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冻性问题,制备尺寸为10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测定未冻融和冻融循环25、50、75、100、125和150次时花岗岩石粉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得到主要结果如下: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冻融循环150次时,编号为S52C10试件抗压强度与其冻融前。抗压强度比值、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6.0%、1.81%和66.9%;试验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在0%~20%范围时,掺量为10%的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能力最强,试验结果可以为花岗岩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质量分数3.5%NaCl和5%Na2SO4混合溶液为侵蚀介质,采用快冻法对不同煤矸石粉掺量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定各组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以及孔结构参数,研究不同掺量的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与复合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损伤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冻循环作用下,不同掺量活化煤矸石粉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变化均呈现前期平缓下降,后期快速下降趋势,而质量损失率则前期缓慢增长,后期快速增加;活化煤矸石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抗冻性能最优,且经300次盐冻作用后,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2.43%和90.12%,抗压强度下降了14.47%;活化煤矸石粉能细化孔隙,改善孔径级配,减少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相似文献   

3.
冻融是混凝土结构随季节变化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强度将发生退变.采用冻融次数为0、30、50、70、100次,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表面特征和强度劣化趋势,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普通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相比,表面破坏更严重,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冻融100次后,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5.2%和44.1%,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0.3%和35.3%,说明适当掺入膨胀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混凝土冻融环境下强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为研究内容,用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超声波声速等指标的损失率来表征冻融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劣化状况,并系统比较了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冻性优劣.通过研究得出: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高强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其动弹模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超声波声速损失率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提高混凝土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掺入高效减水剂、优质引气剂和优质掺合料等,高性能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比对应的基准混凝土性能显著改善,而且通过这样的技术措施,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也可以获得高抗冻性.鉴于超声波测试方法方便、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的混凝土性能检测,所以,与动弹模测试方法相比,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来评价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陶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抗压性能,通过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且强度等级越低,降低速率越大;通过将相对动弹模量和相对抗压强度进行拟合,发现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陶粒混凝土冻融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烘循环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混凝土抵抗海水侵蚀的性能。结果表明:各组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包括4个阶段:快速下降段、上升段、水平段、逐渐下降段;质量损失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混凝土的损伤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进行海水干湿循环试验和海水干湿-碳化耦合循环试验,以表面状态、质量损失率、动弹性模量、超声波波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研究干湿循环、碳化和干湿-碳化耦合作用对CASC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干湿-碳化耦合作用下,CASC的质量损失率均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先期比较平缓,增长幅度不大,经过10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增大;而CASC的动弹性模量和超声波波速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经过6次循环后,其速率趋于平缓,表面有微损伤;与初始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相比,CAS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下降幅度为8.8%~11.0%.干湿循环和碳化作用对CASC的海水侵蚀均有加速作用,干湿循环促进盐析现象的产生,加快混凝土的破坏.因此,干湿-碳化耦合作用加速CASC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反复冻融试验,利用RCM法(即非稳态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测定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分析各冻融损伤参量(冻融循环次数、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冻融损伤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会不断增大,两者呈现出非线性增长关系;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制作了三种混凝土试件:普通混凝土浸泡腐蚀试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浸泡腐蚀试件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干湿交替腐蚀试件。将这些试件浸泡或干湿交替浸泡在5倍浓度的人工海水中,每隔60d每种试件任意取出3个测试其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可知,掺入玄武岩纤维后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经过60d腐蚀后,干湿交替腐蚀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试件强度开始下降,而普通混凝土浸泡试件和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浸泡试件的强度仍在缓慢增加。相同腐蚀条件下玄武岩纤维的质量损失较平稳,后期质量损失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河砂、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S95粒化高炉矿渣粉、自研的MPE—GAA—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制作了520个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运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和单轴受压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些差异:再生骨料取代率直接影响着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修正后回弹值。通过加入自研的MPEG从-从-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以50%再生骨料取代率,配制设计强度为30MPa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最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3.
方瑾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5):65-66,79
用不同的再生骨料替代率,制成再生混凝土。从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等三个方面与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分析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采用适当的再生骨料替代率配制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再生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PFAC明显改善普通混凝土的和易性,且具有显著的缓凝作用,使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减小,随着PFAC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的初凝和终凝时间随之延长,混凝土早期强度下降的幅度也随之增大,PFAC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有着显著的增强效应.配制的掺PFAC混凝土28d的抗折强度超过5.0MPa,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该混凝土的拉压比、折压比比普通混凝土有一定提高,试验结果为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福建当地材料,配置C50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不同矿物质及掺量对拌合物工作性、劈裂强度及耐久性等影响。试验得到粉煤灰、矿粉在改善拌合物工作性、抗渗性及劈裂强度等指标的较优掺量及影响规律。双掺性能更优,体现了其在粒形级配改善,工作性提高及火山灰效应的复合优势。提出可综合考虑质量变化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强度等的混凝土损伤程度指标,对混凝土在快速冻融、盐水腐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损伤情况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损伤程度最大,而矿粉掺量20%和粉煤灰掺量15%的损伤指标明显降低,表明该掺量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Super absorbent polymers (SAPs) are gradually being applied in concrete production as internal curing agents.SA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early ag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concrete,alleviate the hazards caused by concrete cracking and improve its freeze–thaw resistance.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P dosage,SAP particle size and the water–cement ratio of concrete have certain influenc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P-incorporated concrete.In this study,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of concrete,the SAP dosage and SAP particle size.Th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concrete strength are determined and equations are proposed for predicting the strength of SAP-incorporated concrete at 3,7 and 28 days.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such as the SAP dosage should not be larger than 0.2%,are expected to form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SAP as an additive to concrete.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混凝土对抗冻性有特别高的要求,针对抗冻性F300这一关键性的技术指标对其进行配合比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拟合得到28d抗压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式,选择出了既满足性能要求又为经济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