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聋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本文以某学院304名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交往作为测量指标对他们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聋人大学生社会交往出现了分化,他们朋友交往呈现出:(1)健听人数量多;(2)聋人数量多;(3)聋健人数量差不多三种状况;他们与聋人和健听人都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相比而言,他们与健听人朋友交往不密切、不深入.聋人大学生的性别、家庭教育、接受基础教育方式、教师教育和社会态度等微观因素对其社会交往分化影响显著.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化教育与支持体系以促进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沟通与交往,促进社会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更新观念,多维度提高认识1.变强调缺陷影响、忽视能力培养为注重开发潜能,实施融合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的聋校比较注重学校内部的管理,过多地考虑听障儿童的缺陷、障碍和困难,忽视了聋生潜能的开发。可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聋校实施融合教育,尊重聋生的发展需要,指导聋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最终实现聋人的社会化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在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训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开发他们的潜能。2.变课堂上单一地传授知识为引导聋生获取学习经验、提高持续学习的能力课…  相似文献   

3.
在聋校日常的师生沟通与交往中,听人教师看不懂聋生的手语,聋生看不懂听人教师的手语,这直接影响着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调查目前聋校师生手语沟通与交往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探索聋校师生手语有效沟通与交往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聋生在随班就读中存在的问题,为随班就读聋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疏导对策。与此同时,让他们借助普通学校的语言环境并在教师带动下进行交流,来迅速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使其摆脱聋哑的状态。这些问题对于推动随班就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指导随班就读的实践更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至今为止,我国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聋生随班就读,但聋生"随班就读"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我校每学年相继有聋生离开康复中心到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现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随班就读干预模式,即对随班就读的聋生在随班就读前后开展全面干预。此措施实施后颇见成效,我校至今未有随班就读的聋生回流至聋校。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83名中学聋生网络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聋生普遍喜欢网络交往,他们的能力基本能满足网络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对聋生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学校网络资源配置相对缺乏,聋生网络交往对象局限于聋人。因此,应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重视聋生的网络交往,加强聋生网络交往指导,并构建聋生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
语言教育是聋教育的根本,没有语言教育,聋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难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实现。语言能力是聋童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聋童的学习、生活、交往、就业无一不与语言能力相关。从这点来看,没有语言就没有聋童的一切。语言教学也是聋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语言是聋教育的目标也是聋教育的工具。语言是聋童在社会中与人沟通的工具,掌握和发展聋童的语言能力能有效改善聋童的社会交往质量。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助残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聋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聋人高质量就业,使聋人毕业后顺利回归主流社会。我院自2007年起招收全日制高职聋生,对聋生采取融合教育的模式,安排聋生与健听生一起生活学习,共享学校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讨把健听生与聋生融在一起进行设计类教学,尝试走出一条适合聋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教育已逐渐走向开放化、融合化,无论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还是聋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等角度来看,聋生高等教育融合化都是高等特殊教育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是聋人大学生必修课程,聋生在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英语学习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聋生性知识来源及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上海市聋哑学校的部分1 2~1 9岁共92名聋生进行了性知识了解状况和青春期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聋生的性知识相对缺乏,他们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同学或朋友、课外读物等,较少使用的途径是热线电话、录像、因特网,广播等。青春期教育对聋生来说非常重要,学校的教师和家长对聋生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但仍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杨成军 《中国教师》2009,(Z1):378-378
有听力障碍的聋哑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造成自己与人交往不便,进而产生自卑感,不愿与人交往,我们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回归社会主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论述了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适应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了解和掌握聋生的心理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是办好聋教育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聋生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教师必须把握此特点组织教学才能取得实效. 1.注重友情,但多疑,易冲动 聋生的生理缺陷,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的机会,使其很少与正常人进行交往.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感情,对热情为他们服务的老师、同学及他人信任有加.但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又更多疑.  相似文献   

13.
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塑造聋生美好心灵,培养聋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聋生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92):11-12
提高聋生阅读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现代教育媒体,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有效提高聋生阅读能力,从而顺利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阅读教学的显性目标,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网络资源、微课、交互式白板等现代教育媒体与聋校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为提高聋校阅读教学效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探索前进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沟通与交往课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聋校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聋生教育特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与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沟通与交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聋校课程的实施必须遵循聋生身心发展规律,增设具有聋教育特点的课程,其中沟通与交往课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在沟通与交往课程的设计中根据聋生的特殊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其课程设置原则中指出:‘课程设置要按照聋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增设具有聋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该方案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的主要原则。这对于推动我国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自编聋生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调查问卷,从自我情感趋向、亲情趋向、友情趋向以及异性交往趋向等几个方面对63名在校聋生进行了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自我情感方面,大多数青春期聋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学业成就和个人能力等呈现更加重视的趋势;在亲情方面,随着青春期聋生独立性的不断增强,两代人隔阂有加重趋向;在友情方面,青春期聋生更加看重友情的质量;在异性交往方面,青春期聋生对美好的爱情更加憧憬和渴望,但是也发现有部分聋生对异性交往的看法存在一定误区。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交往对于人的社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聋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语言能力丧失,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障碍,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发展,导致他们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进行择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有效提升聋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聋生职业教育以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需要"的视角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源泉和原动力。因此,笔者认为聋生职业教育可以从聋生的需要着手,有针对性地满足聋生的各种合理需要,以期提高聋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聋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