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少数民族神话看生命伦理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最早的生命伦理观念是在神话中孕育的,它是人类对生命现象所作的哲学思考,不同于人们用逻辑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它建构了人类的信仰世界,不合理中反映出的却是人类对生存的合理需要。没有神话奠定的这个生命伦理的基础,就不会有人类对生命本身更富于理性和道德的思考。少数民族神话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难得的活资料。  相似文献   

2.
鲁洁 《中国德育》2007,2(1):5-95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惟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当人们逐步从理性主义的纠缠中摆脱出来时,开始看到生活、生活世界——这一人存在的基本事实,这个在理性主义遮蔽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遗忘的事实。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一种态度,生存是一种状态。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物体,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环境。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着方向,追求着目标。人需要关怀,需要理解,需要引导,需要和谐;但必须共同维护秩序,理性地生活,践踏他人换取的虚无的快乐是真实的痛苦。当代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伊丽莎白·乔利通过刻画“小人物”的故事,关注“另类”主题,旨在唤醒人们的良知,使其找回自我,找到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理智地去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一个喜剧;如果感性地去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一个悲剧。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理智,应该理性,不能感性。我是赞同这句话的,但是并不完全这么认为,人需要理性,需要理智,但同样少不了感性,生活中,只是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性教育消费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俊波 《湖北教育》2004,(10):15-16
理性教育消费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实际经济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或子女的成才渠道、就业途径,使个人、家庭和社会为教育投入的经费、时间和精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教育走向理性投入,需要观念的转变。中国老百姓脑子里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谁不望子成龙?但什么样才算“龙”?如何成“龙”?这需要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语》的写作反映了作为一个教师存在之困厄。这个困厄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的教育关系,要求一个教师在保护学生心灵、追求理想与自我完善,以及服务于现实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理性平衡。作为一个教师意味着需要教育智慧和生活艺术。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孔子亦不能外。《论语》的写作是对这个问题缜密的思考,但却不是一个典范。《论语》展现的并非一个完善的老师,而是一个渴求完善的老师:能够接受批评,寻求对话,能够让后来者感受到不断成长的欲望、思考的力量以及存在的重负。  相似文献   

7.
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物理问题,用物理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去发现世界。物理教学需要强调运用物理思维,而物理的思维就要求人们用相对的观念去认识世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体会相对的观念,并用这种相对思维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8.
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提出,用新理性取代单一的工具理性以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艺术是逃避工具理性和物化的最后避难所,现代性的救赎之光只有通过艺术的瞬间经验才能投向这个世界。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理性造成了肯定性的思维方式和单向度的社会,但他认为,不应该全盘抛弃科技理性。科技理性在计划和开发可用资源等方面,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他主张,人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理性观念。这种新理性是一种包含批判和否定精神的历史理性,它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科学理性和艺术理性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幸福的统一。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哈贝马斯批判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目的合理性的泛滥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提出用交往合理性取代单一的目的合理性,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是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根本途径。法兰克福学派试图拯救和重建理性,并探讨了如何建设一个合理化社会的问题。当代中国同样面临着如何守护价值合理性、抑制目的合理性的过度膨胀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思想提示我们,理性是多侧面、多向度的,要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理性精神,理性的潜能并未枯竭。  相似文献   

