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异思维,本是心理学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人的思维方式,分成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同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一个方向去思考,寻求唯一的答案;而求异思维则是不依常规,多方向、多角度、多层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同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一个方向去思考,寻求唯一的答案;而求异思维则不依常规,沿着不同方向思考,以探求新的多样性的结论。1994年9月3日,《解放军报》周末版一版刊登的题为《血沃和平》的组照引起了行家关注。10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有眼光有气魄有匠心──评照片<血沃和平>》的评论文章。不久,9月17日《解放军报》又续发了专题报道《血沃和平》。《血沃和平》这一专题的核心内容是广西边境雷场变商场。昔日一场边境局部战争…  相似文献   

3.
“求异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提出来的。新闻记者和通讯员的职业特性,需要积极运用“求异思维”。(一)“求异思维”有以下特性:———多向性。对某个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思考。思考的方位越多,提出的问题也多,对问题的认识就越深刻。表现在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张影 《记者摇篮》2007,(1):60-60
综观近年来能够引起关注或者获得奖项的电视新闻片,大多以角度奇巧。引入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而这些片子的致胜“法宝”。大多是在采访和制作中运用了求异思维。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沧。因而,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也称收敛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都各是思维的方式。“求同”与“求异”,在这里,同,共识也;异,独特见解也。求即探寻研究也。二者都是为了追求认识上的正确性。对于我们新闻记者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我们研究新闻,深入挖掘和揭示新闻事实本质和价值的创造性能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求异思维是从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交融,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纸媒编辑在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新媒体思维的表现。本文主要对纸媒编辑在新媒介融合视阈下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记者求异思维的界说什么是求异思维呢?吉尔福特曾将它定义为:从所绘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依据这个定义,我们对记者的求异思维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界说:记者在思维过程中,突破已有规范,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记者的求异思维。举个例子:1986年9月10日的羊城晚报曾刊登了一篇广州市委书记许世杰乘机亲历记,内容是说机上  相似文献   

8.
李潇  赖晓路 《新闻前哨》2004,(10):31-31
什么是记者的求异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将它定义为: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依据这个定义,我们不妨对记者的求异思维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突破已有规范,不按常规的变异,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与编辑的创新意识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求异思维是在求同的基础上,着意求不同,它寻找不同的多视角,把握事物的特点,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或创造出新的成果。求异可以走向创新。科学工作者进行研究,要掌握有关情报和信息,要知道别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和尚未研究的东西,以决定本身新的研究课题;编辑在审阅、选择精神产品时,着重有无新意,有无独创的东西,以便决定取舍。因此,产生于科研中的求异求新的思维方法,不仅对科学研究是重要的,而且对编辑工作也是颇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写作贵在新。新不单表现在新闻事实新,而且也表现在立意新,写法新上。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认为:“文章最忌百家衣。”在新闻写作中,尤其是在言论写作中,求异思维,则可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可分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表现在写作上,求同思维是从大家公认的道理,从常识或常理上出发;而求异思维则要求进一步作变向分析(或称逆向分析),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来阐述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12.
韩向辉 《青年记者》2007,(14):83-84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侧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一个领域的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联系起来,相互交叉,把其他领域的思想和方法移植到本领域的研究中,从中找到借鉴和启发,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侧向思维的特点是思路灵活多变,善于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进行推导,往往用于正向思维发生困难时,  相似文献   

13.
编辑选择与求同、求异、求和并求同、异、和互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编辑工作就是在求同、求异、求和并求同、异、和互济。同、异、和是互相矛盾而又统求同、求异、求和并求同、异、和的互济,是贯穿于编辑工作始终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工作必将从传统信息服务逐渐转向信息增值服务,高校档案工作也正向此方向拓展.加强对信息增值服务的认识和采取多方面手段加强信息增值服务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高校档案信息增值服务的概念、内容、意义出发,论述了发散与收敛思维、求同与求异思维、正向与逆向思维等几种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在高校信息增值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外新闻史,那些留下新闻名篇、影响巨大的名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思维异常活跃,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轴射性思维、多维度思维。它与纵向思维、单向思维等常规的、惯性的思维方法不同,是由一个点散开去,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观察审视事物,研究分析问题,从多个侧面发掘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一题多解地寻求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型、立体式、求异性、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广告作品语言枯燥乏味,风格雷同老套,形成了“广告八股”。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运用求异思维是改变这一弊端重要途径之一。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恩维方法,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独创性的思考和分析,求一个与众不同的探求性的见解。这种求异思维在广告写作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杨先理 《新闻前哨》2004,(11):44-44
在实践中,为何有的记者只能写出平庸的报道,而有的人能写出深度、厚度和力度俱佳的新闻佳作?区别之一就在于后者具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模式。它就像雷达的天线,以一点为依托,思维呈多维、放射性扩散,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因子。它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认知和反映社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也应是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记者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对于提高记者思维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记者的发散性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从多方面、多途径寻找所遇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多思路、多方面去思考研究问题,求得问题的最佳解决,这是记者发散性思维最根本的特色。记者在采访或写作过程中,常常要遇到使得采写不能  相似文献   

19.
知识林     
受众的求同心理与求异心理 受众的求同心理 在新闻传授活动中,求同心理表现为受传者一般容易对和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的新闻感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对象与受传者的社会角色相同或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选择; 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受传者的生活经历在相同之处时,新闻容易引起受传者的关注; 三、新闻报道中体现的观念、观点、态度、情感、知识等与受传者的固有思想、情感、知识等相同、相近时,新闻容易被受传者接受。 受众的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指人们通常所说的好奇心理。这种求异心理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20.
杂文要写出一点新意来,往往要指靠标新立异的精神。如果说求同思维是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对既有结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的话,那么,求异思维则是从已知中寻找对既有结论的一种反叛和异化。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所谓“异”,可以理解为“对立”和“差异”这样两个概念。求异思维就意味着——对于错误的观念寻求并树立一个与之对立的正确的观念;对于正确的论断则在其基础上前进一步,或另辟蹊径,生发出一个新的论断。就以上两方面而言,求异思维往往表现为反向思维。杂文应该给读者一点新的启示。杂文之论辩除了正论之外,恐怕大多采用反驳。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