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模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考虑实践中动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集体审议方式,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审视与理解,在特定情境中通过行动决策来解决课程问题。在中学语文课程的编制中运用教练法与实践模式集体审议方式,除了要考虑我国中学语文课的实际,还需通过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GROW模式下的教练法确定课程目标、审议成员间的意见观点、协调价值取向、提供课程设置选择方案,在折中择宜的准则下最终完成对中学语文课程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提出的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与传统模式的课程理论背道而驰,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实践课程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方式解决课程问题.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施瓦布实践课程理论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在批判传统模式的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法解决课程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典举 《考试周刊》2011,(34):10-11
针对以理论模式和目标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在指导实践时暴露出的问题,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模式的课程理论。该范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同时把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实践课程范式对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及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审议是课程主体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对特定的课程现象进行观察、讨论,进而达成"视域融合",并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从课程的终极目的和课程关注的对象来看,还是从课程审议主体及其发展来看,以课程审议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都与泰勒主导的课程范式不同,它更为强调实践旨趣。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年级组课程审议就是通过年级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越是真实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越是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越有审议的价值,也越利于提升审议的成效。我园以"问题"为主线,从"审议前准备充分到位,提高问题意识、审议中过程确保质量,提高审议实效、审议后有效跟进,丰富审议经验"三个方面做了改革和尝试,来追求课程审议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论课程开发的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典举 《文教资料》2011,(17):196-197
传统课程开发存在很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性的课程开发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实践指向为我们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集体审议是教师参与课程目标决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教师参与课程目标集体审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的科学性、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参与课程目标决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品性和实践操作的共同诉求,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校本课程开发集体审议和决策的长效机制。它实质上是一个主体间民主决策、视界融合的课程开发集体审议协作组织,具有主体间性的属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协调中小学内部的力量、加强家(社区)校合作和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关系是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审议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之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对以上四个要素进行审议.课程审议是将课程落实到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什么的问题上,通过对课程问题进行识别与感知、分析与推理,直至形成一种"最优的课程决策",最终引发被群体共识的行动.因此,课程审议的过程是集探究、决策、行动于一体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审议是概念重建主义的倡导者施瓦布提出的重要的课程研究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课程研究者的关注,沃克等课程研究学者对课程审议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第一次有意识、大规模地尝试使用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揭示表现在课程审议中的交流与决策,可为我们认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提供依据。以审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是课程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课程审议权力分配的权责不清造成了审议过程中出现多种力量对峙的权力场域,偏离了审议的本意。这不仅异化了合作,而且还催生了边缘的沉默。明晰审议中课程权力的关键就在于从权力细化的角度把握新课程改革,并通过正义诉求的内在呼唤和内部团体的潜在共识,辅之以渐进决策模式而实现课程审议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西方课程现代化改革中的社会矛盾和道德危机,在理论资源上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彼得斯的知识伦理学和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的影响。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伦理政治实践;课程改革是在实践理性指导下的集体的审议活动;课程改革的方式是一种审议的活动;课程改革需要就课程改革的目的作出集体审议。  相似文献   

15.
施瓦布的《实践1:课程的语言》论文发表之后,引起了许多课程理论家的震动,并由此引发了对传统课程探究模式的批判,在这过程中,有人批评施瓦布怀疑理论的作用,有人批评施瓦布没有具体说明集体审议如何在课程理论中运行,因此没有实际价值,针对以上的发问,笔者阐述了对施瓦布实践课程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基于赋予幼儿园更弹性的课程自主权的理念,课程审议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课程论学者施瓦布提出:课程审议是以教师为主体,与课程专家、干部及家长等审议者对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复权衡,最终作出恰当、一致的课程变革决定的过程。在幼儿园的课程审议中,审议者主要通过围绕问题进行的分享、交流、解释等,最后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审议者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课程政策整体谋划和规范了学校的课程开发行为,强调了科研先导和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课程领导在组织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以教师为主体开展了创造性探索,专家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专题讲座和实践审议与指导等多种途径发挥了专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被赋予了课程审议的权力。然而,在相关课程实践活动中,幼儿教师课程审议的主体地位却受到制度权力、自身素质、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出现了教师"权力游离""话语弱化""集体失语"等问题,使其主体地位处于一种迷失的状态。当前,幼儿教师在课程审议中主体地位的回归,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制度、提升教师素养和塑造园所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家长有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内在要求、权力、义务及能力,社会民主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可能。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模式主要有审议模式、过程模式、决策模式。为保障和促进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决策能力的家长,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组织,明确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职权与分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以主题、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