进行的服装改造;在现代,运动服装不仅更能满足运动功能的需求,从感观上更能表现运动与着装的和谐美,而且有了更重要的文化、科技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群众体育与大众体育概念的梳理及探析,并结合大众篮球运动的特点,按照逻辑规范对大众篮球运动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参照不同的判定标准,对大众篮球运动进行了科学分类。其目的是使人们对大众篮球运动有一个概要的了解,为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篮球理论研究体系,促进大众篮球的和谐发展以及繁荣我国篮球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体育本质问题是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探讨体育的本质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体育以及参与体育活动。利用钱穆先生的文化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来对体育本质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体育是文化"、"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人以自身的身体为客体对象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体育是教育"的观点,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并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社会极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两大社会效应:一是社会阶层分化,二是城市空间分异。由于社会阶层分化,除社会底层中的农民工群体外,城市社会各阶层相对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开始显现;各阶层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以及体育生活方式主体数量分布都不同;体育消费意愿的高低变化与社会阶层等级的变化相一致。由于城市空间分异,以城市景观为场地开展的体育活动成为了城市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生活方式条件、体育生活方式形式以及体育消费水平随城市社区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