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数学有抽象概括,严密逻辑的特点,但数学中也蕴藏着美,从数学概念到解题过程都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教师在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欣赏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那么就比较容易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所招学生可以说基本上基础偏差,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更感到头痛,要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现实情境中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适用广泛,形式多样,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不忘经常创设数学情境,坚持以"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为原则,使数学课堂"动起来",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善于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有效互动中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角色,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及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赵琳 《科学中国人》2014,(3S):228-228
数学课是非常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的,被喻为“思维训练的体操”,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根据自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和措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有效课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从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投入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探索,显示教育智慧等方面阐述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的要素。结合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说明数学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建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以学习的自由、控制权和自我责任感,这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在的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他们觉得数学深奥、抽象,很难掌握,不容易学会现象,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方法:利用数学中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知识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认真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数学规律,品尝成功快乐;微笑是课堂教学中的阳光雨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正是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郑忠 《科教文汇》2009,(12):144-144
高效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素清 《科教文汇》2009,(24):146-146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情境支持的课堂.才能产生生命的活力,才会折射出课堂生命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从创设导入情境、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操作情境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段有斌 《科学中国人》2014,(2S):109-109
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着重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情境课堂,转变教学观念两大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情境教学能够让师生得到情感和认知的共同发展,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能够诱发学生无意识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善课堂教学效益,并提高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创设现实情境,尊重学生差异,设计探究问题,坚持价值引导"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全民互动的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民主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整合传统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开发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能够具体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开讨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和低效教学。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理解、分析和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高效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引导他们亲历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