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游戏治疗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治疗是一种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的方法,它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治疗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儿童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安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通过游戏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机构中开展游戏治疗应掌握其正确方法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游戏治疗作为特殊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游戏机制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特殊儿童身上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治疗法可以让特殊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特殊儿童的主动性,提高特殊儿童与他人的交流兴趣。从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发展、技巧及优势做一总结,并阐述游戏治疗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民间游戏是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身心完满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民间游戏在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体现在:有关民间游戏的理论基础不足;民间游戏对儿童精神层面影响的研究略有欠缺;民间游戏在实证研究中缺乏普适性的论证及在实际运用方面未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4.
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一直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积极作用等,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游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指游戏中的随机性、生成性、不稳定性、不可确知与预测性。游戏中的不确定性能为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生成开辟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育形态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游戏的不确定性表现为游戏主体的不确定性、游戏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活动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游戏的不确定性对儿童自我认知、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游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通过对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简要阐述,可以阐明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儿童游戏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心理学解析。  相似文献   

7.
德性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是儿童德性养成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儿童某一德性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所侧重.规则游戏、合作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对培养儿童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形成和发展儿童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是重要的活动空间与场所,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亲子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游戏存在于儿童游戏之间,也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促使亲子之间进行交往,这对家庭教育以及质量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针对"家庭亲子游戏包"促使儿童的情感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亲社会行为是弱智儿童适应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弱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弱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相比表现不同,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又是弱智儿童的一个特殊类型,影响弱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病因、智力等。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试图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从三个大的方面描述了错误家庭教育对他们心灵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针对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这样可以让家长、学生及有关社会成员系统地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市5所辅读学校的1 0 0名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子女的行为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发现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有较好的预测力,家长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对其子女行为问题的影响力较大。本文还探讨了弱智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内涵,提出了几点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良好精神环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它主要体现在精神食粮健康丰富、心理安全自由、宽松愉悦等方面。当前少年儿童精神环境中存在着精神食粮相对贫乏、精神污染值得警惕、家长教师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大等诸多问题。为少年儿童创设良好精神环境 ,应加强精神环境建设 ,加强精神环境建设的管理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特征研究对于早期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刺激材料考察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4岁儿童不具有心理旋转能力,4~5岁儿童开始形成心理旋转能力,大部分5~6岁儿童已具有对图形的旋转能力。4~6岁儿童的旋转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不同的刺激材料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设置课程,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何依据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流动儿童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如何看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主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心理旋转是人在头脑中想象和操作物体作视觉空间转换的过程。Shepard和Metzler从1971年开始对心理旋转的研究,此后有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心理旋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心理旋转的实验多以成人为被试,对它的发展性研究相对较少。当前大多数研究证实了在儿童4岁时操纵简单刺激物时就有了心理旋转能力;在心理旋转的准确性和匹配速度方面,中青年阶段都要优于儿童和老年人;在完成任务的速度上,儿童又优于老年人。心理旋转对早期儿童教育和中学教育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的个体差异设置课程,改革中小学几何教学以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空间智能。  相似文献   

18.
严萍昌 《高教论坛》2002,(2):97-100
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 ,因此 ,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9.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环境的适应、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抗挫能力等方面出现不同层次和种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有效解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温馨的园所环境、构建顶高—底短的等腰三角形家园共育模式,旨在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亚宁 《科教导刊》2021,(2):185-186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接着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