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伪卫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详细论述了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三种模式和伪卫星应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伪卫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详细论述了伪卫星增强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三种模式和伪卫星应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星定位系统是我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全球定位系统。文章分析了双星定位系统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伪卫星技术的三星导航定位系统,对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该方案使得接收机可以根据测得的三个伪距以及高度表信息解算用户位置,并将该三星导航定位系统与SINS进行伪距组合,仿真表明该组合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伪距双差的数学模型,使用MTLAB编制定位程序,对实测数据分别进行北斗、GPS单系统伪距双差基线解算,北斗/GPS双系统伪距双差基线解算。实现了分米级的北斗、GPS以及北斗/GPS短基线伪距差分定位。通过对结果分析和比较,验证了组合定位的优越性,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结论的正确性,并简要展开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伪卫星是一种现代化的导航定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远近干扰问题。本文在对远近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类似于连续干扰抑制的技术来对伪卫星接收机远近效应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进行仿真,以深化抑制远近干扰卫星接收机的研究,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GPS精密单点定位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GPS卫星精密星历及卫星钟差,以单台接收机采集的非差分相位和伪距数据作为主要观测值来进行单点定位,其精度能达到分米级。由于它可利用单台接收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静态或动态独立作业,并且可以直接得到高精度的ITRF框架坐标。  相似文献   

7.
从太空看地球非常美丽,但是当卫星的传感器给图像加上一些伪色时,效果更为惊艳。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组由陆地卫星5号及7号拍摄的非常有趣的照片。这些卫星一直都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但这一组照片的选择仅仅出于美感,它们将带你领略从极地冰川到热带沙漠的壮丽图景。  相似文献   

8.
刘志华  张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43+42-43,42
当GPS系统在导航与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对可观测和记录的卫星有数量要求。这也就造成了在建筑物、高搂大厦间等区域进行定位过程中,定位过程耗时过长或根本无法定位的问题。基于以上不足,近十几年中各种基于GPS系统的各种区域增强定位方法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目前使用的伪卫星系统技术以及发展展望,对不良区域的GPS定位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突发衰落信号的镜像恢复是实现北斗卫星无线电远场伪码载波跟踪的关键。当前采用基于BMP的粒子群欠定盲分离方法实现对突发衰落信号的分离和恢复,当信号由多源信源产生时,无法知道源信号的数目,导致信号恢复效果不好。提出一种混叠矩阵谱估计的多源突发衰落信号镜像恢复算法,采用K-means聚类估计混叠矩阵,设计多源突发衰落信号在时间或频率轴上的紧凑模型,定义整段信号的宽带混叠模糊函数,求解混叠矩阵的特征向量得到信号的谱估计,以此为遍历参数得到扩频码跟踪的最佳聚类数,实现对源信号的准确镜像恢复。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卫星无线电远场伪码多源突发衰落信号镜像恢复中精度较高,计算开销较少,稳定性好,在探测导航控制等邻域具有较好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是目前准确度较高的远距离时间频率比对方法之一,不但应用于时间传递,也应用于原子喷泉钟和氢钟之间的精密频率比对。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国计量院科研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团队深入研究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卫星双向时间频率比对系统;通过相移键控技术将伪随机噪声码调制成射频信号进行时间信号发射和接收,实现了时间频率信号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高准确度高稳定度传递;详细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将比对不确定度降低在E-15量级;提出利用卫星双向法进行频率标准比对不确定度评定方案;实现了利用GPS方法对卫星双向比对链路的校准。系统建成后加入欧亚比对链路,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实现了国际计量院与欧亚多家实验室的直接比对,比对数据报送至BIPM并被用于国际原子时计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计量院卫星双向比对系统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彻底解决了国家时间频率基准比对手段单一及喷泉钟无法进行直接国际比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建成与运行,目前具备独立服务能力的系统包括GPS,GLONASS和BDS,多系统组合已成为GNSS导航定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伪距或载波相位的相对定位是目前利用GNSS实现高精度定位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重点分析对比了BDS/GPS/GLONASS单系统、双系统以及三系统组合共7种模式下双频伪距和单历元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性能.结果表明:(1)BDS/GPS/GLONASS组合伪距和单历元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时,三系统观测值误差比分别设为1:1:2和1:1:1较合适;(2)BDS/GPS组合的性能要优于GPS/GLONASS以及BDS/GLONASS组合,BDS/GPS/GLONASS三系统组合较双系统组合可进一步改善定位性能;(3)短基线条件下(<20 km),BDS/GPS/GLONASS组合伪距和单历元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精度较单BDS,GPS,GLONASS系统分别提高了48.4%,31.7%,65.7%和6.1%,12.5%,39.4%.  相似文献   

