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学习支持服务的目的是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帮助学员减少学习的不适应,满足其学习心理及情感等多层次的需求。学校如何树立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配备足够量的情感服务人员与学员互动交流、组织合作式学习、构建虚拟校园社区和设计丰富情意色彩的网络课件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强化情感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2.
设计制作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随着Internet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80-84
网络课件有三种应用模式:面向传递教学、面向自主学习、面向混合式教学。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当设计和开发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包含六种教学设计成分:学习内容、扩展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动机策略、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论文分析了上述六种教学设计成分的设计方法,归纳了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支持服务的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可以帮助学员减少学习的不适应,也可满足学员学习心理及情感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学校应从树立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配备足够量的情感服务人员与学员互动交流、组织学习者的合作式学习、构建虚拟校园社区、设计丰富情意色彩的网络课件等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强化情感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环境中建立一个虚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学院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库,可以实现教师讲课,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教学辅助视频课件,下载课程学习课件和讲义、通过网络实验室在线实验实训、教师和学生课后网上交流、答疑、在线测试考试、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介绍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如何影响学生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即把教学事件的设计与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习。依据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从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以及对应的教学事件入手,制定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策略,才能使网络课件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保持一致,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类网络教学、网校迅速发展,正日益成熟。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网络课件以自主学习和交互协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知识,并且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网络课件是有效进行网络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依托信息网络,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展示相对独立或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应用软件。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具有网络交互性、相对完整性、媒体多样性和自主性学习等特征。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所不同的是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网络环境的支持,其不仅要适合教师现场教学使用,更要适合学习者在网络终端自行操作学习和自主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田惠 《教书育人》2009,(6):78-78
利用网络课件,让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学会利用网络广泛地搜集、处理、交流信息,达到知识的共享目标.在教学中,我利用网络课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开放化、自由化、个性化,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帮手,利用网络课件的开放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使用网络像用钢笔那样得心应手,让网络成为日常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愉快地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一个好的网络多媒体助学课件在自主学习中显得极其重要。文章针对开放教育中网络多媒体助学课件的设计过程,论述网络多媒体助学课件设计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线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参加学习的人员规模大、行为表现复杂。为了探析教师在线学习行为的群体特征,该文以Y市四期教师在线培训为例,应用统计分析、序列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学习活跃、学习投入时间、学习行为序列、社会交互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在线学习行为的群体特征。研究发现:教师在线学习活跃性较高;在线学习时间投入充足;在线学习目的性较强且行为活动方式简单;社会交互情况不够理想。因此,建议实施在线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培训安排与支持服务、学习内容与活动设计应符合教师在线学习规律,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脚手架和干预机制,以期提高教师培训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股席卷全球的智能化在线教育浪潮正在蔓延,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趋向颠覆,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将受到重大挑战。众多大学生在在线学习时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高校教师如何挖掘、分析这些数据,对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丰富的价值。学习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可以提升作为在线学习者的高校教师的学习效率,激发其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在线教学者的教学效率,发展其在线教学实践智慧;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研究绩效,提升其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服务能力;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升其在线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规模化在线学习是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方式。与以往的在线学习相比,规模化在线学习在学习场所、学习任务、学习同伴、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了转变。它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次特殊尝试,同时,其也在重塑在线学习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为了了解我国规模化在线学习的现状、准备度等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3148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在线学习满意度较低,感知教师支持较高,在线学习准备度一般。其中,在线交互效能感最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准备不足;二是人口学因素对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级、所在区域、每天在线学习时长所带来的差异影响显著;三是在线学习态度、教师支持、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控制力、在线交互效能感等,正向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因此,要提高规模化在线学习效果,可以从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家校互动模式、增强教师支持、关注农村和留守儿童的在线学习等方面着手。在后疫情时期,还应进一步思考“教师如何迎接在线学习”“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设计在线课程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线学习如何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线学习活动是影响网络课程质量以及在线学习效果的关键。目前,网络课程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无论是理论认识,还是实践探索,都存在显著不足。根据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调研的结果,在线学习活动按学习方式可分为自学、听讲、探究、体验和问题解决等5种基本类型;从设计的角度看,在线学习活动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监管规则、学习支持、评价规则和学习资源6个构成要素。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时,要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围绕活动构成要素,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设计活动各方面的内容。设计完成后,开发人员还应反思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在校生2.76亿人,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全球也属首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于网络研讨会的专家观点和校长、教师和局长对一线在线教育实施情况、困难、经验和建议的分析,本文从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视角出发,围绕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七个要素,论述了在线教育如何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以期为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理论依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操作指南,为相关企业、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和支持在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讲教师是关系到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当前,由于很多主讲教师并非专职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主讲教师的专业角色发挥到极致,是值得课程建设管理者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式分为理想型、保姆型与护航型三类,并重点探讨"护航型"管理模式的理念、概念模型与学习支持类型。所谓"护航型"管理模式,即在面向主讲教师常规的管理中,整合"学习支持"这一维度。面向主讲教师的"学习支持"包括面向活动的学习支持(培训、评价、交流)和面向资源的学习支持(指南、案例、工具)。通过"学习支持"维度的整合,将更容易解决主讲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近期或经典文献中关于在线讨论中学生投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出得到11个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将它们经解释结构模型法进行层次分析,发现直接因素是:讨论平台和讨论社区成熟度;中层次因素是教师的反馈、教师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讨论话题;深层次因素是教师教学组织方法、讨论的预期教学目标;根本因素是教师对待在线讨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Collegial sharing and reflection about practice has been widely suggested as an effective form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has the potential to foster thi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community environments. Whilst the potential of self-sustaining online teacher communities to support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rough reflective sharing of practice is recognised, the journey to realising this potential is not straightforward. This paper identifies two key aspects of school culture that are acting as barriers on the journey—schools do not adequately value collegial reflective sharing of practice, and classroom teachers do not use online communications tool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s. The paper suggests a framework for maximising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teacher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9.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3-4):147-160
Summary

The current shift to mediated and WWW-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quires both teachers and learners to adapt established classroom practice to the new online environment. Many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s currently on offer fail to support th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on necessary to facilitate deep learning.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r “micro-genres” that form the essence of successfu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describes an online system, WebTeach(tm), that attempts to provide structured 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s that build on the familiar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lassroom. Through access to these “micro-genres” in an online classroom, both teacher and learner can reduce the cognitive demands of learning new processes while focusing on strategies for deep learning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