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案例研究,打开平台焦点企业如何协调各参与者参与互补性创新的过程黑箱。研究先从资源禀赋程度和生态系统位置两个维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参与者的角色特征和对焦点企业创新的作用,并关注他们与焦点企业进行资源互补时的互动过程,着重探讨了焦点企业与不同类型参与者进行前置资源化过程的协调行为。研究发现,不同资源禀赋程度的生态系统参与者会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前瞻资源化过程互补于焦点企业的创新活动,而焦点企业针对不同资源禀赋程度和生态系统中位置的参与者会采取不同的协调机制。由此,本研究归纳出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角色、前瞻资源化类型和焦点企业协调机制的匹配逻辑关系,最终得到一个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聚焦于互补者所具备的不同互补性关系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机制,基于赋能理论视角,选取以JD集团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及互补者K1和K2作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探索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与互补者之间的互动演化以及赋能过程,并通过互补者类型区分揭示赋能过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生态价值主张伴随数字平台的升级迭代不断清晰化和明确化,其动态演化性影响互补者数字创新结果;基于数字创新基础差异性的迁移型和原生型两类互补者表现出不同的互补关系演进路径,前者拥有一定的数字产品开发能力,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是从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步演变为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而后者与核心企业则是从单边依赖的单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渐演化成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再到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互补性关系具有动态演进性和差异性,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赋能过程,逐渐从核心企业单边输出式赋能转向生态多边共创式赋能。因此,核心企业基于数字平台搭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要重视不同演进阶段赋能机制的特点以有效激发互补者创新,各类企业要拥抱数字创新以获...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焦点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地构建互补性资源。然而,这一过程中焦点企业需要克服强烈的集体不确定性。聚焦“创新生态系统焦点企业如何克服集体不确定性以构建互补资源?”这一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吉利和小米两家案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紧扣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特征,解构分析了焦点企业在构建互补性资源过程中面临来自“主体维”和“功能维”的两种集体不确定性。基于此,本研究引入“塑造—顺应”两种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姿态框架作为中间解释机制,析出了知识基拓展、生态目标更新、系统知识定义、互补者关系引导四种资源互补策略。由此,本研究发展整合了“创新生态系统集体不确定性-战略姿态选择-资源互补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刻画了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不确定性下企业构建资源互补性的独特路径,贡献于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资源互补以及集体不确定性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和群体性突破,如何获取创新资源和建立外部合作是制约企业快速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棘手问题。嵌入性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涌现和交叉融合为企业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创新生态嵌入成为企业突破资源约束、共享优质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基于此背景,运用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非核心企业嵌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具体方式、内在逻辑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核心企业嵌入创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市场嵌入、技术嵌入、制度嵌入等方式实现。结果还发现:非核心企业嵌入创新生态系统需要经历从联结到耦合再到共生的逻辑演变过程,而上述过程的实现主要受价值理念、互补资源、利益分配、生态准则、组织承诺等具体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构建起非核心企业创新生态嵌入的理论模型,剖析了非核心企业如何掌握关键要素,转变发展逻辑以嵌入创新生态系统,从而获取互补资源和实现价值共生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开放式创新与互补性资产为理论基础,选择腾讯众创空间为代表,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主体通过开放协作满足各自价值获取目标和生态系统整体目标,实现价值共创;创新生态系统各主体角色不同,大企业应该肩负引领作用,政府应该提供政策保障,其他组织机构给予资源支持,共同助力中小企业与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大企业通过双向流动开放式创新机制帮扶中小企业与初创企业创新成长,创新生态系统各主体开放资源,为中小企业与初创企业提供互补性资产,帮助中小企业与初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6.
聚焦形成、涌现过程是探究IP生态系统这一新兴管理现象的适宜起点,但理论界对于参与主体间互动如何促进新兴生态系统涌现仍缺乏深入洞见。由此,以数字文创产业具有代表性的LOL生态系统为例,引入合法性溢出视角,深入探索参与主体间合法性溢出促进IP生态系统形成、涌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 IP生态系统涌现过程中,伴随上下游参与主体的逐渐接入,核心企业面对不同类型、方向的合法性溢出,会针对性实施4种溢出管理战略,即“枢纽型”“隔离型”“利用型”以及“阻断型”,以促进核心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间正向合法性溢出,抑制负向合法性溢出;(2)基于核心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间合法性的良性互动,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性资源得以持续积累,进而一方面作用于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作用于生态系统价值主张匹配达成共识参与者的指引与统合过程,最终帮助生态系统所有参与者迅速提升对价值主张的集体理解与认同,从而不断推进IP价值主张的商业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基于合法性溢出的IP生态系统涌现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7.
