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唐著名文学家卢肇的文学作品与书法理论中体现出"尚实"的审美取向。卢肇"尚实"的文艺风格是对客观之"理"的探索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天文自然规律、艺术表现规律两方面,并以文学修饰的方式将理性的客观规律理论用赋的文体将之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卢肇为文为艺的艺术实践与科学探索中得到极为完美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卢肇实学美学文艺观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不仅其技能技巧纯熟,更重要的是,其书作中体现出来的超凡入圣的艺术意境。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格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字外功夫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到书作品味的高低。艺术意境之美是超然象外之美。由此,我的书学主张"两尚"、"两不"。一是"尚古不泥古";二是"尚意不停留在技巧"上。学习书法不仅要技巧好,更要重修为、重情性、注重人格精神、学问修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绘画艺术的创造前提与基础,艺术家通过"应目"对描绘对象进行心领神会,且深入观察其背后的人文风情、历史地理和民族精神,从而将画家所见及心中所想表现为艺术之美。陈白一作为湖南现代绘画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在其长期绘画艺术生涯中,注重"应目心会",创作出了大量体现生活美与劳动美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邰爽秋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成果,而且在教育实验与实践方面独树一帜,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尚实"特征,强调教育事业要面向本土实践,基于实际情况,始于亲力实干。这种"尚实之道"背后,又进一步体现出邰爽秋教育思想的本土意识、社会情怀、科学精神、效率观念与行动取向。  相似文献   

5.
吴宏伟 《考试周刊》2010,(27):10-10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初三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中考复习过程中,越是时间紧,复习方法越要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其概念采自传统诗学,而融之以西学精神,是传统诗论与西方诗学精神合铸的一块精钢。"境界"理论,不仅是王国维个人在诗学方面的艰辛探索而获得的卓越成就,更是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智慧与西方古典哲学结合的美学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7.
颜元以习行之学为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形成"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开经世济民之新,担负振衰起弊的历史重任。颜元以培养"通儒"与"专才"相结合的"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的;主教漳南书院,将"三事"、"六府"、"三物"的"事物之学"注入了时代精神,渗透了西学要素;以"主动"、"习行"为主要教学方法,批判虚妄不实之偏和空疏无用之风,将经世致用思潮推向了新的高度,体现划时代的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苏莉 《文教资料》2010,(16):94-95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20世纪20年代初,宗白华曾在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及了"艺术人生观"、"艺术化人生"、"艺术的人生态度"、"艺术的生活"等概念,以弘扬和建构其艺术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体现出将艺术之美、艺术精神和人生、生活相联系,力图使后者获得超越、提升和美化的思想倾向。本文试从"观察"和"同情"两个方面解读宗先生的"艺术化人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如其名,曹慧老师是智慧的。"智慧"本身是一与多的统一。智慧的表现形态是多姿多彩的,曹慧则是因"致和"而智慧。"致和"是曹慧的教学主张。她在实践探索中有所感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得到启发,契合数学本体的某些本质特点,提出并努力实践这样的主张。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从科学的还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曹慧的"致和"都极具美感:  相似文献   

11.
《隋唐演义》素材来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野史笔记是《隋唐演义》十分重要的一个素材来源。褚人获借用卢肇《逸史》中的"再世姻缘"故事,以此"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将来自不同渠道的"零星"素材贯串起来,使全书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褚人获还从唐宋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和野史笔记中采撷了大量的"奇趣雅韵之事",既丰富了作品内容,也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13.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的文学观受到卢梭"返归自然"学说影响,但将"自然"推到了"生"的力量的层面,强调以"艺术的真实"来表现生活,主张在保证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发挥其社会效应,把自然作为小说人物的精神栖止所,表现的是人化的自然。卢梭则将自然作为批判近代社会的参照物,强调以朴实风格来表现生活,主张小说创作的教育作用,其在创作中极力表现自然之美。郁达夫在吸收卢梭理论的同时,立足于贫苦多难的祖国,以艺术家的自觉,大胆地进行了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朴素的色彩观,它在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与宗教的不断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审美文化;这一过程,也直接生发了古人的"重色"传统。诸色之中,古人又特重青色,即所谓的"尚青"传统。古人之"尚青"传统,是受儒释道多种思想之影响的,又具体体现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本文将青色审美文化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关照,试图通过对色彩审美文化的研究进而把握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表现性是所有艺术共同的特征,既是客观的.是艺术家创造的具体体现"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一瞬"呈现给"受众的"它既表现"客观生活"同时又表现"内在生活"和"内心生活",两者共同构成的表现形式就是摄影艺术的本质.摄影表现性主要表现在对创意形式的渗透上.  相似文献   

17.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技进乎道"境界的绝佳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南田画学,博大精深,承上启下。他的境界论绘画美学思想既是对清之前中国艺术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他之后的清一代绘画思想有深远影响,他的唾斥"摹古",推崇"情"、"意","静、净"为尚,追求"高逸"的画学理论,他那流荡的气韵、荒寒的境界、神气的标准、高逸的韵味的山水画境界,对后来清画家的山水品格影响深远!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受庄子影响之巨之深,中国古代画家中恐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庄子的艺术精神,融入了恽氏的血脉,化入了恽氏的画魂。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先生说:"画与诗,可以统一而非同一。"理解它,大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说画与诗是统一的,它应主要表现在艺术原理上诸如艺术追求、表现对象、创作过程等是统一的、一致的;说画与诗又非同一,它则体现在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手段、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诗歌中"虚"和"实"这一相反相成的美学范畴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无论对于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虚实互补"这一诗学命题的哲学渊源,是老子的"有无相生"的思想。中国诗歌只表现"感情序曲"的技法超越了莱辛的"接近顶点"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