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吸附原子对0.1mol·L–1 H2SO4溶液中1,2-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70V(SCE)时,S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通过控制电位扫描上限和扫描圈数剥离部份S可方便地得到Sad的不同覆盖度;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1,2-丙二醇的电氧化。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2.
一、计时电位法概述 计时电位法是一门有较长历史的研究方法。它是将控制电流施加于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之间,并将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作为时间的函数而记录的暂态方法。它广泛用于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领域,可用来研究有藕联或没有藕联化学反应及电催化反应等体系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求算化学反应动力学常数、电子  相似文献   

3.
聚吡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聚吡咯(ppy)的电化学制备方法,研究了阳离子对薄膜性质的影响,介绍了电极电位对薄膜中Li^ 含量的影响,在0.8V(vs.SCE)时电解各的乙腈溶液,可在Pt片电极表面获得聚吡咯薄膜,金属离子在薄膜上可以发生嵌入和脱嵌现象,在电极电位为-0.8V时,Li^ 的嵌入量最大,探讨了阴离子对薄膜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恒电位法在金刚石膜电极(BDD)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再在其表面自组装L-半胱氨酸(L-Cys),制备了L-Cys/Au/BDD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金纳米粒子的形貌,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反应机理。在p H4.5、0.1 mol/L HAc-Na Ac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氧化还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效果。通过测定对苯二酚的氧化电流,结合恒电位计时电流技术,建立了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在0.025~2.5×10-5mol/L范围内,对苯二酚的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5×10-8mol/L(S/N=3)。对模拟水样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8.0%~103.2%。该研究为自然环境和工业废水中对苯二酚的检测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循环伏安法测定三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黄芩苷在玻碳电极表面吸附的电化学行为及定量分析方法。在pH=3.5的HCl-柠檬酸钠缓冲液中,当黄芩苷在1.0 mol·L~(-1)的HNO_3修饰玻碳电极表面,电位扫速为150 mV/s时,该修饰电极在伏安图上能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利用该峰可以进行黄芩苷检测,峰电流与黄芩苷浓度在1.550×10~(-7)~3.10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50×10~(-8)mol·L~(-1)。该法运用于实际样品药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借助系统函数在s平面零点与极点分布的研究,可以简明、直观地给出系统响应的许多规律。增益函数零点、极点决定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稳态响应和暂态响应。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极、零点简化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手段测试了联合使用硝基铬酞菁和二氧化锰催化剂修饰电极对氧的催化还原性能,考察了修饰电极对氧还原的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二氧化锰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对氧的催化性能;峰电流与扫描速率成正比,催化氧还原的电极过程受表面吸附控制;联合使用硝基铬酞菁和二氧化锰后,催化氧还原的起始电位与单一使用硝基铬酞菁相比正移了51 mV。  相似文献   

8.
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的电聚合修饰聚苯胺膜,再利用壳聚糖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修饰电极表面,制成新型的葡萄糖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技术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聚合圈数对修饰电极的影响;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速度为3.5s。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葡萄糖浓度为9.6×10-8~5.12×10-7mol/L、5.12×10-7~1.12×10-6mol/L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测限为3.3×10-8mol/L。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6.1%~101.5%。此外该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选择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K~+(Na~+)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中具有决定作用,两者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细胞外液Na~+浓度发生变化时,神经元静息电位是如何变化的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胱胺将负电性的褐藻酸钠(AS)共价结合到纳米金表面形成聚合体,并以此来标记三碘甲状腺氨酸(T3).T3抗体固定在金电极上构成检测T3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过免疫反应,标记T3和待检测的T3结合到金电极表面,使电极表面微环境发生显著改变,用Fe(CN)6^4 为电化学探针,用循环伏安法获取电极表面微环境改变的电化学信息来检测T3、其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0—10000pg/mL,检测限为45pg/m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Nafion/多壁碳纳米管(MWCNT)复合修饰玻碳电极测定痕量锡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结果表明,在pH值为1.2的NH4Cl—HCl电解液中,当Sn(Ⅳ)在Nafion/MWCNT复合修饰电极表面富集时间为3min,电位扫描速度为200mV/s时,该修饰电极在伏安图上能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位约为-570mV,利用该峰可以进行痕量锡的检测;峰电流与Sn(Ⅳ)浓度在4.0×10-8~1.0×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1.0×10-8mol/L;该修饰电极稳定性较好,用于实际水样中锡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48%,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碳纤维微盘电极(ER-GO-MCFE),将此电极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对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还原时间和电位、缓冲溶液的浓度和pH值、分离电压和检测电位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5mol/L和1.0×10^-5~0.8×10^-3 mol/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8;当信噪比为3时,检测下限为6.5×10^-7 mol/L。