创新资源是影响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嵌入是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渠道。制度环境下突破性创新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制度上的合法性支持。本文基于相关理论文献,构建了网络嵌入、创新合法性与突破性创新资源获取关系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三家代表性企业的跨案例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网络的结构性、关系性、认知性嵌入正向影响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合法性;创新的实用合法性、道德合法性、认知合法性正向影响创新资源的获取;创新合法性在网络嵌入与创新资源获取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嵌入通过创新合法性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资源获取。这意味着,在我国正处于制度转型期的现实背景下,企业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网络和创新合法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互补性技术对于核心技术创新的功能实现、价值创造与焦点企业的价值获取有重要影响。随着技术创新的复杂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需要通过创新生态系统来开展,互补性技术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治理及演进起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相关研究还很零散。通过梳理总结了现有文献关于互补性技术的3种不同理解及其与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性,全面回顾评述了创新生态系统中互补性技术的编排和治理机制,分析了互补性技术对核心技术的变革和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互补性技术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互补性视角构建平台企业创新机制模型,通过互联网创新型平台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专用性互补资产和通用性互补资产有利于平台企业创新组合与创新平衡;互补性资产有利于提升平台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平台领导力;平台领导力的提升有利于平台企业实现创新组合与创新平衡;平台领导力在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组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平台企业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葛安茹  唐方成 《科研管理》2020,41(12):112-120
伴随企业组织间的跨界融合创新,大量新物种不断涌现并快速崛起,如移动视频直播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已成为人们消化碎片化时间的重要娱乐方式,发展速度令人瞠目。本文旨在研究移动视频直播作为新生事物从出现到被市场、消费者广泛接受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合法性,并探究其合法化过程与新物种的涌现机理。通过对花椒直播进行纵向案例研究,得出结论,新物种涌现的过程是一个合法化过程,新物种涌现阶段不同,其合法性获得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据此,本文针对新物种涌现的合法化过程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奉小斌  马晓书 《科研管理》2022,43(10):172-179
虽然知识对创新合法性的作用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却忽视了知识搜索策略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且尚未揭示这种影响的决策情境。文章整合知识搜索、创新合法性与决策理性理论,分析了适应式搜索与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以及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的调节效应,并利用212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适应式搜索和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分别有倒U形、U形作用;因果推理增强适应式搜索与创新合法性的关系,而削弱变革式搜索对创新合法性的作用,效果推理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反;因果/效果双元决策理性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和变革式搜索与创新合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种群生态学探究创新生态系统种群丰富度影响创新生态效应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315家电子信息企业数据,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得出以下结论:种群丰富度对创新生态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创新生态环境在其中发挥调节效应;价值共创模式和过程在种群丰富度与创新生态效应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创新生态机制正向调节价值共创模式和过程在种群丰富度和创新生态效应间的中介效应;创新生态位正向调节价值共创过程在种群丰富度和创新生态效应间的中介效应及价值共创模式在种群丰富度与同化效应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从价值共创视角构建了种群丰富度对创新生态效应转化内在机制,为企业构建多种群合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创新资源是开展研发活动、获得创新产出的物质基础,但研究发现在部分情境下充沛的创新资源反而会导致创新绩效下滑,引发“资源诅咒”现象。通过收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资源与治理环境数据,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创新资源和治理环境组合对创新产出的效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产出效用较高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体系化法律支持模式、竞争性市场驱动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驱动模式三种类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创新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案例,探究外部环境、企业资源和能力、高管团队三方面六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将企业双元创新驱动机制概括为三种模式:市场-非市场因素互补型、内外部资源联合型、技术能力主导型。资源和技术受限时,市场-非市场因素互补驱动企业双元创新;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内外部资源支持和企业技术是其开展双元创新的有力保障;当竞争环境相对稳定时,政府补助与技术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开展双元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关注点已从内生转向外生,从外部环境获取创新资源成为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基于嵌入理论与新制度理论,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对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并试图揭示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结构嵌入比关系嵌入更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市场合法性正向调节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政治合法性正向调节结构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在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绩效探明新的途径的同时,还进一步完善嵌入理论与新制度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寒松  田震 《科研管理》2022,43(5):11-22
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公司创业情境下,孵化企业如何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服务生态系统还缺乏研究。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选取浪潮集团孵化的数字化企业进行纵向案例分析,探究公司创业情境下孵化企业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研究发现:(1)孵化企业服务生态系统呈现企业—客户双向互动、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多线联动、企业—广泛社会参与者系统协同的动态演进特征。(2)母体企业逐步发挥强资源扶持、平衡式资源支持和弱资源辅助作用,孵化企业依据发展阶段和所处情境进行资源编排的有效组合,促进服务生态系统的快速构建与发展演化。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与公司创业理论,对公司创业活动下的生态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郑刚  邓宛如  王颂  郑杰 《科研管理》2022,43(7):85-95
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奏效理论,对龙芯在CPU技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芯片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在突破芯片“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性-兼容性”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外部不确定环境及自身资源存量将影响其网络构建和技术突破的决策逻辑。初期主要基于奏效逻辑进行决策,后期遵循“因果-奏效”间断平衡逻辑进行综合性决策。(2)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演化依次采用 “撬动-带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的机理模型,推进企业创新网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并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具有开放性、可供性等特征的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企业形成了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组织型态。然而,当前对其研究还处于概念探讨和特征归纳的初级阶段,急需对其构建研究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首先基于相关概念的梳理,尝试明晰“何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即其内涵界定;其次,结合当前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企业两大研究基础,厘清“为何”急需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最后,初步提出包括“型态识别→构建动因→构建逻辑→构建过程”的研究框架,指出未来“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以期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