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生活认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认识论是建立在“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科学认识论”主要表现为主客二分、泛科学主义、实体性思维,由此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生活、教学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疏离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界主张建构一种主客体统一的“生活认识论”。“生活认识论”的确立,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有之义,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代教学理论走上了向生活世界回归之路。“生活认识论”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当前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有助于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师生关系,推动现代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思知识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艺复兴和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经历了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的过程。认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阶段。经验论和唯理论作为人们获得知识的两大方法对当时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经验论和唯理论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正确理解和把握经验论和唯理论对了解西方近代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造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将创造引入认识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人类创造认识论,它具有与以往认识论不同的本质与任务、规律和方法。用人类创造认识论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就形成了教育创造人才论,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创造的本质、规律与价值。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对理论创新、社会创新发展、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建教学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识论框架内,传统教学认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新型教学认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超越了传统教学认识论:教学认识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建构过程;师生之间不是一种单主体性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教学认识不仅是一种科学性认识,而且是一种艺术性认识;教学认识不仅是一种个体性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性认识。另外,当前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要注意克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建构主义、实践主义和生活主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7.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可以说就是以人的认识论为主题的,这几乎是洛克及其时代最需要解答的课题之一。对认识论来一个彻底评估,同时表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最终意图是要进一步探讨整个人类的知识的起源与范围,这样为以后的政治哲学的道路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张莫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8):F0004-F0004
近来读了不少教育论文,往往把教学论等同于认识论.例如建构主义本来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属于认识论范畴.认识论是讨论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怎么认识深刻就怎么做,至于要花多少时间是不管的.读书、听讲、探究、发现、活动、实践、讨论等等都是获得真知的手段,这当然是对的.可是把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等同于教学论就有失偏颇.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要讲究认识效率.基础教育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让学生在9—12年内基本掌握.如果仅仅用探究、发现、展示的手段,哪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一位哲人在提倡“实践论”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认识论中的“分离”问题的合法性是不容质疑的,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所涉猎。“分离”问题具体体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分离、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分离、知识与意见的分离三个方面。柏拉图的认识论与理念论是紧密联系的,由于理念论中“分离”问题的不可解决性决定了认识论中“分离”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从而为后人对柏拉图的理解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对传统认识论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端意义上,心理学独立出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试图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哲学认识论提出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心理学实际上成了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终结者”。然而,当心理学去“终结”传统的哲学认识论的时候,心理学本身却又提供了认识论延续的新土壤。这样,被现代心理学“终结”了的传统认识论必然向现代认识论实现彻底的转型,而现代认识论也必然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最典型的现代认识论形态是分析哲学转向形式分析(尤其是语言分析)和客观知识的研究。实际上,科学主义倾向的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是现代认识论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人为自然立法”是最能体现康德哲学反对机械认识论,重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一个命题。人是一个自觉、自主、能动、创造的主体性的存在,是其认识论中一个主要结论。康德考察说明,认识是人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动活动,而不是人的被动接受;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就在于它能够超越“经验自我”的狭隘性而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知识;理性的职责不是给人类提供“现成的真理体系”,而在于不断地从理论上探求人类知识也即认识能力本身的发展条件,不断批判任何企图把人类现有知识凝固化的观点和作法,从而促使人不断追求完善;追求合理性既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作为认识主体而存在的最高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的主要范式是“历史认识论”,但它不仅不可能辩护历史知识合法性,而且是实证史学、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三者分裂的根源。以历史实在论为哲学前提的历史认识论根本上是一种近代西方哲学的镜式映像理论,它是历史相对主义真正的幕后推手,而不是拯救客观史学的唯一出路。在“历史认识论”范式下,史学理论只能反复在“历史认...  相似文献   

15.
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在继承培根、霍布斯和英国其他经验论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又总结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是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认识论对近代科学,特别是18世纪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认识论中的近代因素,在中国哲学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对封建传统认识理论的新思考;另一个是指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影响下形成的区别于封建传统知识的新的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理论。而这两方面都在魏源身上得到比较集中的表现。因此,探索魏源认识论中的近代因素,对于认识魏源所处的时代性质以及认识中国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发展的特殊规律,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它虽已成为人民群众和干部广泛使用的哲学用语,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却是很不容易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贯彻执行这一原则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理论上的模糊和混乱,对求是过程的复杂机制还缺乏更深入地认识。本文拟就对“实际”的理解和“求是”过程的复杂机制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反思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不仅是构成哲学的三大主要领域,而且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古希腊人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近代理性派与经验派的哲学探究是为了找到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现代人对人自身的研究兴趣反映了人类价值观念的困惑与迷茫。因此,探究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需要找出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世界观上的机械论、认识论上的主客二分和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哲学认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怎样看待这个心理学中的哲学角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中的认识论思想,给予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一、正确看待认识论主体和客体范畴问题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是近代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皮亚杰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入手展开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其发生认识论将哲学认识论问题改造成个体知识生长的发生认识论问题。他认为,传统认识论存在一个忽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研究和科学实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其理念论哲学中,初步构建起了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模式,并对认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范畴加以阐述,在西方认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