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打破了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市品质被用来评价城市品味和城市质量。在全面理解和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品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整理了"品质城市"的实践探索及发展的进程,介绍了品质城市内涵、城市品质构成要素、城市品质驱动城市发展和城市保护与提升城市品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品质西安"概念的由来,并从"环境品质"出发,以南山环线西安段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从自然生态保护、绿色生态农业开发与建设节能减排3个方面介绍了西安市在"品质西安"品质提升中的思路和举措,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论创业型城市与城市创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个性特征是城市类型划分的依据,以城市的创业基础、创业能力和创业构成为标志,则可以作为划分"创业型城市"的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创业型城市"的概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为构建城市创业体系、实施创业型城市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管理被视为城市发展中问题最多、公众满意度最低的领域之一.传统城市管理的问题根源于"部门化"管理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职能部门"低成本、高效率"与整个城市管理"高成本、低效率"的城市管理悖论.Citi-PODAS模式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再造与制度改革,根除传统城市管理弊病,实现中国城市管理的革命性突变和历史性进步,推动中国城市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6.
城市和自然关系可划分为"城乡混沌"的"田园自然"、"城乡分离"的"工具自然"和"城乡统一"的"和谐自然"三阶段。前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和自然矛盾尚未明显表露出来,处于田园牧歌式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和自然矛盾激化,关系断裂;共产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对社会进行改造,最终将实现城市和自然关系在矛盾中的统一。以史为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时,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城市和自然关系,走一条生态化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城市"是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经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是创造现代化城市幸福生活的强大推动力。本文先围绕"数字城市"这一核心概念,探讨数字城市的概念、发展、相关技术和成就;接着,以新兴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展望数字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智慧城市,详细地诠释了智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本质和体系,并指出了转变的思路:在数字城市已有的框架下,通过物联网将其与现实世界相融合,运用云计算获取处理海量数据,达到全方位的"智慧"管理;最后,举例指出智慧城市的崛起,畅想未来的智慧地球。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互联网+城市服务"建设,其目的是将城市服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旨在打破城市信息孤岛,优化城市服务模式,提高城市服务水平。然而,随着公共数据资源利用的不断深入,城市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分析"互联网+城市服务"计划的发展现状,识别"互联网+城市服务"计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和标准层面提出管控风险的对策,以期解决"互联网+城市服务"计划中存在的公民隐私泄漏、城市信息安全威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推广城市绿色照明,强化节能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绿色照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推进我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内容《"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如:有40%的城市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一卡通”建设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强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99-300,298
城市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全球化进而提升经济和社会实力以及知名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举措. "城市一卡通"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文章就如何开展"城市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详细剖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六位一体"特征,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指导原则、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全民共建等四个方面设计出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期望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契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自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助推经济朝"质优速稳"方向发展,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双赢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技术已进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关注城市居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满足城市居民对政治、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昆明市目前已经通过"城管通"这一"物联网"传感器,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基本实现了昆明市城市管理工作"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监督和管理,为实现昆明市"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城市管理目标和城市政府管理工作效能提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都伊林 《科技通报》2019,35(2):240-245
根据城市突发事件和"城市病"的特点,运用信息熵理论,分析系统熵增与熵减因素,将城市生态系统与信息熵有机结合,提出了城市熵的概念。通过智能识别物体属性特征和应急情报分析,以及已知事物的概率分布;由最大熵模型生成熵阈值,应用阈值分割法等,提出应急预测和预警方案。根据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和G20峰会安保模式的实例,结合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设计一种"可测、可控、可视"的城市应急信息熵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王灿荣 《现代情报》2012,32(12):137-139
全程记录和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是在日新月异的建设与发展中失去"记忆"的城市的历史见证者。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全面搜集、参与拍摄、积累"口述文献"、深度开发二次信息等形式开创地方文献建设的新局面,让地方文献真正成为"城市记忆"的记录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约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的第二空间"和"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将成为拓展城市空间的新手段。通过对法国具有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建设代表性的三座城市(巴黎、里昂、马赛)与一座历史古镇(阿尔勒)的学习,学习了欧洲发达国家城市、乡镇地下空间利用建设中"以城为本"、"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利用"等先进理念,总结了我们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从风险评估到建设全程跟踪监管,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探讨从未停止。研究将城市建设视为一个信息市场,构建以"信息价值链+智慧城市"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系统性探究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活实验区"和"创新区"的协调运行机理。该模式将城市中政府、企业及公众置于同一平台下,实现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整合、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1课题概况"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以下简称"城市主题")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积极争取,2008年昆明市被批准列为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十一五项目的示范城市,并同意开展"城市黑臭河道外源阻断、工程修复与原位多级生态净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示范研究工作。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作为"水专项城市主题"昆明课题——《城市黑臭河道高负荷混合截污和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研  相似文献   

18.
游旭初 《科技广场》2013,(6):161-164
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与发展方式,也是南昌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建设南昌"数字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牡丹江市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滨水、园林、简约、现代"的城市风格、"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建设格局和"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全面加快滨水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叙述了实践探索滨水城市建设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滨水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最后指出为推进我市滨水城市建设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曾伟 《资源科学》2014,36(7):1317-1326
国内学者运用"增长阻尼"的研究方法,更多分析土地资源对我国某一个省或者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影响,缺乏考虑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整体"增长阻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针对这一不足,基于一个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大小受规模报酬、人口增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在城市经济活动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增长阻尼"的平均水平约为0.24%,略低于土地资源约束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阻尼"水平,同时,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阻尼"除表现出"程度大小"的不同之外,还在"作用方向"上的差异。深入分析后认为,城市土地的过度增量供给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而言,对城市经济增长均是不利的;最终解决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问题,需依赖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借助市场调节机制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