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聆听习惯的培养是增强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扩大他们音乐知识的关键。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这是由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音乐教学中师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第一册教学目的:通过模仿青蛙叫声、表现青蛙形象的活动及有关“青蛙”歌曲、乐曲的学习与欣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应该重视培养他们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情感及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堂要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让音乐教学激起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成果,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雄壮、活泼的音乐情绪,感受并体验活泼风趣的玩具兵形象。2.能够配合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学重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和欣赏音乐,体会、理解、表现音乐中的童话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各种各样的诙谐幽默的玩具兵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那你都做过什么样的梦呢?(学生回答)在德国有一个著名的作曲家叫耶赛尔,他小时候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还根据那个梦境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课程标准》阐明的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新的音乐教材随之出台。新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绪,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音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A1):127-128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音强调音乐学科的实践性,"重视音乐实践、发展音乐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学习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信息技术在培智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就可以提高音乐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量的充斥,而是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视审美教育和课堂气氛的营造,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教学章节: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音乐欣赏》第三章;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思乡曲》;教学目标:1、聆听《思乡曲》,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理解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对马思聪在音乐上的贡献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5.
相东 《儿童音乐》2008,(10):66-6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第七单元《美丽的圆》第一课时听——《小猫的圆舞曲》;唱——《法国号》教学目标:1.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体验音乐的节奏与旋律;2.聆听《小猫的圆舞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能用画图形的方式表现对乐曲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做好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本文谈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感受音乐的第一方式,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发展学生音乐思维、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手段。《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聆听”在音乐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笔者将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将之细化巧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感受、理解、想象音乐,提高学生音乐聆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波斯市场》,感受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现的浓郁地域风格. 2.聆听乐曲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辨听各主题主奏乐器并想象音乐描绘的人物形象.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对管弦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听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感受音乐的变幻多姿、极富色彩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体验音乐表现的异域风格.  相似文献   

20.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经过10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我总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