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爱菊 《新闻窗》2014,(3):23-23
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都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价值上的差异、利益上的差异以及隐私权新闻自由权缺乏法律规范等原因,导致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不断发生冲突,因此,应当加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的法律界定,在两者发生冲突时进行具体个案分析以及加强职业操守,有效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经常发生。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和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经常发生.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和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向来是新闻界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制订正式的新闻法规来指导、约束新闻报道活动.也没有关于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法律上的漏洞导致新闻媒介在行使新闻自由权利时超过了一定的度,侵害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这些案例近些年时有发生.本文从冲突的成因、表现形式等方面探讨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当下社会现状以及当前新闻时事的新动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更快的获得真实、新鲜的消息但是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新闻自由与当事人权利的冲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隐私权。由于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中一项人格权利在我国的民事立法领域中依然处于间接保护的尴尬状态。并且,伴随着新兴媒体在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蓬勃发展,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迭对隐私权的保护即存在很大机遇,同时又赋予了全新的挑战。笔者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法学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新闻获取技术和新闻传播途径的不断发展。新闻自由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渐加剧。一方面,新闻自由作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了解社会生活、实现知情权的基本保证.已被赋予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功能.新闻媒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探知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在新闻自由所追求的高度透明化面前已越来越无处躲藏.  相似文献   

7.
王斌 《报刊之友》2013,(8):34-35
随着网络这个新媒体的出现,又为人类的传播方式增加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网络媒介为新闻传播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网络为新闻传播带来更多自由的同时,也因为网络新闻传播的自由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百度、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特征等方面对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目前网络新闻传播自由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机构已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担了传播新闻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的神圣使命。其中新闻监督是我国对社会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随着权利意识的日益加强,新闻侵权也日益增加,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与新闻媒体的社会使命冲突有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张洪明 《新闻世界》2014,(8):310-311
南都娱乐周刊对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在网络上引来巨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自由和尊重公众人物隐私哪个更重要上。本文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形式来探讨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互有联系又相互牵制,它一方面表现在新闻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权纠纷,另一方面表现在隐私权的过度主张对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功能的妨碍与抵触。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与生俱来、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影像传播实践中,传播主体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伦理冲突不可避免.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影像传播中存在的四种伦理冲突:传者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影像新闻价值与人文关怀的冲突、自由传播与社会责任的冲突以及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本文进而得出结论:经济利益驱动、把关难度大、主体影像素养不高、主体心理失控以及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规范的缺位是造成这些伦理冲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维护公民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主要体现,而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及生活不受干扰是隐私权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现象。本研究基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表现,从不同方面协调二者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将隐私权作为基本人格权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限制媒体权利,保护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3.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1):194-195
面对隐性采访和隐私权的冲突,本文提出既要考虑国情因素,又需结合权利性质,改变新闻自由优先于隐私权的一贯思维,约束隐性采访造成的侵权行为,从而修正两种权利在实际状况中的不平等地位。当然,在法律上给予隐私权更多保护并不意味着对新闻自由的压制,在许多情况下,解决两者的矛盾,还需在个案中进行具体的利益权衡。  相似文献   

14.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来,法学以一种强势学科的姿态介入了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并且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审视着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立法"、"新闻审判"以及"新闻与隐私权"等问题,但研究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闻传播的范式也在对法律,尤其是受众  相似文献   

16.
白月茹  章礼强 《新闻世界》2014,(10):172-173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理论来源和现实实践两个方面来阐释新闻自由的"相对"合理性,说明新闻自由需要立法保障,运用媒体的过度商业化和隐私权侵犯等新闻实践问题来论证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陶丹丹 《新闻世界》2013,(7):291-292
【摘要】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隐私权作为一种人身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闻自由又是新闻工作者拥有的一种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但是新闻X-作者在行使新闻自由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侵犯被报道者隐私权的情况。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谢金文 《今传媒》2016,(1):13-15
新媒体使新闻传播更加新鲜和广泛、客观和全面、反映民情民意和增强舆论监督,也使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侵权信息的传播也大量增多.新媒体中低俗化、娱乐化内容过多,对此又难以通过简单的禁堵来解决.新媒体还给新闻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方式和媒介也带来许多新变化.这些都在更新着新闻学,包括新闻的定义,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认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过程问题,新闻传播事业和传媒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主要特征包括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提倡新闻自由和责任;公共服务以及媒体的自律和他律等方面。在新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以及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闻自由及在网络社会中新闻自由重要性的分析,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著作权的比较,得出新闻自由必须在法治的环境下构建,只有如此,才能还新闻以真实的自由,也才不至于造成新闻侵权,造成社会公众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