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观事物是彼此联系着的,有的表现为相互依赖关系,有的表现为从属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把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在性质上相似的事物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联想是增强记忆的好方法。 (1)教学生活用列表对比法加强记忆。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着矛盾对立,事物都是相对存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才能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实践证明,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得的知识一般比较多,掌握得也比较牢固。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运用良好的记忆方法,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巩固的记忆。理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过程。我在识字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生字与有关事物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记忆生字。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课《我们也要当红军…  相似文献   

3.
趣味诱导记忆法趣味诱导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些能使人感兴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诱发人的大脑细胞兴奋,集中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加强记忆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彩动脑筋,富于思考创新,为学生架起兴趣这一记忆桥梁,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4.
袁雯 《成才之路》2013,(3):55-55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听,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有完整意义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比对枯燥乏味的事物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要高得多。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述形式,因其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在地理总复习中应怎样发挥图表的作用呢,我在复习“地球上的水”一章时,运用过多幅图表,有的边讲边画,有的先印好,随堂发给学生,边讲边看,效果比较显著。本文选择了头绪多、内容纷繁的“水资源的利用”一节课文,运用所概括的知识网络表解进行教学,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便于记忆,教学成果显著,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何宏武 《教师》2013,(2):67-67
我们知道遗忘是记忆的对立面,凡是被遗忘的事物就是不能记忆的事物,凡是能记忆的事物就是没有被遗忘的事物。因此,从某个角度上讲,遗忘是我们教学的天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保持记忆,减少遗忘。  相似文献   

7.
李英侠 《考试周刊》2011,(69):188-189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和记忆,而记忆的前提是对记忆的事物引起注意,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初中生物教学怎样从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有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学生记忆,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效果可能也不佳。所以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记忆中的困难,加强对他们记忆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切实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使其能轻松记住需要识记的知识,努力做到学而不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人脑对经过的事物的反映。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一文中写道:“记忆与其说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状态。”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及提取输出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要的记忆可以使识记的数学知识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使之内化。同时记忆又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没有记忆,数学学习只会成为一句空话。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现归纳数学记忆策略如下:一、兴趣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事物,就易于记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记忆能…  相似文献   

10.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方法则是加快事物反映的必要手段。良好的记忆方法不但能使记忆变得敏捷,而且准确性增高,保持长久,运用时能迅速提取。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1000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些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便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记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新”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图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例如,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事物?学生们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块花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音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块麦田,使它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联想记忆法传授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知1000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些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便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记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具之一,通过地图的运用可以扩大和延伸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板图能解释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板图,使"哑图"变成"活图",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插图内容简明,与课文内容一致,便于学生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学生有了良好的记忆习惯,不仅能帮助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习惯呢?一、教给六种方法学生记忆习惯的培养与发展,关键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1.理解记忆法。就是通过主体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它是有效记忆的基本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式题千变万化,老靠死记硬…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感知事物呈现阶段性,相邻的感知阶段又是连续的,但又并非是倾刻之间能够实现感知的连续。针对小学生认知事物的这一特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电化教学尝试,他们的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总结近年来的电化教学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四点:一、电化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课文的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插图配合的幻灯和录像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便于理解和记忆,从…  相似文献   

19.
正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我认为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应该从以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课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愉快而顺利地搜集科学事实,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取感性知识、教师就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