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6):7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夏德元在《新闻记者》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主体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1.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成为微博传播的活跃分子。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到多方利  相似文献   

2.
微博与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文章主要阐述微博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正负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搜集突发公共事件柳州镉污染事件的相关微博,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利用GMDH算法建立各类微博的模型,并分析权威信息的发布对微博内容发展趋势的影响。最后利用新浪微博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权威信息的发布,行动类和疑问类微博的比例减少,观点类和情绪类微博趋于平稳。因而,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以正确控制和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4.
许楷 《今传媒》2016,(8):65-66
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微信微博与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关系的相关文章,分析研究内容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从微信、微博的传播机制与特征,微信、微博在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角色,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跨媒体传播模式,公共事件中的舆情演变,微信、微博与公共事件报道的问题及相关策略性研究等角度来概括论述,探讨相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3):47-52
近年来,微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微博是把双刃剑,它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微博极低的门槛也容易导致谣言和不实信息的广泛传播。微博的双刃剑特征使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运用微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6.
罗潇潇  何跃  熊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23-127
搜集突发公共事件柳州镉污染事件的相关微博,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利用GMDH算法建立各类微博的模型,并分析权威信息的发布对微博内容发展趋势的影响。最后利用新浪微博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权威信息的发布,行动类和疑问类微博的比例减少,观点类和情绪类微博趋于平稳。因而,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以正确控制和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7.
戴彩虹 《新闻战线》2015,(3):195-19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突发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舆论导向较深地影响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思政教育介入公共突发新闻事件的途径,以便媒体人更好地处理公共突发新闻事件,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在新媒体平台上,新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不但囊获了多数用户的关注,而且成为信息传  相似文献   

8.
孙玮 《今传媒》2013,(5):14-1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生成经历四个过程与阶段,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表达体现出了微博发展迅猛影响力日益扩大、移动互联快速成为网络舆论传播新通道等5个方面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温州动车事故”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信息的时效性、影响力来看,微博成为此次事故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并时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中涌现出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并针对引导和管理变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微博作为新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成为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媒介。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1。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6%的微博用户表示会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社会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观点。2这些数据都表明,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重要信息平台和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1.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中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多种类别。根据微博谣言的传播是自发的还是有预谋的,可以将微博谣言划分为:自发型、预谋型、自我实现型。根据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微博谣言可以划分:突发公共事  相似文献   

13.
乔秀宏 《东南传播》2018,(6):116-120
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作为休闲娱乐和信息获知、分享的重要渠道,也为大众提供着发声平台.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中人们的转发行为现状以及产生转发行为的动机.研究发现:该类事件的性质弱化了社交媒体平台的社交属性、尊重需求,转发行为主要出于利他动机、认知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各类动机的同意程度越高,微博转发形式越多样化;女性比男性在信息防范和评论警惕性上显示出更高的媒介素养;年龄和专业背景也会在不同动机的同意程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发现可以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及时、准确扩散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以"厦门BRT公交爆炸案"事件为个案,旨在探究活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主体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新浪和腾讯两大主流微博平台的微博数据挖掘方式,解析微博意见领袖的主体构成和不同类型角色的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微博服务商在微博信息流动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文本分析,归纳由微博意见领袖主导的信息分流的类别,探索微博信息流动的传递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以"厦门BRT公交爆炸案"事件为个案,旨在探究活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主体的实证研究。通过对新浪和腾讯两大主流微博平台的微博数据挖掘方式,解析微博意见领袖的主体构成和不同类型角色的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微博服务商在微博信息流动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文本分析,归纳由微博意见领袖主导的信息分流的类别,探索微博信息流动的传递节点。  相似文献   

16.
丁迈  罗佳 《现代传播》2015,37(2):50-53
当前中国经历改革转型大潮,进入"矛盾凸显期",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概率增大,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但危机事件信息传播中公众作为舆论主体,他们的心理动态往往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微博内容中公众表露的对事件的态度以及在事发后的个体行为决策,探求危机信息传播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机制,希望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多发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政府管理部门是处理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力量,把握好其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特别是政务微博运用中的身份状态有利于事件的解决和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局内人和局外人是突发危机事件中的两种身份状态,2017年的"11.26宁波爆炸案"是近年来政府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中成功运用政务微博的案例。对比2018年"11.4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故",前者由于处理得当而未引起谣言传播。可以发现,"局内人"是政府管理部门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的最佳身份,且政府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身份可能发生从"局内人"沦为"局外人"的过程。这取决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是否能在最快时间内积极、主动、公开透明地处理突发事件,否则将会在媒体、民众,尤其是微博时代网民的声音中失去天然的"局内人"身份。  相似文献   

18.
媒体法人微博(以下简称媒体微博)的日常运营维护,决定了其影响力。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日常影响力的媒体微博无疑可以发挥舆论引导的独特作用。如果定位明确,加强公信力建设,不断提高运维水平,媒体微博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提升。一、与传统媒体差异化定位媒体微博不可避免要打上渠道烙印,其主要信息多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3,(9):63-63
袁志坚、李风在2013年第6期《新闻实践》中撰文说,媒体法人微博(以下简称媒体微博)的日常运营维护。决定了其影响力。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日常影响力的媒体微博无疑可以发挥舆论引导的独特作用。定位明确,加强公信力建设,不断提高运维水平。媒体微博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以打砸日系车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基于ELM模型提出了信息内容(内容的创作类型、内容的表达方式、内容的拓展线索)和信源特征(信源引证标识与信源补充线索)对微博舆情传播影响的相关假设,并构建回归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博文内容的创作方式、信源的补充线索对舆情传播效果存在影响,在转发模型中情感型博文的传播效果好于事实型和调侃型博文;而内容拓展线索和信源引证标识会对微博舆情传播效果起负面作用。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从信息内容和信源特征视角认识微博舆情传播影响要素,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舆论引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