12.
热成像过程中热成像重复量化和反差增强导致伪轮廓,需要对热成像伪轮廓进行掩模处理,以消除图像伪轮廓瑕疵,提高热成像的识别性能。热成像图像噪点具有非平稳性,对其进行伪轮廓消除和掩模处理较为困难。提出一种基于4通道扇形滤波的热成像伪轮廓掩模处理技术。首先采用改进的基于量化误差补偿的伪轮廓掩模矢量量化方法对热成像进行预处理,设计点到线模型,进行伪轮廓边缘检测和掩模矢量量化算法改进,设计4通道扇形滤波滤除伪轮廓瑕疵点,改进伪轮廓掩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实现对热成像的伪轮廓掩模处理,提高对热成像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3.
张娟 《科教文汇》2010,(34):154-154,173
伪译者借助翻译的名义,进行非原文本和译文的转化。文学翻译体现译者的创造性。本文以文学翻译的创造性为基础,研究伪翻译的创造性,找到文学翻译和伪翻译的共同之处,以阐明伪翻译亦是伪译者一种文学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危机伪信息扩散的混沌情景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混沌理论方法研究公共危机伪信息扩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混沌情景预测方法构建了公共危机伪信息扩散仿真模型,并对公共危机伪信息扩散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公共危机伪信息扩散看似复杂,但具有内在规律性;公共危机管理应注重伪信息扩散的微观动力机制。降低行为个体对伪信息的接受概率。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理论方面的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与网络伪舆情相关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围绕网络伪舆情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网络伪舆情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模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伪舆情作了分类;进而详细分析了网络伪舆情的主要特征;最后,从政府、网络监控人员、网民三个方面提出了网络伪舆情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6.
界定了科技论文成果中的“伪合作”概念和现象以及合著成果中伪合作关系的表现形式,包括挂名、虚假署名、参考文献中的虚假引用等几种可能存在的“伪合作”关系,这几种“伪合作”关系表现形式所体现的合作关系强弱各有不同。从绩效评价、职称评定、升学等几个方面剖析“伪合作”产生的原因,最终从制度、技术、自律、评价体系改革等因素探索如何避免“伪合作”现象。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伪随机数生成的原理,然后简要说明了java中产生伪随机数的机制,最后,由浅入深地举例说明几种常用伪随机数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伪信息及其管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文献检索发现有关谣言、流言的管理学研究较少且非常零散,认为相关概念较多且界定不清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并整合了谣言、流言等众多相近概念,从而提出公共危机伪信息的新概念,进而分析了公共危机伪信息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危机伪信息进行界定;提出并界定了公共危机伪信息管理的涵义,进而分析了公共危机伪信息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卫星工程的发展迫切需要卫星气象的支持,卫星气象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卫星工程的完善。卫星气象涉及面比较广,总览各个气象领域,像陆地、海洋、大气的卫星监测需要卫星气象的技术支持。卫星气象在卫星工程中的监测作用越来越显著,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对卫星气象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给卫星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重在研究卫星气象的发展,以及对卫星工程带来的重大助益。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4,(5):33-33
据有关部门报告,目前来自伪基站的垃圾信息增幅明显,占比已超过四成。此外,伪基站运行时,会造成周围手机用户通信中断。那么伪基站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