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年前 ,有位中学语文教师给学生上了这样一堂作文指导课。他在简要评析了上次作文情况并指出存在的文不切题的缺点后 ,宣布本堂课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怎样审题。他板书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题目 ,启发学生研究“题眼”在哪里 ,如果要画一幅画 ,怎样才能表现出马蹄子的这个“香”?学生们议论了一阵 ,想象了各种画面 ,都觉得要表现这个“香”实在太难。这时 ,这位教师不失时机地讲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他说 ,从前有个主考官主持一次画家考试 ,题目就是“踏花归来马蹄香”。第一个画家画了篱笆圈起来的万紫千红的花园 ,还画了篱…  相似文献   

2.
一、画一画,印象深我在三年级两个班上“写一种建筑物外观特点”作文指导课,效果截然不同。在一班,按常规带领大家观察几种建筑物后便指导写作,并反复交代注意事项:“要按观察顺序写,要写出外形、颜色、大小、高低等特点。”不少学生仍皱着眉,苦着脸,陷入困境,磨...  相似文献   

3.
徐顺桂 《湖南教育》2004,(22):14-14
于永正老师班里有个学生叫张斌,作文成绩不好。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他终于吭哧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文章,那篇作文竟没让于老师动一个字。于老师激动涌上笔端,就在他的作文簿上画了一幅画———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于老师在班里读完他的作文后郑重宣布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外国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作文。有位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由于今天晚上下雨,足球比赛延期进行。”一篇作文就写了这么几个字,可这位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在他的本子上写了“很有创意”。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以前听同事说过的一件事:有一个同学把苹果画成方形的,还有一位学生把蔚蓝的大海画成红色的。老师称赞说他们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6.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教师都很注意导语的设计,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提示一下命题的要求,却很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一堂阅读课的开场白设计得好,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节作文指导课的开讲语设计得巧,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十分注重“开讲”。通过“开讲”,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作文指导课的“开讲”,供大家赏析。  …  相似文献   

7.
我怎么啦     
前几天,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外国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作文。结果一位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今天晚上由于下雨,足球比赛延期进行。”一篇作文就写了这么几个字,可这位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在他的本子上写“很有创意”。这不禁让我连想到以前听同事说过的一件事:有一个同学把苹果画成方形的,还有一位学生把大海画成红色的,可老师称赞说,思维独特。  相似文献   

8.
集体作文就是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作文,这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这是手把手的教。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当我们教学生写一个场面的时候,可组织学生搞一次活动,活动搞完以后,老师和学生都以这次活动为题材共同写一篇文章,以具体的题材为例,告诉学生文章到底应该怎么写。有位老师有一次组织学生搞了一次“画人物头像比赛”的活动,事后他组织学生写了一篇文章,他是这样指导的: 老师问:“这次活动是什么时候搞的?”学生答:“第四周星期二,我们班搞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问:“活动是怎样开始的?”学生纷纷发言,综合为:“比赛开始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六个椭圆形的圈。同学们正感到奇怪:‘这是什么呀?’这时,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 ‘黑板上有六个圆圈,你们六个组的同学分别要把这六个圈画成六个正面人物头像。第一个画眼睛,第二个画鼻子,第三个画嘴巴,第四个画耳朵,第五个画头发,看哪个组画得最好。’”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是怎样画的?”大家纷纷回答:“老师的话音刚落,各组的第一个同学便走到讲台边,拿起粉笔争先恐后地画起来。”  相似文献   

9.
情趣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学生一旦对写作有了情趣,就会乐写、爱写,写出的习作才会富有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情趣作文之路,让学生品尝到作文带来的乐趣。探索之一:创设情境。激发作文情趣1.游戏作文每一个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可是学生由于对过去玩过的游戏不会有太深的记忆。因此,有时想写也写不生动,写不细致,往往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对游戏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乃至整个过程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先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实时实地观察,体会,目的是让孩子们对生活有真实的体验。游戏有“拷贝不走样”“画鼻子”“击鼓传花”“老鹰捉小鸡”……比如。请孩子们做“画鼻子”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可爱的胖头娃娃。只是不画它的鼻子,选出一个画鼻子的同学,让他站在讲台前的空地上,把他的眼睛用围巾蒙上,手里拿一支粉笔,大家一起喊:“小熊小熊你转一个圈,转两个圈,转三个圈。”转完圈,让他给胖头娃娃画鼻子。游戏之后,让大家说~说刚才游戏的过程,注意这个同学东倒西歪摸索前行和画鼻子的动作,看看鼻子画上了没有,画得准确吗。还要注意周围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等。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热烈。通过游戏,学生兴趣有了,说话的内容有了,不用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0.
吴非 《语文新圃》2010,(8):20-23
你觉得现有的应试作文的选题、训练方式等等,能调动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吗? 不能,因为应试作文的功利性极强。我快退休了,从没听到有学生说“嗨,我今天写了一篇应试作文,我很开心”。只有自由作文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是“要他写”,而是“他要写”,两回事。  相似文献   

