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素祯 《职教论坛》2014,(11):20-23
对高职教育的"技能本位"及其困境,在文化育人理念下推动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进行了简单论述,对高等职业院校考试管理队伍的现状和考试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结合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考试管理队伍的实际与特点,从学校层面的政策制定与考试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考试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的特征决定专业群建设必须对接行业需求,既要重视知识技能传授,更要重视职业道德、行业文化的培养和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文章在分析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对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基础上,针对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对策建议:对接行业文化,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贴近行业需求,把行业文化引入课程体系;渗透行业文化,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将行业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将行业文化融入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3.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专业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核心,根据"冰山结构""坐标结构"和"椭圆结构"理论,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双核共振"为高职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并可在高职内涵建设的不同层面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对接式教育"是参照航空航天学"对接"原理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其主要内容是对接学生特点、对接专业特色和对接行业(企业)文化。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要融入"对接式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发挥专业社团等第二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职业教育观念的迅速更新,高职教育从原来的传统高等教育中以"知识本位"的办学理念摆脱出来,发展到现今主要以"素质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注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根据目前高职教育的"素质本位"思想,我们认为高职毕业生应具有人格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三大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面向人才市场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业已形成共识,但专业如何与市场对接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了"专业与行业对接,方向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能力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的四对接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实施思路,分析了该模式实施面临的两大困境,并提出了高职教育产品市场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等特点。解决高职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问题,需在高职教育阶段引入企业文化因素,通过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来文化育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文化建设为探索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文化育人"的办学实践,经历着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的办学转型过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转型过程的梳理,认为"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办学转型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了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红深 《教育与职业》2012,(27):173-174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理性抉择,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着手。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理论文化与技能文化的新概念以及理论文化向技能文化转换的新命题,阐述了理论研究是创办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提出了培养能工巧匠是对接经济社会的当务之急;从发挥课改教改作用、强化工学结合作用、挖掘环境育人作用、扩大企业对接作用、把握宣传舆论作用、重视专业社团作用、营造专业氛围作用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学校如何打造药学技能文化,培养药业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加快产能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加之"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新形势,使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建设迫在眉睫。其路径主要有:强化文化育人的理念,明确第一课堂主导地位,引入企业文化对接专业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实践拓宽育人渠道,加强小班自我教育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11.
高职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从分析企业人才需求入手,在商务与英语并重的基础上,突出语言与职业、行业的结合。提出"语言+职业+行业"三位一体的高职商务类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英语能力)和行业专业能力(商务技能)提升有积极作用,值得在甘肃省高职院校商务类行业英语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专业文化是高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习与工作、理论武装和技能淬炼的纽带,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渗透、融合对接的结果。本文在阐释专业文化内涵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6个"校企共建"的角度,论述了体现专业文化"智囊团""畜水池""大染坊""动力场""助推器"和"黏合剂"功用和推进专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在理念、灵魂、思路和实践上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文化育人是育人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不能只重专业教育、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精神文化的培育,以致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研究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结合高职文化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文化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建构和实施高职文化育人的"5C"模式,即信心培养、能力导向、创造教育、持续学习和职业规划,开发高职学生蕴藏的智慧和才能,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并举"是指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两并举"开放式高职教育可实现"四个对接",即高职专业建设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培训模块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对接。实施"两并举"开放式高职教育要注重共商共订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教育培训资源、互聘互培教师队伍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培育现代工匠,现代工匠的培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学团队通过吸纳高职公共课程教师,形成公共课程"无界化"教学团队,可以弥补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理念,使公共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课程服务职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察 《英语广场》2023,(9):93-96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要以及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契合。在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文化育人意识淡薄、课程内容中国文化缺失、课程实施者与学习主体中国文化根基薄弱等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思政育人路径:建立以文化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国文化素养;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隐性融入中国文化;增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本身就是目的的工具理性价值定位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技术技能本位"的价值倾向,人成为了发展的工具,与"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性要求在教育行动上出现了悖逆。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应以"全人教育"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归,纠正教育行为悖逆,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包括学生、企业员工。现在高职教育逐渐融合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企业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对接更加紧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也在走向无缝对接,还有教学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对接等等,人才培养质量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本文通过对欧洲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了解——以德国为例,就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这种教育模式现状提出一些认知和问题,从而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