9.
<正>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将学科核心素养成功转化为学生素质,尤其是从操作层面进行实践,是目前广大教师需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试以《经济生活》教学为例,就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一、凸显经济规律的教学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意志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是人类理性的结晶,而理性的内核是哲思,因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必然推动思想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使传统的哲学沉思转变为信息化的系统对话。而观念变革又必然凝结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其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已不限于狭义的媒介技术对社会运动以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建构或解构,并将引发主体从认识方式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和体察信息技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博弈是一个选择和决策的过程,但由于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竹理性驱使,个人理性往往导致了集体非理性;而基于道德的合作博弈是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教育可以在人类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层面上展开合作道德的教育,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同时还应对博弈论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思考,运用该理论还要突破该理论带来的思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英语沙龙》2013,(4):1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纪念日,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人们可能会清楚地记得"情人节"、"圣诞节"这类娱乐性更强的全球节日.人们似乎正在远离书籍,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 比起阅读书籍,如今的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电视、网络等媒介上.而读书这种休闲方式,在这个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娱乐元素的时代,的确难以让人们产生兴趣.毕竟,读书是需要独处的,需要你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在这个浮躁的"快餐式"年代,人们追求的只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物理问题,用物理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去发现世界。物理教学需要强调运用物理思维,而物理的思维就要求人们用相对的观念去认识世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体会相对的观念,并用这种相对思维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14.
自人猿揖别始,人类就踏上了“成为人”的漫长旅途,至今依然踯躅蹒跚在路上。人成为完整的人主要源于三种基本社会生活实践:一是谋生需要催生的劳动生活,即创造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是人猿揖别的转折点,也是成为完整的人的内生动力和最初确证;二是延生需要催生的保健生活,这是个体肉体生命的内外延续与质量提升;三是乐生需要催生的休闲生活,这是属于人的自在生命领域,也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生存方式和生命体验。本来,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们对休闲生活的追求将更强烈,更内在。但现代社会物质至上的观念迷雾遮蔽了休闲价值的光芒,人们终日匍匐在追逐金钱财富的重压下,难以挤出须臾时间抬头仰望星空,沉静拷问灵魂;即使有了黄金周等带薪休假方式,国人出游还是如同赶集,被戏称“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表现出匆忙与焦躁。作为现代社会塑造人的主渠道的教育事业浸润在这个社会大染缸中,虽然教学楼变得越来越高,设施越来越现代化,教学内容却越来越工具化和功利化,空乏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遗失了成为人这个根本,休闲教育长期被边缘化。直面这种现实,在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国人的休闲教育急需理性关注,亟待制度强化。  相似文献   

15.
“闪婚”的产生既受社会的影响,又受个人观念的支配,法律也为“闪婚”提供了生存土壤。“闪婚”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基础上的婚姻形态,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闪婚”进行社会学和法学分析,可以使青年人对婚姻进行理性思考,以选择健康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基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通过多元的阅读情景的创设、多元阅读互动关系的建立、多元阅读材料的选择、多元阅读途径的尝试这四个环节,尝试创设丰富的多元阅读环境,实现对幼儿阅读兴趣、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理性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文明之源。理性是道德的一部分,是任何一个想成为有道德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般地说,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维,是批判的思维,是进行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同时,理性也是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由于人类所具有的理性,才能使人们能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活动,形成复杂的观念或知识,认识善恶,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特别对于那些智力高超的人,理性思维的修养更是必不可少,因为这些人若缺乏理性的激思雄辨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毫无疑问,若人们…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西方人而言,如何在后形而上学的时代背景下论证社会秩序及法律的正当性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得以张扬,现代西方人从上帝之天国回落到生活世界并运用理性来论证自己生活及法律的正当性,但理性自身有其发展之逻辑,从康德实践理性到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发展意味着理性的重大转向.在法哲学的层面上,理性的这个转向重构了法律正当性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 意义与目的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以其需求系统为根据,对体育客观价值加以选择、组合而成的稳定性观念。它是以人们对体育客观价值认识为基础,并融合着人们的需求、愿望、信念、理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的理性观念;是推动人们的体育实践的深层的精神动力;是人们设立体育目标,决定体育价值取向,采取对体育的态度的主要依据;也是展现人们的需求系统特征的一个窗口。每个与体育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自己的体育价值观,只是在内容,层次和自我意识水平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已。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思想着重强调共同生活才符合人的本性,而近代启蒙哲学指出:政治共同体生活必须基于人类的理性和契约,这种观念对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构成了严重挑战。事实上,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于促进或调和所有人利益的理性契约。无论是契约还是国家,都根源于人的理性本质,国家不是目的性的价值存在,而是理性人实现其目标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