11.
孙丽华 《学语文》2004,(6):36-3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应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 ,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双自主”呢?实践证明 ,下面四种实践性课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验感受课 :即通过开展一些丰富有趣 ,富有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心情了无痕     
我的外甥拿着他的作文本,满脸疑问地出现在我面前。“阿姨.老师说写事的时候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心情.这样的作文才有血有肉。我明明写的啊,可为什么老师给我评语还说我的心情是干巴巴的呢?”顺手拿起他的作文.只见作文上好几处被画上了红色的横线。他这样写道:看着老师发试卷,我好担心;马上要发到我了,我紧张得要命;看到自己考试只考了72分,心里难过极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碰到过学生这样的情况:作文中一到抒发自己感情时,学生每次都有空喊口号的嫌疑。“我真开心!”“我真难过!”这类句子数不胜数。那到底应如何让自己的心情在纸上体现呢?我把外甥拉到身边,准备给他讲一些自己独创的作文小窍门。  相似文献   

13.
斜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问。“一个黑点。”全班同学回答。接着,他又拿出一张“画”,黑纸中画了一个白色的圆点,问学生: “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说:“你们看到的仅仅是黑点和白点吗?”学生默然。很多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见小,不见大,他们只看到“黑点”或“白点”那么一点点,而忽略了其它,请以“黑点和白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只要与“黑点”和“白点”引发的思想有关,作文内容即视为符合文意。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4.
课标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根据课标上述精神,作文评改课重在交流评析,解决“怎样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欣赏”、“学会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眉头就拧成疙瘩,作文已到了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地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写作文没兴趣。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因此,“兴趣是行为的动力”。必须激发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仅就作文指导课如何“引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唐解元有一幅《川上图》 ,画的是一个人用力拉着胆怯的小毛驴过桥。据传这幅画在画铺拍买时 ,被有识之士以高价定购 ,约定隔天来取。画铺老板高兴之余 ,发现画中没有画出牵驴人的缰绳 ,担心买主取画时发现这个“缺点” ,就自己动手添上一条缰绳。出乎他的意料 ,买主第二天要求退定银。老板惊讶的责问他为何变卦。他说 :“这画妙就妙在没画出缰绳 ,你给添上了 ,我还要他干什么 ?”这里老板的举动之所以令人发笑 ,是因为他不懂得“韵味”之妙 ,把不该和盘托出的东西一古脑的“露”了出来了。作画讲究韵味 ,作文也应该讲究韵味 ,尤其要讲究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一节习作讲评课上,我按常规精心挑选了好、中、差作文各一篇作为范例,拟让学生通过讲评,学习优点,改正缺点。当我把余敏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不时还夹杂着一阵阵哄笑“:错别字太多了.”“文章读不懂.”“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批评着。哎,这个余敏呀,每次一打开他的作文本,我就感到头疼。满篇的错字,语句不通,不使用标点符号。他也最怕写作文,遇到习作,能躲则躲,实在躲不过去就应付了事。每次批改他的作文,都得大动手术,并给予言词恳切、有理有据的评语规劝,可收效甚微,在“错别字”“语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郭魏青 《贵州教育》2010,(16):34-35
“变话为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变话为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自己见过、听过、经历过的事情,深刻挖掘课文内容,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它能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感的体会,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变话为画”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变话为画”能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为具有想象作文的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玲惠 《湖南教育》2003,(19):48-48
以“画”代“分”,顺应儿童心理 在作文实践中,我发现了以“画”代“分”的方法能顺应儿童的心理。我经常用学生中流行的小贴画,如小星星、卡通像、小动物图案等来标示学生的作文等级,具体用哪一种表示什么等级则由学生自主选择。这些图饰源于学生,用它来代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说作文”课,就是在课上由学生或教师谈如何作文,即围绕某一作文教学目标、某一命题或材料,着重在作文的立意、内容、结构、片断等方面“说”。通过学生“说”,教师“说”,全班交流“说”,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达到各年级写作要求。 “说作文”课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