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瑞霞 《新闻传播》2009,(9):124-125,128
传统传播研究方式多基于以拉斯维尔5W模式为代表的传播线性过程模式.而互联网对“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一线性脉络却产生了革命性冲击.这一,中击的实质是传统主客二分,人——机器——自然关系界限的内爆.因此.传播研究应该突破线性结构的瓶颈.并提升到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晓方 《新闻前哨》2009,(10):84-84
据报道.最近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的“女科学家高层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为女大学生傍大款痛心疾首。她认为,受到一些“灰姑娘”嫁入豪门的电视剧影响.有相当部分女大学生出现了“傍大款”的观念.“这是一种悲哀.我感到很痛心。”(《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3.
当心炒作妙笔生出恶之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几起媒介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与反思。一个是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第二起是同样发生在云南昆明的“女体盛”。而所谓的“女件盛”,只是一商家的一起商业策划而已、对于这起有“争议”的“新闻”.全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使这一异化了的策划达到了轻易调动媒  相似文献   

4.
杨勇 《军事记者》2013,(11):70-70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写出的稿子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作为报道人员,只有到活水中,才能逮到活蹦乱跳的“大鱼”。就拿我最近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一篇题为《“新闻发言人”列入训练内容》一文来说吧。写这篇稿子时,我们单位正在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首都防空军事演习活动,采访期间.我无意中看到了师宣传科干事张涛手中拿的一份“军事新闻发布会脚本”.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感觉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新版《水浒》剧组破坏黄河湿地事件”最近有了让各方较为满意的结果.4月18日下午,该片制片人邹赛光带领“潘金莲”甘婷婷、“张顺”魏炳桦、“秦明”赵秋生等演员赶赴黄河滩区.以梁山108条好汉的名义栽植了108棵“好汉树”。剧组方称“这是为了弥补以往的过失”。(4月20日《文汇报》).  相似文献   

6.
尹冰姗 《大观周刊》2012,(25):216-216
何谓“发现”?《现代汉语词典》这一词目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其二便是“发觉”的意思。笔者以为教学上的“发现”.含义相当宽泛,上述两种意思似乎是兼而有之,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发现”是实施阅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陆续看到一些部队报纸上的报道.包括应征入伍青年报效国家的奇闻趣事.如“潜艇上的父子兵”“四胞胎一同入伍上航母”.更有多个“双胞胎”同时入伍的新闻。可在有人对此啧啧称奇的同时.笔者却总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对劲。由此.我想起了与此有关的一些事情。自古就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说法。当战争来临。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父子、兄弟一同上战场这样的事屡见不鲜。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亚利桑纳”号战列舰被日军炸弹击中爆炸沉没,舰上1177名官兵阵亡,这其中有36对兄弟、一对父子。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但一直以来不被受众所看好。会议是新闻的“富矿”.这是业界的共识.但为什么“富矿”里淘不出太多像样的“矿藏”.应该以怎样的新闻理念报道会议.现在的会议新闻报道中缺少什么.又当怎样来衡量会议新闻传播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会议报道中应该注意而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有独到见解的业界同仁、专京学者撰文,期望给大家一个改革思路.同时也欢迎更多的读者抒发真知灼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陶克强 《新闻前哨》2012,(12):104-104
美国尼尔森发布的亚太网民用户习惯报告称,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中国网民为何对负面评论产生偏好?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因素作祟?笔者认为.这与一些权威部门关键时刻的“失语”.甚至是“乱语”有关,它进一步强化了网友“宁可信其有”的思维定势。这一怪象亟须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0.
象.像.相“象”和“像”这一对同音词,在报刊上一直用得比较混乱,这和词典有关系。过去在词典上就没有把这两个词的分工解释清楚,而且提出在不少情况下可以通用。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象”和“像”作了明确分工,而且取消了通用的提法,我们应以此为准。“象”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形状,样子,如景气、气象、天象、印象、万象更新;二是表示仿效、摹拟,如免去克协“克休”他采W龟”.宜地一船就不用“窑”了。“象”的义项比过去减少了。“像”的义项比过去增多了,共有五个义项。一是表示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  相似文献   

11.
方程华 《大观周刊》2012,(31):93-93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家喻户晓的民间谚语.被华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徐颖引申用到镇江二重项目管理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常常讲干好项目一定要树立“存货”管理理念.这实际上是对项目成本管理盈利理论的通俗说法.但又不完全同于成本管理理念,存货管理理念是一定要有钱赚:很直观,很形象,很有感染力。由此我在想。为什么有的项目有规模.业主资金又好.项目管理十分辛苦。最后就剩光干活.不赚钱.就是没有存货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三个缺乏”,即缺乏经验、缺乏责任心、缺乏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营养二班     
张戎 《大观周刊》2010,(32):7-7
1、“气鼓食涨” 即使食量不大,许多人会有胃胀的问题.这就是昆明人常说的“气鼓食涨”。吃一颗酵母片也解决不了问题.便听之任之了.其实是胃动力出了问题。建议少吃豆制品、土豆、瓜类、豆类等易产生气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对于渴望成功的朋友来说.大家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天才就是努力”这样的劝告.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却还是一无所获或收效甚微。这使人不禁怀疑真的只有努力就可以了吗?  相似文献   

14.
重庆商报2006年全市“两会”报道.按照“主流、好看、轻松、有用”的办报方针.把严肃的政治题材做得生动活泼.轻松好看.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这是对八字方针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摘     
范敬宜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不要把它对立起来,作为一张党报来自上面的“规定动作”是永远有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好。完成“规定动作”并不排斥记者有个人的视角、风格和特色,“规定动作”也并不要求写成千篇一律、干报一面,妨碍记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提倡记者做好“自选动作”,这往往是记者更有兴趣、更有研究、更有个性的选题,自然也更有可能写好。(摘自《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16.
张琳 《大观周刊》2010,(33):18-19
“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然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这是徐霞客对此地的描述.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竟让徐霞客“大放厥词”,厚此薄彼?这是一幅什么画卷,让闻名遐迩的西子湖也黯然失色、稍逊一筹?这是位于大理洱源县右所镇.有着“天成碧潭”之称的洱源西湖。  相似文献   

17.
王昌卫 《大观周刊》2012,(5):211-211
我说体育中国体育?什么是世界体育?的问题,为清华大学2000多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体育理论课。刘吉同志在讲话中运用“跳出体育看体育”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体育这个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全息”透视.并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了对体育、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三个问题的基本认识。这篇讲话也可以说是刘吉同志到体委工作以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研究和认识体育的一篇“心得体会”。我们认为.无论对于从事体育实际工作的同‘志.还是对于从事体育理论等方面研究的同志来说.它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经作者同意.分两期刊登这篇讲话。  相似文献   

18.
筱青 《军事记者》2012,(8):67-67
前几天。《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并不起眼的小论文,其中关于“要理解好上级的意图”一说.引起了地方网站的狂热爆炒.自然是批评者多.支持者少。有的说这是“讨好上级的投机”.“是哈巴狗的献媚”等等。自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批评,自不必在意,各有各的理解嘛。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等主办的我国新闻界的三项大奖包括“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它们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涵盖了整个中国新闻界。这“三大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界最为关注、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奖项,对于充分调动百万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强大的新闻队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将上述奖项来一次历史考察,追溯其历史渊源.对于更好地发挥评奖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8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2000多种报纸中只有二三十种是面向农村的.总发行量只相当一份办得好的都市报的发行量:我们绝大多数报纸近几年都在“都市化”,大中城市报刊大战越演越烈.农村却出现了“报荒”,成了“信息孤岛”.农民在享受新闻信息方面被边缘化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