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楠 《培训与研究》2009,26(6):61-6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传教士进入武汉传教,并且兴办了一大批教会中小学校。教会中小学客观上将近代办学模式和理念引入内地,在特色办学上也颇有成效。它的出现对武汉教育及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教会大学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办学质量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会大学这些办学特色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会中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中学在办学宗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中等教育课程结构、办学模式的探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丁  金思 《天中学刊》2009,24(6):134-137
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创办和发展,既是一种文化渗透,又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长期存在,除了中国社会为教会大学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更重要的是美国教会大学解决了它们的办学目的、投资体制、师资问题、课程设置等重要因素,为后续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考察1901~1936中国境内教会大学的工学教育。研究发现,传教士认为科学的价值是超于技术之上的,真正的科学是认识上帝在自然界中的秩序,故教会大学起初不重视工学教育;但中国办学环境(包括民意、政策)的变化使得教会大学的办学思想受到影响,故在抗战前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程学科,为中国现代工业的早期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唐山的近代教育有许多办学方式,这些办学方式的种类具体包括官方办学、教会办学、民间办学和企业办学等。同时,唐山近代教育办学方式的种类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每种办学方式均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近代中国教会中等教育开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西方在浙江创办了20余所教会中学,杭州蕙兰中学是其中最著名的教会中学之一.蕙兰中学在50多年的办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即施行上乘教育的办学宗旨,重视德育、智育、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开展的特色教育,具有借鉴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会小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小学在办学体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小学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有初步近代科学知识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8,(8):37-38
新平县桂山中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提出“创建优质的学校管理、优良的教学设备、优美的育人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优异的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积极探索教法和学法,把“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确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源头是外国传教士在华开展的教会教育。在民国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中,教会中学魄一外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教会中学的师生构成、教学方法等呈现出与。国立及其他私立中学所带同的特点。因此,研究民国外语教学状况,教会中学当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的教会学校,其发展趋势并非是平稳的,直线型的,而是跌宕起伏,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力图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福建教会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做一粗略的探讨,以祈教方家学者。一民国时期,随着教会传教区域的扩大和基督教教育的影响,到教会学校求学的人日益增多,教会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1920年前后福建全省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共852所,学生总数有25568人。教会中学的办学规模也相应扩大,有的在原有的教会小学的基础上升格发展成为教会中学。1914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福州英华中学、英国圣公会创办了…  相似文献   

12.
教会幼稚园的兴办与中国新式幼儿教育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会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我国办学的权利,教会幼稚园是教会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宗教色彩浓厚,具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不可否认,教会幼稚园将西方近代优秀的幼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管理办法带入我国,在我国新式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影响,教会幼稚园的兴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新式幼儿教育产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的教会利用其本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办学的权利,开办了包括教会幼稚园在内的一系列教会学校,教会幼稚师范学校随之而生。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师范学校作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殖民性与宗教性。但其引进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幼儿师范教育模式,是传播西方教育思想的载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幼儿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香港教会办学在当代中国具有典型标本意义。香港没有公认主流的一种宗教信仰和一统化的教育思想,主权回归后,香港教会办学仍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教育政策的尊重和扶持。多元办学主体对各自的价值取向坚持而不排他,包容并存,在维护社会、办学育人的高位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形成合力,孕育并支撑着香港主流价值体系和人才培养,成为一种生动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教会职业教育西南师大教育系黄立志在近代中国,教会办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应俱全自成体系。除普通教育以外,还有职业教育。它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教会学校教育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本世纪初民族资...  相似文献   

16.
内涵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归根到底,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涉及两大问题:一是教会学生"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做事",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高职办学须寻找对策,实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高职内涵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习、教会思考、教会审美”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凝练和发展的特色育人理念。以“三个教会”育人理念的精神实质为出发点,从三个层面诠释了育人理念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深化实践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就北京林业大学如何探索和实践“三个教会”育人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教会大学实行单独考试,就近招生;生源主要来自上层社会、教会中学和基督徒的子女;本科与研究生招生相衔接;招生形式多样,重视短期培训。这些招生特点既与同期国人自办的公、私立大学存在某些共性,也反映了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教会办学的特殊要求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孙秀玲 《教育评论》2014,(3):138-140
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跨文化互动的产物,教会大学往往因附着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而带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前,教会大学的办学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表征,呈现出完全异于中国传统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