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96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初步的探索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教…  相似文献   

2.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60页习题:已知一块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底边长为60cm,腰长为50cm.(1)求能从这块钢板上截得的最大圆的半径;(2)用一个圆完全覆盖这块钢板,这个圆的最小半径是多少?(3)求这个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内心与外心的距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让学生在研究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并有机渗透极限、对应等数学思想,促进思维发展. 3.通过学习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科书第85~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圆的特征的过程,识别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同圆中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姜媛  孙鹏鸣 《辽宁教育》2005,(8):113-114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96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初步的探索能力.   ……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再安排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探讨了这3个问题后,教师追问:"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问题为研究对象,谈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途径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层面
  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再拼组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把数学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转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由于学生直观的观察了圆转化成长方形之间的过程,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也领悟了“圆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大小”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重视概念教学,培养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因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坚实基础,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来体现的,所以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实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简明性,使繁与简、新与旧之间达成和谐的统一.例如,在讲切线的判定定理时,不仅要抓住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重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的培养.定理: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数学语言:O A⊥A T,OA是圆O的半径圯AT是圆O的切线,A是切点.外延:需证直线AT是圆O的切线时1.如果已知OA⊥A T,必须证明点A在圆O上或O A是圆O的半径;2.如果知…  相似文献   

9.
【教例】这个教学案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中“圆的面积”的教学片断。上课开始 ,教师凭借屏幕上的圆面徐徐涂上色彩 ,让学生认识圆的面积就是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师 :看着圆的面积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 :我想知道 :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生 :圆是否也有面积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生 :我想 ,如果知道了圆的周长 ,或许可以找到计算圆面积的方法。生 :我觉得 ,计算圆的面积 ,要知道它的半径。生 :对!因为圆的大小与它的半径有关系。师 :真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现在 ,我们在圆上画两条半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圆的特征,能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操作和交流,能说出半径和直径的含义。3.能阐明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4.能用圆规画出指定的圆,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总结出多种画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1.师: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想想,在  相似文献   

11.
刘丽霞 《成才之路》2014,(21):86-86
一、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在学生已获得一些相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一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性还是从数学思想性,在圆的几何教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学重点: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圆与圆在不同位置关系时对应的不同数量关系。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①了解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或判定并运用它们解题。能力目标:①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②经历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思想: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我们西藏学生来说,有关圆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学习中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较差,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鼓励,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数学思维的相互碰撞养成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分享思维的过程,更是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数学交流,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共识。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加强数学交流,提升教师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解题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数学通过交流才得以深入和发展”的论断一样,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学习共同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曹才翰先生认为“数学教学就是共同体成员之间所进行的讨论交流活动”.可见,作为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问题解决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解题交流,学生获得了预先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并深入理解解题过程的反思机会,在与共同体成员的相互讨论交流过程中,使自己的策略、思想等方面得到详细的检查、修改、补充和提炼,从而完善了自己的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的数学活动.因此,活动应当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对话沟通的活动,积累、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 圆的内容是初中几何部分主要内容之一,它把关于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以及相似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性较强.这节课学习的“圆的应用”,旨在看似说“圆”实是非“圆”.通过对几道试题的研究,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思善用的良好学习品质,使学生能把思维纵横拓展,把课堂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延伸到课外去. 【教学模式】 指导发现,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一、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我设计了一道例题:例:如图,⊙o 的半径为R ,蚂蚁聪聪沿着半圆A pB 从A 爬到B,同时蚂蚁明明…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  相似文献   

17.
<正>一题多解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03页第14题进行一题多解的教学时,发现勾股定理竟然可以通过"求直角三角形内接圆的半径长"的方法得以证明!特撰文如下,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交流.一、问题呈现如图1,在RtABC中,∠C=90°,边BC,CA,AB的长分别为a,b,c.求ABC内切圆的半径r.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93~9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纸片(没有圆心)、多媒体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认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2.掌握圆的画法,在画圆的过程中经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掌握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沂蒙山小调》,观赏沂蒙山风光,令其陶醉在美的…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2~93页例4、例5,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以及随后的“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形成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关的猜想。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推理、阅读、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积累学习经验,发展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