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联邦担保学生贷款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的经验有:政府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灵活多样的学生贷款项目、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银行参与、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贷款回收等。美国联邦担保学生贷款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相似,他们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实施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经验有:政府为学生贷款提供担保、灵活多样的学生贷款项目、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银行参与、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贷款回收等。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相似,他们的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解析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机构担保-政府再担保"机制和印度尼西亚助学贷款"高校管理-混合担保"机制,试图为构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4年年底,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根据家庭收入确定的学生偿还贷款新方案时,该部和其它与学生贷款有关机构将认真研究具体算法。在该方案中,一些类似技术性的问题将会在形成这个既有抱负而又有政治敏感性的项目中起大作用。财政金融组织通常采取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5.
借鉴美国经验 推动我国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进一步完善。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助学贷款政策经历了近50年曲折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研究和分析美联邦学生贷款政策,并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推动我国助学贷款工作是有益的。一、美国联邦的学生贷款计划及实施美国学生贷款,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为保障退伍军人能接受大学教育而设立的资助制度,后在1965年制订的《高等教育法》基础上扩展成“担保学…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学生贷款制度、偿还机制及违约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联邦教育贷款是政府提供担保、以学生预期收益为基础的信用贷款。联邦政府对大学生的贷款是一种必须偿还原贷和利息的高等教育资助形式,是联邦资助的主要形式,其偿还机制中的制度性建设非常重要,关系到助学贷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就美国联邦学生贷款制度、偿还机制及违约处理作一剖析,以对我国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助学贷款中银行利益的保障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浩  沈红 《江苏高教》2005,(1):34-36
国家助学贷款中“风险补偿金”的设立,对于保障银行利益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但是仍存在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利益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和操作的理想性三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考察了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方案的运作及对银行利益的保障,并在分析我国担保机构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担保机构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2013年3月26日报道,今年春季毕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新工具来更好地了解学生贷款并在其帮助下进行还款。美国联邦教育部在学生贷款官网上推出了两项特色服务:咨询服务和还款估算。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负责帮助学生支付高中后的教育费用,它为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提供直接赠款,基于学校的助学项目和助学贷款项目.美国联邦助学生资助拥有针对性,多元化,灵活性等特点对我国加强高等教育助学体系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美国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下降到本世纪初的6%左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对学生贷款拖欠规律的研究以及降低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对防治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可能出现较高的拖欠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