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相似文献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商榷辽宁刘荣义一、“故人西辞黄鹤楼”应如何译?诗的首句,小语教参第十册注释;盂浩然由酉向东行,所以说“酉辞”;译为: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唐宋诗选讲(绝句)》则译此句为:“老朋友向西北告辞了黄鹤楼”。这两种译法都欠...  相似文献   

3.
王春艳 《湖南教育》2008,(11):45-45
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七律《登高》中(前半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的滚滚长江,同样是借景抒情,诗人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这篇诗话,再现了这首名诗产生的过程,阐释了诗歌的丰富内涵,表达了李盂亲如手足的情谊,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诗意浓郁的散史。  相似文献   

5.
讲完《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人教版小语第八册第25课《古诗三首》之二)后,学生们兴趣盎然,口诵心记,十分喜爱。突然一名学生问:“黄鹤楼上有黄鹤吗?”关于黄鹤楼,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南齐书·州郡志》里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稍后梁任《述异记》说:“荀环,字叔伟,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而灭。”唐宋时,阎伯理写《黄鹤楼记》和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则说是费登仙,常驾黄鹤在此憩息,…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 (公元 744年 )曾漫游至武汉。当地的文人墨客齐邀李白到黄鹤楼一聚。这次聚会热闹非凡。畅饮之后,李白诗兴大发,但当他举笔欲书时,突然发现墙上已有一首七律,这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罢,连赞“好诗”,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搁笔黄鹤楼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白与盂浩然都热爱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诗相同之处是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李白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壮美;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表现柔芙。李白与孟浩然山水诗在环境化和旅游化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诗歌中,思亲送友之作,俯拾皆是。然而,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别开生面,尤为感人。孟浩然,是李白在湖北襄阳结识的隐居诗人。异乡逢知己,情长谊更深。《送孟浩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诗文互照,以“情”为主线贯串全文,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0.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第623期刊登了王达津先生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解》一文。作者根据陆游《入蜀记》卷五:八月“二十八日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今楼已废,旧址亦不复存……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王先生读作“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似可商榷),非江行久不能知也。”认为这首诗“全写浩然所见,他的用意不但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是“文包诗”形式的课文,在想象中叙述了年轻时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吟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景。在阅读与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执教此课应把准两位诗人辞别的“脉”。  相似文献   

12.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阳光灿烂。诗人李白在“新大兴”闲逛,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好友杜甫:“老李,我是老杜。今天是我六十岁的生日,我请你到四星级酒店‘威斯特’吃饭。我和几个朋友正等着你呢,快来。”李白高兴极了,拿起手机拨通160给杜甫点了一首《生日快乐》。这时李白的呼机响了,是孟浩然发出的信息。李白想:难道孟兄也要请我吃饭?他好奇地看了下面的文字:我要坐“豪华7号”顺流到扬州去,请速速来黄鹤楼。这下李白急了,坐上小轿车飞快地来到黄鹤楼,早把杜甫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李白一下车就看见孟浩然在船上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中的“之”,作“到、往”讲,“广陵”,即广陵郡,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在唐代是东南地区的繁华都会。这首诗共四行。前两行是叙事,后两行是写景。诗人通过叙事、写景表达他对老朋友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即老朋友。这里是指孟浩然。(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写山水诗著称,与李白有很深的交往。)“西辞”,从西方离去。“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昌黄鹤山上,即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传…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似文献   

15.
【案例】 (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生:老师,我曾到过江边,江上船只往来无数,怎么李白却说“孤帆”呢? (一些学生联系自己乘车路过长江大桥时所见情景,也纷纷质疑这一“孤”字)  相似文献   

1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解释:①《唐诗鉴赏辞典》:“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②《李白诗选》:“烟花,指春天秾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7.
意象图式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意象图式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认知语言学。本文试讨论意象图式的概念识解操作,并通过对李白诗作《送盂浩然之广陵》及其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  相似文献   

19.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这些楼阁之所以声名显赫,离不开历史上的一些诗文杰作对它们的记述与题咏。唐代诗人崔颢的这首诗,就是写黄鹤楼的千古绝唱。相传李白来到黄鹤楼,感叹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无作而去(《唐才子传》)。这故事未必可靠,却反映了古人对此诗的重视,而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也公然将它列在“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相似文献   

20.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