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在电讯、文摘的选稿上,都市类报纸的读者对那些角度新奇、新颖、贴近生活的新闻更感兴趣。怎样选择读者喜欢的新闻稿件,引导他们阅读,是一个电讯文摘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稿件选择的必要性电讯文摘编辑负责国内外新闻的稿件选择和整合,如何让版面的内容既能吸引读者目光,又保持报纸的营养价值,这是对编辑新闻判断力的一种考验。虽说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但读者对信息的渴望并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速度和数量,而是需要信息的深度和质  相似文献   

2.
杨晓晖 《新闻记者》2007,(10):37-39
报纸的专刊,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知识领域日趋专业化、读者需求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不同的读者对信息的"摄入"有不同的需求。除了阅读新闻版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体、国际等方面新闻,或者散文随笔类文艺性副刊外,越来越多的读者也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刊。报纸固然要注意读者的"共同兴趣",所刊登的内容尽可能"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3.
杨静 《新闻通讯》2013,(8):51-52
关于副刊对于报纸的意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曾是著名报人的金庸先生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但在目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凸显报纸的个性,发挥“留客”功能,副刊面临突围。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读者只对新的变动的信息感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也要求副刊强化新闻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可读性主要是指单篇新闻的信息传达易于为读者接受,报纸在内容处理上对文本进行加工,使之便于阅读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新闻信息的接受度和感兴趣度,强调更多的是传播技巧和角度。在现代社会,报业发展进入"厚报"时代,读者阅读以"速读"为主,报纸信息源和定位的趋同带来报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单篇的稿件或者新闻文本很容易在海量同质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即使稿件如何地吸引受众,也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6.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 体,其传播的新闻信息要让广 大读者感到可靠和信服,这是 报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 提。提高报纸新闻的可信性虽 然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对许多 报纸来说,仍然是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及其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读者对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服程度。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新闻所含信息进行思维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报纸新闻可信性的高低,表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信服程度的高低。读者信服程度,是衡量报纸新闻可信性的一个标准。 从认…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形态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阅读报纸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新闻。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读者都将以报纸所能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衡量报纸的优势,都期待着手中的报纸能为他们快捷地接受信息提供方便。高校校报有着特殊的读者群,他们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对校报更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稳定住这个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新闻信息量,是指一份报纸蕴含的全部信息的数质量。报纸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报纸的信息量越大越能吸引读者。由于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历、兴趣,使读者对新闻信息的口味和需求也有所不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读者就能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当今社会,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报业的发展,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日益从薄报时代过渡到了厚报时代,每天各家报纸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科学精确地进行组装,使读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使整个报纸的版面易读也易检索,就要看各家报纸新闻整合意识的强弱以及其具体在版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  相似文献   

11.
新闻事业随着网络传媒的迅速崛起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变革时期。新闻信息在确保真实性、提高时效性、突出可读性、强化贴近性的基础上,加强互动性的理念也越来越为更多的报人所接受。 报纸新闻信息的互动性,是指报纸与读者之间不是单向的新闻信息灌输与被灌输关系,而是双方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传递和互通。读者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报纸除了发布采集的新闻信息外,也可  相似文献   

12.
读者阅读报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寻找信息,因此,报纸的版面设计的目的就应当是让读者可以更容易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报纸采编人员不仅要注重报纸传播内容新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还要努力创新,不断追求传播形式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新颖性,如何帮助读者更快速有效地寻找并接受信息,是现代报纸采编人员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城市报纸空前兴旺繁荣,在一个城市,同时拥有几家报纸的状况很普遍。但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报纸同质化现象的产生。这就导致了同城报纸的内容大同小异,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各家报纸基本上是同时跟进,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而对那些拥有相当读者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4.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购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时下,许多媒体都在绞尽脑汁挖掘各种新闻资源,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而很容易被现代报人所忽视的读者来信,恰恰是一种开掘不完的新闻资源,它所折射的新闻信息也取之不尽。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和《解放军报》的《读者之友》等专栏和专版,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受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就因为这些专栏或专版紧紧依托了读者来信(包括读者的电话、电子邮件和传真),抓住了受众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博览     
提倡「三个观念」马达在《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一文中说: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报纸工作中,要提倡「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要使每个记者在采写各种新闻中都要捕捉最新的信息,捕捉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使每个记者想到,你采写这个新闻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共同关心的是什么,并使读者对你的新闻报道产生普遍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万生花 《新闻世界》2010,(5):117-118
在报纸媒体与其他媒体甚至同类媒体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报纸如何凸显其特色,抓住日益细分的市场,社区版被视为突破口。社区版服务的受众地域性强,要求社区新闻更加贴近读者,公民新闻的运用可以拉近与读者距离,能反映读者所感兴趣的事情与话题,增强报纸的可读性、生动性,也能增强读者的自主性和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并促进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史果  李云述 《新闻前哨》2008,(12):53-54
报社提供给读者的核心产品不仅是新闻稿件,还有报纸版面。读者买报纸,不是为了买纸,而是为了买纸上的信息,这种信息包括新闻也包括版面设计。这一点对报纸应对新媒体竞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每一张成熟的报纸都有独特的编辑思想,而表达编辑思想的做法各家不尽相同。以往的报纸通常会将最重要、最显著、最具新闻性的稿件放在头版,编辑想要表达的新闻思想一目了然。随着《广州日报》1987年率先扩版,全国报纸渐入“厚报时代”,在厚厚一叠报纸中,读者往往更希望迅速找到感兴趣的新闻和实用信息,而头版有限的空间显然难以满足如此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