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模式侧重于实践的意义、强调课程实践价值的凸显、考虑实践中动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集体审议方式,是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审视与理解,在特定情境中做出行动的决策,来解决课程问题的过程。集体审议强调自下而上的课程决策模式,通过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代表、教材专家、课程专家等人来形成集体的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2.
课程审议是课程主体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对特定的课程现象进行观察、讨论,进而达成"视域融合",并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从课程的终极目的和课程关注的对象来看,还是从课程审议主体及其发展来看,以课程审议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都与泰勒主导的课程范式不同,它更为强调实践旨趣。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年级组课程审议就是通过年级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越是真实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越是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越有审议的价值,也越利于提升审议的成效。我园以"问题"为主线,从"审议前准备充分到位,提高问题意识、审议中过程确保质量,提高审议实效、审议后有效跟进,丰富审议经验"三个方面做了改革和尝试,来追求课程审议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姜肖艳 《文教资料》2010,(13):127-128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一致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确定相应的策略。本文从审议的目的、内容、类型和方法与作用。四个方面对课程审议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推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可是不少学校教师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什么是行动研究都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行动研究,毕竟,在我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都是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这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的概念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即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主导开…  相似文献   

6.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模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考虑实践中动态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涉及的集体审议方式,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审视与理解,在特定情境中通过行动决策来解决课程问题。在中学语文课程的编制中运用教练法与实践模式集体审议方式,除了要考虑我国中学语文课的实际,还需通过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GROW模式下的教练法确定课程目标、审议成员间的意见观点、协调价值取向、提供课程设置选择方案,在折中择宜的准则下最终完成对中学语文课程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主题审议、课程故事作为幼儿园目前的工作常态,算不算是一种课程评价?还是幼儿园主题结束后才能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课程园本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困惑与难点。因此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开启了有关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评价的实施策略旅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课程行动主体基于利益和价值的考量,受制于制度、资源、技术等因素影响,致使课程改革呈现出差异性与多样化的行动逻辑.根据课程行动主体间的共识度和协同度两个维度,构建创新扩散型、执行落差型、孤岛效应型和构建变通型四种课程改革实践样态的理想类型.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类型学分析的上下联动机制、问题倒逼机制、试点推广机制与协同推进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课程审议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园本课程“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为例,指出在课程审议过程中,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确定审议内容,包括准备阶段对预设方案的审议、实施阶段对现场实况的审议、结束阶段对实施效果的审议以及整理阶段对主题库资源的审议;二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审议方式,如文本研讨、过程跟进、互动反馈和资源甄选等;三是要考虑审议主体的多样化,根据课程实施各阶段的不同需要而进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意识、课程立场、课程权力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究竟教师与课程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教师的课程理解,教师应该怎样理解课程,教师能否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并应该拥有哪些课程权力等等。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状况,也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和学校的课程制度。围绕这些基本问题,本刊编辑部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组织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家长有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内在要求、权力、义务及能力,社会民主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可能。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模式主要有审议模式、过程模式、决策模式。为保障和促进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决策能力的家长,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和完善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组织,明确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职权与分工。  相似文献   

12.
课程领导是课程变革、开发、实施与发展的驱动性组织领导行为,可分为课程行政领导、课程文化领导、课程学术领导和课程行动领导四种方式,有国家、地方、学区和学校四个层级。课程行动领导是运用实践探索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课程变革或实施问题的领导行为,是领导与研究相融合的教育行动研究。学校课程行动领导是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课程领导集体根据本校实际,围绕本校课程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性领导行为,有着特定的主体、内容、类型和模式,需遵循一定程序,讲究一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审议是概念重建主义的倡导者施瓦布提出的重要的课程研究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课程研究者的关注,沃克等课程研究学者对课程审议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第一次有意识、大规模地尝试使用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揭示表现在课程审议中的交流与决策,可为我们认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提供依据。以审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是课程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急需我们对要改什么、建什么、改革的核心环节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回答.这次改革绝非一些局部修正,而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模式的深刻变革,目标是要实现从基于要素的抽象能力培养转向基于行动的现实能力培养,具体改革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即从学科结构到任务结构实现课程组织的职业化,从普通知识到工作诀窍实现课程内容的专业化,从技能训练到项目行动实现教学过程的工作化.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审议是有效促进课程资源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和改善课程资源的质量,聚焦于幼儿园课程资源审议,通过梳理国内外一些国家相关审查体系的脉络,对课程资源审议的目的、路线、过程、制度进行分析,并针对课程资源审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构建课程资源审议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课程决策是大学课程运作过程的起始环节,决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课程评价重点关注决策结果的评价,而很少评价课程决策本身,这是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强化大学课程的决策评价,并从选择合适的评价者、遵循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创建良好的评价沟通氛围和合理使用评价报告等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宗颖 《教育导刊》2007,(7):29-31
优化课程审议过程,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近年来,我园对课程审议制度,包括审议流程、审议内容、审议形式、审议主体等,作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一、课程审议的流程及内容:从模糊笼统到清晰规范(一)前期预习——自我反思反思以往的课程审议情况,作为主持者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现场发言者寥寥,他们即使发言也是  相似文献   

18.
课程审议权力分配的权责不清造成了审议过程中出现多种力量对峙的权力场域,偏离了审议的本意。这不仅异化了合作,而且还催生了边缘的沉默。明晰审议中课程权力的关键就在于从权力细化的角度把握新课程改革,并通过正义诉求的内在呼唤和内部团体的潜在共识,辅之以渐进决策模式而实现课程审议对我国课程改革的促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决策要注重自主学习,因为课程应该以学习为基点,学习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线,在各级课程决策中,校本课程决策尤其应该注重自主学习.在校本课程决策中注重自主学习,首先要确立基于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决策目标,这主要包括:校本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的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决策所决定的课程应该便于自主学习;其次要在校本课程决策过程中以自主学习为基点,这主要包括:构建基于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决策机制,采取基于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洁  郭文刚 《复旦教育论坛》2021,19(4):37-41,76
知识作为高等教育的材料与载体,与课程思政密不可分。概念密度和情境相关性两个维度把知识分成了四类,其中属于经验知识的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通用性知识由于各自的特性不同,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任务也不同。专业性知识应该遵循“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的认知逻辑,其实质是包含着育智和育德两个系统,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到两个系统的统一和同频共振。对于实践性知识,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是关照知识在走向美德的过程中个体置身学习中的生命状态。通用性知识的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在跨专业视野中解决好课程目标的凝练和聚焦、知识的遴选和构建问题,同时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