将此电极用做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的工作电极,实现了对饮料样品中的抗坏血酸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荞麦中的多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了荞麦的表儿茶素、芦丁、金丝桃甙和槲皮素的含量.考察了电极电位、运行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 0.90 V(υs.SCE),在50 mmol/L硼酸盐(pH8.7)的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20 min内能完全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限在1×10-7g/ml~5×10-7g/ml之间,该法简单可靠,已经成功的应用于荞麦多酚的测定.yh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技术的可再生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将ATP的核酸适配体互补链的5'端标记巯基,然后将该互补链与ATP核酸适配体杂交,采用自组装法将杂交后形成的双链DNA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带负电荷的DNA可以阻碍阴离子型探针[Fe(CN)6]3-/4-与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当没有ATP存在时,双链DNA寡核苷酸修饰的金电极阻抗值较高.当传感器与靶分子ATP温育后,由于核酸适配体会与ATP结合而与互补链脱落,进而电极表面所带的负电荷的量减少,对[Fe(CN)6]3-/4-与电极表面的电荷传递的阻碍作用降低,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降低.通过检测阻抗值的变化可以实现对ATP的测定.该传感器的再生仅需将电极表面固定的互补链与未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杂交即可实现,再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线性扫描伏安法 (LSV) ,循环伏安法 (CV) ,双电位阶跃计时库仑法 (CC)等多种现代电化学方法并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研究了短杆菌素 (TYN)在不同的 pH缓冲溶液中 ,于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和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YN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该不可逆过程中质子转移数与电子转移数相等。TYN本身在玻碳电极上吸附性不强 ,其电化学氧化反应基本上以扩散控制为主 ,而其电极反应产物不具有电化学活性 ,能强烈吸附于玻碳电极表面 ,从而阻碍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N-苯基苯甲亚胺),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这种席夫碱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pH对这种席夫碱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席夫碱的循环伏安图上,在-1.590V电位下出现了一个-CH=N-基团不可逆的还原峰,这说明在玻碳电极上此席夫碱可以被还原;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此席夫碱的-CH=N-基团还原峰的峰电位随着H^+浓度的增大向负方向移动,并对H^+对席夫碱-CH=N-基团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17.
力学中的动态平衡是指在控制某一或某些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连续的变化,在该变化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动态平衡称为准静态平衡.一、常见动态平衡问题的分类1.三个参量不变高中阶段接触的力学动态平衡问题,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分析这三个力的大小、方向总共六个参量中,大都会有三个参量不变.一般而言,三个不变的参量往往是一个恒力(如图1中F1)的大小和方向以及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COP)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COP在裸玻碳电极上表现为不可逆的电极过程,而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ACOP的氧化过电位降低152 mV,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得到明显改善.在优化的条件下ACOP在1.0×10-7-2.0×10-5mol.L-1浓度范围内,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间成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5.0×10-8mol.L-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弱碱性体系中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并且利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体系中,BSA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过程表现出最强的增敏作用,推测该作用可能是由于BSA对鲁米诺的吸附以及因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发生了鲁米诺在电极表面的富集,提高了鲁米诺在电极表面的氧化从而更易被激发而发光,在BSA浓度为1.00×10-9~1.20×10-8g/mL范围内,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和BS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该研究工作为测定蛋白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同时也扩大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在电极氧化作用下,二茂铁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有催化作用。考察了在不同电极电位下,鲁米诺-过氧化氢-二茂铁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了影响发光信号的各种因素,优化分析体系并探讨其检测机理,构建具有高分析性能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结果表明,羧基二茂铁浓度为1×10-8~1×10-4mol L-1时与电化学强度呈线性响应关系,检出限为2.4×10-9 mol 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